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融资|AI大模型

高端制造投资中的机遇与挑战

作者:融中财经发布时间:2024-07-28

机遇与挑战并存。

资本向新,产业向质。在新的周期转换中,我们要放弃以往的路径依赖,积极拥抱变化,寻找新的突破口。

对于投资行业来说,过去一年,周期性特征愈加明显,在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背景下,坚信价值投资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点,深刻体现到中国的创新体系正在逐步形成,以AI大模型、算力芯片、机器人、生物合成、低空经济、航空航天等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新赛道不断涌现,国产替代依然火热,企业出海热火朝天。如何从“本地化”到“全球化”发展成为新的风口,这些都是创业创新者的新机遇,也是产业投资人的新动力。

7月10日,2024融中夏季峰会之融中2024(第十届)中国产业投资峰会于北京四季酒店盛大举办。峰会由融中传媒、融中母基金研究院主办、融中财经、融中咨询协办,以“穿越窄门”为主题,来自投资圈和产业界的重磅大咖新秀,围绕产业投资、CVC、医疗大健康、高端制造、新能源等领域展开探讨,深刻剖析了中国产业投资新质发展的趋势和机遇。

大会上,临芯投资总经理宋延延作为主持人,绿动资本董事长、创始人白波、华控基金CEO华桦、芯能创投管理合伙人裴婉辰、榆煤基金总经理秦笙、麟阁创投创始合伙人王翔、浩蓝行远管理合伙人张弛作为嘉宾,围绕“生态链接、深度融合下的高端装备制造”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以下为论坛主要讨论内容,由融中财经进行整理。

机遇与机会

宋延延:感谢主持人,今天下午圆桌是高端制造和新材料专场。高端制造涵盖众多行业,具有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型、高附加值等共性特质。这些特点赋予了高端制造重要的战略性意义和强大的带动作用。高端制造业以及里面非常重要的新材料领域,受到各界广泛的关注,我们也看到了它在推动国家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的关键角色。

今天非常有幸我们邀请到在这个领域深耕细作的各位嘉宾和机构。在之前的交流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各位在高端制造和新材料的不同细分领域中的专业特长。机构类型也丰富多样,既有国有资本的,也有民营资本,以及混合所有制。这种多样性丰富了我们的投资生态,也提供了从早期孵化到成长期培育,再到并购整合,各个阶段陪伴企业发展的耐心资本。接下来邀请各位嘉宾向我们介绍您自己以及您所代表的机构。

白波:谢谢宋总,我是白波,是绿动资本的创始人,绿动资本成立于2016年,我们一直关注新能源和新材料投资,目前在管规模150亿人民币左右,主要资金来源由央企、国有企业和产业资本等。我们一直希望通过投资推动技术变革,让绿色变成新的动能,这也是我们公司的名字,叫做绿动资本的由来。

从投资角度看,我们投两端,投得非常早,投得非常晚。投得非常早的项目,在种子、Pre-A、A轮左右的,已经在生物制造、电池相关技术,在精细化工早期技术等方面做了很多布局。后端投资的项目,特别是在新材料和制造领域,我们联合国央企去做杠杆并购和不良资产重整,大概在2017、2018年联合宝钢集团,重整了重庆钢铁。

华桦:谢谢主持人,华控基金2007年成立的,现在是一支完全市场化的基金,华控基金从2012年开始专注于硬科技投资,目前管理规模在100亿以上,华控基金的投资逻辑,第一是主动研究驱动,通过我们对主要的产业方向、细分市场的研究,挖掘出最有机会的投资,主要在几个方向:第一是高端制造,贴合了今天的主题;第二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关注的领域也是比较广义的,包括通信技术、半导体产业链以及上下游装备和材料。第三个领域是碳中和,和新能源也是相关的,包括与材料先进制造关联度很好的风光电、储能、氢能等方面的投资。最后一个是前沿科技,在这个方向上我们非常关注一些未来非常有潜力的技术,包括新一代AI技术、脑机、量子计算、生命技术等,这是华控基金的综合投资领域和方向。

裴婉辰:大家好,我是来自芯能创投的裴婉辰,芯能创投2022年成立的年轻的投资机构。目前我们这边资金管理规模将近20亿,整个投资方向围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和半导体方向,另外我们还有一个比较独特的S基金业务链条整体的投资。虽然公司成立的时间相对比较短,但是在成立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们陆续已经出手20多家公司进行投资,高端制造、新材料行业基本上可以占到投资60%以上,高端制造领域包括OAR设备、半导体量测设备都有相应的设计,新材料领域像锂电、纳电、钙钛矿,PI膜都有在公司投资的标的范围内。

秦笙:大家下午好,我们这个机构是榆煤基金,我们这个基金从名字就可以看得出基金属性是非常鲜明的,我们公司2018年成立,出身于国内著名的能源城市陕西榆林,榆林的以煤、油、汽、盐闻名,产量在全国也是比较大的,今天主要介绍一下基金公司的情况。

榆煤基金是地方国资基金公司,我们主要出资人除了地方政府之外主要是一些大型能源集团,包括陕煤集团、延长集团、陕投集团、榆能集团等,从我们的投资定位来说,大方向有两个,其中一方面是投资先进制造,另外一方面是投资乡村振兴,陆陆续续也布局了数十个项目。

