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把存款和投资款,都交给 AI 打理,你会放心吗?
在刚刚落幕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蚂蚁集团发布了「隐语 Cloud」大模型密算平台,以及金融 AI 助理支小宝。
前者是蚂蚁探索多年的隐私计算技术的阶段性成果,首次在国内把 GPU 使用到了密算过程中,后者则是服务了 4300 万用户的「私人理财专家」—— 只需一部手机,用户就能获得高质量的行情分析、持仓诊断、资产配置和投教伙伴等个性化的服务。
自从大模型爆发以来,本来就有理财习惯的用户,自然希望能借一臂之力。简单点的,是打开聊天窗口直接发问,比如这样👇🏻
同样是问英伟达的股票表现,左边的 Kimi 不仅给出了分析看法,还列出了信息来源。相比之下 ChatGPT 返送的回答,就更简单一点。
尤其是后面追加的茅台行情,ChatGPT的回答透露着一股「不熟,勿扰」的即视感😅
相比于万能场景的 Chatbot,支小宝不愧是立足理财场景,给出了非常丰富、而且是可视化的回答。
信息来源包含了多家券商的数据和信息,all-in-one 的方式,直接省掉了反复切跳平台的工夫。
不过,信息差还是能看得出来的。让支小宝回答英伟达相关的问题,结果不比茅台那么眼花缭乱,但仍然足够有诚意。
在结尾时,无论是GPT还是支小宝,都 一定会强调投资决定全在用户个人,所有的信息,统统仅供参考。
普通用户借助 AI,提高自己的理财收益,挣点零花钱,问题不大,管理好预期,记住 股市有风险就行。
可专业的投资机构,也能靠 AI 吗?
本月初,对冲巨头桥水启动了一只以机器学习为决策依据的基金——盘子规模达到了 20 亿美元。 目前基金使用的模型是专有技术,不过,未来计划尝试引入 OpenAI、Anthropic 等大公司的模型。
桥水基金首席投资官(联席)Greg Jensen 图片来自:Fortune.com
从来没见过那么多钱,连想都想象不到😢。
然而,那是管理着超过 1080 亿美元的桥水来说,20 亿或许都不算什么。但考虑到是 AI 主导、人工辅助的操作,听着就有点儿抽象了。
从什么时候起,机器也能投资了?
作为用户,在手机这端看到返送结果的时候,难免会好奇: 这些回答的背后,大模型都干了些什么?怎么做到的?
其实,「科技魔法」早就在跟投资结合——尤其是在专业机构那里。
早在 2017 年,摩根大通就尝试了用人工智能处理金融文件,名为 COIN,主要用于处理合同文书等材料。
这两年来,大语言模型则吸引了更多注意力。
Bloomberg 借助 GPT 开发了专门的大语言模型,50 亿参数的数据集包含了 Bloomberg 自家的新闻文章、市场数据和研究报告。
就在昨天,a16z 领投了 AI 搜索引擎 Hebbia 的 B 轮融资,金额高达 1.3 亿美元,估值 7 亿美元。
Hebbia 强调自己的技术能够分析文档、音频和视频,以及更复杂的非结构化数据。一直以来,它的重点服务对象之一就是金融业。
在金融领域,找到非结构化数据之间的关联,至关重要。自然语言处理中的 NER 技术,不仅可以用来做信息提取,提供投资建议,还可以通过识别风险实体,监控欺诈、洗钱等不合规行为。
除此之外的另一种路线,是基于「情绪分析」,这也可以交给机器学习。早期的方法是基于 Python,通过把含义积极和消极的词语分别量化,来编制情感分数。当市场情绪表现乐观,股票也就看涨;反之,则看跌。
但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很大,并不能准确反映市场情绪。不断改良之后,通过引入深度学习模型、朴素贝叶斯、向量机等方法,有效提高了预测准确性——尤其是提高了股票市场的分析。
不仅要能看股价,还要能解释
尽管用的是「情绪分析」方法,但机器并不真正了解情绪。
「它们不知道什么是贪婪,什么是恐惧,以及可能的因果关系是什么」,桥水的联席首席投资官 Greg Jensen 这样说。
贪婪和恐惧,恰恰是很多人投资的起点和终点。
但大模型只懂数据,更偏向「有效市场假说」的路线:股票的价格,反映了所有可用的信息,通过挖掘和分析各种数据,投资者可以建立对市场的了解,从而判断股价的变化。
除了在桥水工作,Greg Jensen还是扑克爱好者,曾经在2022年世界大赛上获得金手链 图片来自:华尔街日报
模型对投资决策的判断,建立在对历史数据的理解上,从而展开预测。东京大学的最新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框架 LLMFactor,不仅要提高预测结果,还要能提供可解释性。
既然是基于大语言模型,首要任务是获取足够多的知识。研究人员把从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收集到的资料,用于指导模型。
下一步,则是提炼出关键因子,指示模型提炼住影响股票价格走势的关键因子。在这一步里,研究人员对指令做了结构化处理,不仅是着眼于关键字,更要结合新闻内容,整体性地理解所有可能出现的影响。
在后续的比较测试里,这个关键因子的框架被用于和几个传统派别下的不同方法做对比,包括情感分析,关键词分析等,LLMFactor 都有不错的表现。
相比于捕捉到下一只暴涨的股票,这个研究团队更希望捕捉到「可解释性」——可以这样理解,如果不能讲明白为什么对某只股票看涨或看跌,那离赌就不远了。
大语言模型因此被寄于厚望, 它可以把计算机的判断和决策过程,生成为人类可读的解释。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也在做类似的尝试。
通过「总结-解释-预测」三个步骤,模型不仅能够收集和分析信息,还要自己学着解释信息,最后提供投资预测。
不完美,就不能用吗?
可解释性之所以重要,恰恰是因为金融市场之复杂。
蚂蚁集团财富保险事业群智能服务算法总监陈鸿的看法是,金融领域中,观点必然是冲突的。
「某种意义上,冲突构成了市场交易的基础,买卖双方必然对资产价格有截然不同的预期,所以才有一买一卖。」
那么,经过专业训练、多年执业的分析师,也不能敢说在纷杂的信息当中,做到百胜不怠,大模型能够保证吗?
尽管投入了 20 亿美元,Jensen 表示,桥水基金的分析师仍然会参与协助,提供人工辅助,确保投资决策流程的完备。
不过,「 具有内在缺陷,不代表系统不能安全工作。」陈鸿认为,人本身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大语言模型究竟有没有真正具备「分析」和「理解」的能力,始终存在争议。更重要的是,除了专业知识,「know-how」,也就是过程性知识。
一件事情如何拆分、如何规划、如何执行,都需要过程性知识。AI 如何捕捉这些碎片化的、非结构的信息,并用于决策当中,都将是未来需要突破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