北京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指南(2024年)
报告共计:15页
《北京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指南(2024年)》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编制,明确了教育领域应用人工智能的基本原则、应用场景指引和规范要求,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助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基本原则
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教育与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坚持公平优质,缩小教育差距,提供公平优质教育;坚持融合创新,推动技术与教育深度结合;坚持审慎包容,确保应用合法合规,防范风险;坚持安全可靠,保障数据安全与隐私,确保应用稳定。
应用场景指引
涵盖“以‘智’助教、以‘智’助学、以‘智’助评、以‘智’助育、以‘智’助研、以‘智’助管”六大领域,如为教师提供智能教学助手,助力学生个性化学习,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推动育人方式创新,构建新型教研生态,实现校园智能化管理等,且应用场景将不断优化迭代。
应用规范要求
- 价值导向层面:遵循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坚持正确价值观,保护隐私信息,确保生成内容合法合规、真实准确,用于特定场景需做好标注说明。
- 师生层面:提升师生人工智能素养,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合理使用,防止滥用,维护学术诚信。
- 未成年人层面:未成年人使用需获许可和引导,不同年龄段有不同限制,关注伦理引导。
- 学校层面:合理使用人工智能,发挥辅助作用,加强统筹安排,制定应用指南,选用合法合规产品,避免依赖风险。
- 社会层面:提升服务广泛性和包容性,为特殊群体提供无障碍环境,相关机构加强研究,制定行业标准。
- 行政层面:搭建协同平台,建立协调机制,创新购买方式,建立案例库,推广经验。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