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明星创业者们,一面鼓吹着生成式AI代表未来的无限潜力,一面又致力于依靠AI成为网红,绝不仅仅是为了赚取微薄的课时费,更大的因素在于,大家都需要AI变得更热。
作者丨黄泽正
编辑丨张丽娟
“我最近正拜俞敏洪为师,学着怎么当网红。”在前段时间的亚布力企业家峰会上,周鸿祎面对镜头,端着酒杯找到俞敏洪,说出了要拜俞敏洪为师的打算。
而现在不难猜出,出身教育、心系教育的俞敏洪老师,估计给周鸿祎支的招是:“老周啊,想当网红你得开课呀,上课才有流量……”
不然很难解释,为何身价曾超过800亿元的周鸿祎,会在亚布力企业家峰会结束后,火速开启了自己的首堂“AI免费课”。尤其是在清华博士李一舟,因卖AI培训课程被全网口诛笔伐的当下。
更为有趣的是,另一位明星AI创业者——出门问问创始人李志飞,几乎也同时开始销售起了AI课程。李志飞AI课程的年费会员售价高达2999元。
而在抖音上,围绕AI的付费课程已经开始井喷,既有AI直播带货,也有AI培训、AI认知、AI实战、AI设计的相关课程,售价从148元到2999元不等。一款售价499元,名为《从入门到熟练—AI实战应用课》的课程,仅在近30日抖音平台销售额就达64.6万,直播间转化率接近14%。
为什么AI明星创业者们,一面鼓吹着生成式AI代表未来的无限潜力,一面又致力于依靠AI成为网红?在小饭桌看来,绝不仅仅是为了赚取微薄的课时费,更大的因素在于,大家都需要AI变得更热……
质疑网红,成为网红
在公众印象里,科技与网红一直是同一平面的两根平行线。原因在于,想成为网红,大抵要有靓丽的外形、甜美的嗓音、玩梗造梗能力、可展示的绝活儿等等,诸多技能中的一项。
只是这些网红的特质,恰好与沉稳内敛的科技从业者形象气质不符。直到马斯克的出现,才让世界意识到,原来“科技网红”还真能行得通。
而在生成式AI领域,很明显第一个出圈的网红是李一舟。尽管被全网诟病“虚假宣传、课程很水“,但李一舟的确凭借“AI网红”这个标签红了一把,知名度与之前已不可同日而语。
其实追溯起来,AI网红割韭菜的话题并不新鲜。相比国外网红借助AI割韭菜的力度,李一舟只能算小巫见大巫。
早在2016年,第一波AI浪潮兴起时,就有一位印度裔美国人希拉杰·拉瓦尔(Siraj Raval),利用AI在YouTube成为网红,并且名噪一时。
按照希拉杰在YouTube频道的自我介绍,他是“计算机科学的Bill Nye(美国著名科学教育家,电视主持人),代码界的侃爷(美国著名说唱歌手),神经网络的碧昂丝、学习界的博尔特,以及机器学习领域的耶稣……”
顶着一撮白毛的发型,夸张的肢体动作、自诩“使命是传播数据科学”的人设,为他吸引了将近100万粉丝。而希拉杰也很快推出了一个收费AI课程,售价199美金,约合人民币1432元。这个课程随即大卖,付费人数超过1200人。
虽然课程宣传中,希拉杰表示会为学员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和帮助。”但实际上他只是每周放出30分钟的视频课程,并且给大家一段答疑时间。
一些付费的学员很快感觉被骗了,纷纷要求退钱,但希拉杰根本不理会退钱的要求,而且在YouTube和推特上,只要有人提起退学费的事,希拉杰都会直接拉黑……
尽管遭遇了诸多非议,但事实证明,一个希拉杰倒下去,千万个希拉杰站起来了。
在几年后的今天,AI再度翻红,带火的不仅有AI概念股,还包括一众AI网红。在抖音上,不仅AI话题频频引爆热搜,围绕AI的付费也课程已拓展多个细分领域。
比如AI科普、AI实践、AI设计的相关课程;针对TOB客户的AI内容营销课;利用AI进行带货的直播课等等,一应俱全。
有清华博士人设的李一舟,其售卖的AI课《每个人的人工智能课》更是一年内卖出了约25万套,销售额约5000万。
同时小饭桌注意到,即便没有AI大佬代言,一份售价1498元,名为《从0基础到进阶,AI商业设计系统课》的课程,在近30日销售额也卖出了70万,照此粗略估算一年销售额也能有800万。
考虑到全网对李一舟AI课程的口诛笔伐,以及对AI课程虚假宣传的报道,这个销售量已经相当可观。
