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人工智能|旷视

从大模型到行业实践:2024天府人工智能大会产业分论坛在蓉举行

作者:封面新闻发布时间:2024-09-30

9月29日,2024天府人工智能大会产业分论坛在成都举行,本次论坛以“人工智能:创新、前景、实践、生态”为主题,由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人工智能学院主办,思特奇未来科技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电子科技大学全球校友企业服务中心、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数字经济专委会协办。

活动还吸引了人工智能行业专家、行业大咖和川内高校等嘉宾参与,共同探讨AI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前景,从大模型的最新进展到AI在各行业的落地应用、从产业生态构建到校企合作。

产学研深度融合,共同关注人工智能产业

在上午举行的分论坛上,中国工程院张宏科院士、电子科技大学校长胡俊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北京邮电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重庆邮电大学、中国电科29所以及电子科技大学的专家学者作大会特邀报告;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黄钰琳、党委书记冷甦鹏、副院长武俊杰、副院长张跃辉,出席本次论坛开幕式。

电子科技大学校长胡俊在致辞中表示,本次论坛旨在进一步探讨AI+和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的创新成果,展示人工智能的体系架构及场景应用与生态合作;分享人工智能上下游体系生态,以及在城市、产业、企业的实践案例;共同构建算力服务和大模型生态;创造多方交流、合作机会,推进人工智能应用和数字经济发展。为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和数字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宏科教授对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并表示电子科技大学作为国内电子信息领域排头兵,时刻关注前沿技术产业生态,加强基础性、系统性以及创新性研究,促进了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等优势学科建设和一流科研人才培养,为国家在2035年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贡献教育力量。

随后,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廖建新教授,陈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兰旭光、旷视科技研究院算法总监范浩强、重庆邮电大学的肖斌教授、中国电科29所的顾杰副总工程师以及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学院副院长武俊杰教授作特邀报告,探讨AI+和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的创新成果,展示人工智能的体系架构及场景应用与生态合作;分享人工智能上下游体系生态,以及在城市、产业、企业的实践案例。

行业专家解析,分享大模型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在下午的主题演讲中,多位资深专家进行分享。电子科技大学程建教授围绕“大模型研究进展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分享。程建阐述了大模型的本质,强调大模型不仅仅是参数量巨大,更重要的是其具备良好的通用性和优秀的性能。他指出,大模型之所以“大”,是因为需要理解复杂的上下文信息,尤其是在语言和文本领域。这一特性使得大模型能够在复杂场景中实现精准的信息理解和处理。

程建解析了大模型的几个关键特点:参数量巨大、计算复杂度高、对算力资源要求极高、需要海量数据支持、泛化能力显著增强,以及跨域应用能力强。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大模型的核心优势,也为其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程建提及,中国已进入“百模大战”阶段,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开发专属大模型。并强调了多模态大模型的重要性,预见未来将从单一模态向文本、语言、图像等多模态融合发展。展望未来,程建提出了几个关键的发展趋势:大模型将朝着专业化和通用化并行的方向发展;大小模型协同将成为未来重要发展方向;多模态大模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未来将从单一模态向文本、语言、图像等多模态融合发展。

广东智用人工智能应用研究院院长管震分享了“AI应用落地新范式”,管震指出,尽管人工智能已经发展多年,但在B端场景的落地仍面临诸多挑战。

他强调,目前大多数AI应用在B端的成功率仅为2%左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B端应用对精确度的要求远高于C端。管震认为:“在B端场景中,需要更精细地操作。目前工业级的99.9%准确率仍然不够,因为工业发展和数据库产品的要求是基于机械论和决定论的,而不是概率论。”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管震提及通过中间件和工业级技术来解决工程化难题。他介绍了智用人工智能应用研究院的最新研发成果,简化AI应用开发过程的中间件平台。管震表示:未来的AI应用将是原有IT能力、传统AI能力、数据科学能力与大模型能力的有机结合。他表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更准确、更快速地为企业提供AI解决方案。”

两场启动仪式,从产业生态构建校企合作

本次论坛不仅关注技术创新,还着力于产业生态的构建,中国中小企业算力服务联盟成都行动、人工智能+生态体系高校科研两个启动仪式在活动现场举行。

据介绍,中国中小企业算力服务联盟旨在促进算力资源服务供需双方的对接,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来自四川毅创康华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中电科金仓(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四川省算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和北京思特奇信息技术等公司的代表参与了启动仪式。

此外,面向高校科研的人工智能+生态体系高校科研启动仪式也在现场举行。未来将推动高校更好地利用算力资源开展科研工作。包括电子科技大学、西华大学、四川工商学院、成都工业学院等在内的多所高校的代表出席。

企业现身说法,AI赋能多领域创新实践

在实践案例分享环节,多位行业专家就AI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北京思原帕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李昊分享了AI在运营商领域的创新应用。李昊介绍,公司基于大模型技术,为运营商提供了覆盖政企、家庭、运维等多个场景的智能解决方案。通过AI赋能的企业级一线服务平台,实现了问题的一站式解决和运营问题的快速发现。以某运营商为例,该平台结合AI,实现了每年处理40万工单,工单处理效率提升了30.27%。李昊强调:“AI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提升运营商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引擎。”

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北京无限易信科技有限公司赵健华介绍了AI大模型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应用。他以西南某地级市为例,展示了AI如何赋能城市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该市通过AI平台沉淀了6.8亿条交易数据,累计交易额超过280亿元,帮助中小微企业实现融资新增6亿元,增加本地税收1.5亿元。赵建华指出:“智慧城市不仅是技术的集成,更是数据、业务和生态的有机融合。”

在产业和企业应用方面,北京易信掌中云科技有限公司张涵详细阐述了AI在产业和企业领域的应用。他以蛋鸡产业为例,介绍了AI如何优化环境配置、实现智能化管理。通过AI分析历史数据和消费者偏好,企业能够更好地实现共采管理、提高效率。张涵表示:“AI不是远在天边的科技,而是切实帮助企业降本增效的得力助手。”

而在文旅行业,上海域游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杨钛分享了智能问讯、智能推介和智能论述三个典型应用。他介绍了一个基于大模型的智能推荐系统,该系统能根据用户需求快速匹配和推荐相关旅游产品,提升用户体验和转化率。杨泰说道:“通过AI技术,我们不仅提升了游客的体验,还为文旅企业提供了更精准的营销和管理工具。”

北京思特奇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刘文嘉就数据要素价值化进行了专题分享。他介绍了公司构建的数据要素流通运营平台,该平台自今年6月上线以来,已上架910个数据产品,实现场内场外数据交易530万元,吸引28家企业机构入驻。刘文佳强调:“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生产要素,其价值化将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此外,不少在川布局的企业也分享了自身业务与AI结合的探索和实践。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黄清介绍了新华三在算力底座方面的创新,包括全液冷式数据中心、OEM模组形态的GPU服务器等。中国移动四川分公司算力网技术总监胡伟涛分享了四川移动在计算和算力网络方面的最新进展,展示了四川移动构建的“四纵三横”算力体系。此外,四川毅创康华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鹰分享了数字康养助力银发经济的实践。

封面新闻记者 温彦博


Copyright © 2025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