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教育|人工智能|OpenAI|ChatGPT

从算盘珠子到Sora,想到我们的孩子 | 每日教育

作者:搜狐资讯发布时间:2024-02-25

原标题:从算盘珠子到Sora,想到我们的孩子 | 每日教育

来源:央视网

我读小学时有一门特殊的课,打算盘。其实,它是数学课的教学内容。

这是一门极为枯燥的课程,因为需要背诵一大堆算盘口诀。譬如,一:一上一,一下五去四,一去九进一;二:二上二,二下五去三,二去八进一;三:三上三 ,三下五去二 ,三去七进一……加减乘除,各有各的口诀。

上课时,算盘放在桌上,一屋子学生小声默念口诀,小手同时噼里啪啦地打着算盘。那个场景让我想起庙里的和尚,不同的是,和尚念的是经,敲的是木鱼。

好在,后来计算器普及了,大家再也不用带着算盘去上课了。

那是我第一次切身感受到科技的威力与好处:这玩意儿太神奇了。早知道有这种比人脑快得多的“电脑”,何苦天天如念经一般背诵那些算法口诀!

横空出世的Sora带给世界的震撼,让我瞬间勾连起儿时这段记忆。尽管从技术水平而言,二者不可同日而语,但其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有共同之处的。那就是我们的教育应该如何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变革。

作为本周最受关注的公共议题,Sora这一由人工智能巨头OpenAI发布的首个文生视频,其生成模型虽然震撼力十足,但并不令人意外,因为就在一年前,它就发布了文本大模型ChatGPT,二者基本逻辑是相通的。

当下,很多人都在讨论Sora会给哪些行业带来变革,可能砸掉哪些人的饭碗,还有些“聪明人”已经打着Sora的旗号卖课了。

但这些多是直接影响、表层问题,我们需要更多关注未来和长远——我们什么时候能研制出Sora这种模型?我们是否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去迎接“AI时代”?回答这些问题,最基础的功课就是教育。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式教育是一种“知识性教育”,中国学生在学识上普遍是比较扎实的,但也因此造成另外一个后果——创造性思维常常是不足甚至匮乏的。

教师也好,家长也罢,甚至部分孩子,热衷并擅长“技术”层次的刻板练习、死记硬背,甚至为了提高一两分,反复刷题,不断“巩固知识点”。

可在Sora、ChatGPT这种强大的人工智能模型下,投入过大的精力进行这种“知识性”训练还有多大意义呢?一如本文开篇所讲的算盘课,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背诵的那些口诀表,在计算器面前毫无价值,只会让孩子们丧失对学习的乐趣。

无论是Sora还是ChatGPT,基本逻辑都是通过机器进行深度学习,其基础建立在人类社会积累的海量知识上——相当于站在无数巨人的肩膀上,经过记忆、识别、分类、总结等系统性“思考”应用于实践,是名副其实的“最强大脑”。人脑再强大,在知识的记忆与储备上,都无法与AI相提并论。

我们总讲,知识就是力量。如果站在教育的角度,需要对此有新的思维与认识。知识是力量,教育应该超越“知识”,更多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培育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遗憾的是,在孩子们的教育上,我们长期存在一种急功近利的思维,唯分数论英雄,唯名校看成败……尽管这背后有着诸多不得已的苦衷。

但现实结果是,这种“成王败寇”的价值导向让孩子从小就背负了学习的不可承受之重,从而扼杀了很多孩子本该充盈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甚至让一些孩子成了读死书、死读书的书呆子,这何尝不是一种“人的工具化”?我们在科技领域之所以较少有颠覆性、革命性的创新,“卡脖子”问题长期难以克服,与这种教育背景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事实上,这不是什么新的观点和见识,但AI时代突飞猛进的变革让这一问题变得更加棘手和尖锐。我们迫切地需要对当前的一些教育模式、方法、评价体系进行重新评估,灌输式的教育已经无法适应新的时代形势了,需尽快进行调整甚至重塑了。

OpenAI的野心绝不是做个简单的文本模型、视频模型自娱自乐,也不会止于对部分行业的改造,而是训练出能真正与现实世界交互的通用人工智能。它对人类世界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我们从书本上了解了前两次科技革命带来的生产力的飞跃,一些人见证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即信息革命引发的巨大变革。如今,我们这一代人将参与到以AI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之中。

教育的质量和成果将深刻影响甚至决定我们在这一次科技革命中的身位和地位。因为,科技竞争说到底还是人才竞争。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请扫二维码

关注新华每日电讯视频号

监制:卢刚 | 责编:赵岑 | 校对:张慧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