难怪周鸿祎在抖音上解释:“某位清华博士卖AI课被‘痛扁’,至少说明了大家迫切想学AI知识。那既然大家都想学,我正好开一堂免费的公开课……”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周鸿祎已经将这条视频置顶。
“质疑网红,成为网红”,就在大家都在担心职业会被AI取代时,网红们已经利用这种FOMO情绪,率先吃到了红利。
开课,是为了把AI炒得更热
当然,不论是开设免费公开课的周鸿祎,还是一年课程收2999元的李志飞,在乎的肯定不是这一点课时费。毕竟,即便现在周鸿祎的360市值也有689亿,其身价超过155亿人民币;李志飞的出门问问在完成D-2轮融资后,投后估值也达到了7.57亿美元。
对两位商界大佬来说,卖课这点小钱实在微不足道,或者说杯水车薪。对于志在利用生成式AI,为公司博得一个更大未来的创始人而言,开课更像是为了——把AI炒得更热。
生成式AI还不够热吗?在国外,够热,在国内,还不够热。
举几个最直观的数据,OpenAI的估值已经飙升到860亿美金;从去年初到今年,英伟达累计涨幅已超过250%,市值超过2万亿美金,成为了世界市值第三的公司;微软的市值也在过去一年暴涨60%,市值达到3万亿美金,短暂超越苹果成为全球市值第一的企业;Meta也在过去12个月一扫颓势,市值暴涨168%,市值重回万亿美金级别。
而这一切市值巨变的背后,AI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无怪乎苹果官宣放弃造车,转入AI战场,谷歌也由CEO亲自领军,将AI提升到公司战略高度。因为大家都意识到,不管生成式AI是不是人类的未来,至少在现阶段,它将很大程度上决定科技巨头的未来。
国内科技巨头吃到了生成式AI的红利吗?很明显有,但还是不够。
以对AI最为激进的百度为例,根据百度最新发布的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百度2023年总营收达1346亿元,归属百度的净利润287亿元,同比增速39%;四季度营收350亿元,归属百度的净利润78亿元,同比上涨44%。
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认为:“构建生成式AI和大语言模型成为了百度新的增长引擎,并推动了百度的长期增长。”
尽管百度的增长可圈可点,但相比于国外微软、英伟达、Meta等AI巨头们动辄千亿美金的增长幅度,百度所吃到的红利实在难以相提并论。
毕竟按照李彦宏的说法,百度的文心一言是最接近GPT-4的存在,百度为之十年磨一剑,投入了百亿美金,也因为此,百度其实很有理由期待生成式AI为公司带来更好的回报。
百度尚且如此,其他宣称“ALL in AI”的公司可想而知。据一位半导体投资人透露:“现在已经有AI创业公司,在尝试出售屯的英伟达显卡了,原因就是AI带来的实际收益,还不如直接倒卖二手显卡。”
而除了被动倒卖显卡,把市场炒得更热,将蛋糕做大,显然是一种更加积极的方式。毕竟只有蛋糕更大,入局者才更有可能从中得利。
照此看来,所谓开设AI课程,只是进一步炒热AI市场的一种手段,而非最终目的。与过去一年内,层出不穷的AI科普视频、AI峰会、AI主题论坛、AI入门书籍、AI播客等等内容形式一样,AI课程的收费与否并不关键,关键在于时刻帮C端用户绷紧AI这根弦,保持FOMO情绪,AI市场才能一直红火。
正如网红们需要时时更新,才能保持新鲜感,维持粉丝一样。在AI的可玩性、实用性还不足以长期吸引人们注意的当下,AI从业者们很有必要用AI玩出各式各样的花活,维持市场热度。
换个角度来看,在2017年,谷歌用一篇名为《注意力是你所需要的一切》(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的论文解释了Transformer 。而到2024年,AI网红们用开课的方式,吸引注意力(attention),似乎也是在以实际行动践行Transfor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