今天主要讲先进制造方面,根据我刚才提到榆林的资源禀赋,以及我们基金公司的产业属性,我们在先进制造方面主要定位还是以发展精细化工、新材料为主,同时,我们也会投资精细化工相关的高端装备、新能源相关产业,也是我们布局的重要方向。投资模式包括未上市公司股权投资、上市公司定增、上市公司子公司分拆等,同时,作为地方基金,我们还是以资本招商作为主要目的。

王翔:麟阁创投自2021年下半年成立以来,专注于种子轮、天使轮及Pre-A轮的投资,每个项目的平均投资额约为一千万人民币,重点投资领域涵盖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以及智能制造。此外,投资的核心不仅在于行业选择,更在于对人才的精准识别,我们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等顶尖院校的创业团队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一直践行“科学家的共同创业者,创业者的长期陪伴者”的机构理念,致力于培育和支持具有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的团队。

张弛:浩蓝行远从2016年成立以后就专注在军工领域,这些年来围绕军工装备的升级发展、装备换代、自主可控,在高端制造方向上,航空航天、精确制导、发动机、新材料等细分领域都有所布局。我们作为一家专注于军工赛道的投资机构,我们的特色是更善于从需求端发掘和把握项目,这源自我们合伙人和团队的构成,团队人员都具备深厚的产业背景,像我本人就是从海军出来的,我在海军工作了20年,长期从事装备管理的研制、生产,更善于对军工项目的底层逻辑,尤其是对需求的发展以及未来的成长赛道的准确判断和信息获取。

从2016年成立以后我们一共投了25个项目,目前为止已经有5家完成上市,并有多家企业进入IPO阶段,我们是一家能够让投资人“放心睡着觉”的投资机构,我们自身的特色以及所处行业赛道的特点,使得我们在高端制造领域也取得了不错的投资收益,同时也能够让我们给更多的被投企业提供了投后服务。

宋延延:非常感谢张总的精彩分享。临芯投资,正如名字所示,我们自成立之初便专注于半导体赛道的投资,沿着这个产业链上下游,包括设计、材料、装备、特色的工艺,我们全面覆盖,致力于推动产业的每一个环节向前发展。成立了9年的时间,我们在全球范围内投资了将近130个项目,其中有17个项目实现了IPO,绝大部分IPO项目都已经退出,为投资人带来了可观的回报。

半导体产业对技术创新有重要推动作用。在逆全球化的趋势下,半导体产业的战略重要性也愈发凸显。作为高端制造领域的关键一环,半导体行业高端装备制造及材料领域,随着制程不断演进,行业处于增长态势,也有一些稀缺带来的投资机会和过剩带来的整合机会。另外,在超越摩尔定律的未来产业发展趋势上,临芯也提前布局了和密切关注相关的投资机会。各位嘉宾所在的机构专注的细分领域各不相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不一样。接下来,邀请各位分享在各自领域中洞察到的机遇和挑战,共同探讨如何在变局中开新局,于挑战中寻新机会。

白波:因为我们投资阶段是两极化的,所以从两极化阶段分享一下我们看到的机遇和挑战。当前市场环境下,并购或者杠杆收购、不良重整的机会在增多。我们之前做的项目中有大量是很晚期控股型、并购型的,在国内做的项目是做成长期,而且越做越早。对晚期项目来说,机会和挑战是并存的,机会是项目回报不错,这些晚期项目有利润有收入,但是挑战是非常难的,要倾注大量的精力,在我们内部叫跨阶段,团队既能做很早期的项目,又要像打大象一样,每两年只能成功打一头大象下来。

比如,我们2021年把杜邦清洁技术打下来的过程历经坎坷,要做杠杆收购,做贷款也是很重要的关键部分,中资银行对于贷款信用加持对基金很多时候是不友好的,这个情况下怎么打通外资银行,在海外借了2.7亿美金,是比较困难的过程。如果走向进一步的重整,我们经历重庆钢铁的破产重整,跟张家口完成京西重工的重组,重组过程中牵扯到地方政府协调处理,重庆当时七千个员工的分流和协调,还做了两百多亿的债转股,这些处理更有难度,特别晚期,机遇和难处是共存的。

我们基本上不做中间段成长期的投资,虽然我以前的平台是做这方面的投资,但性价比、风险回报太差了,我们走向更早的孵化和早期投资,这里面最大的难题是价格还没有有效回归,比如生物制造领域,我是2007、2009年在美国做投资做生物制造,为什么中国这一波是从2018、2019做生物制造、生物合成领域,前面几年大家蜂拥进来生物合成,直到今天还没有回到峰值正常的水平,这让我们看到了在高端制造越来越进行孵化投资型的机会。

宋延延:两头走的策略最考验专业能力,里面的挑战非常多。临芯当前投资策略也是“两头(并购与VC)延伸”,即:向并购整合延伸,整合产业资源,推动头部企业对上下游并购整合,实现价值提升;向VC延伸,投早投小,发掘乃至孵化创业团队,持续赋能助其成长为细分领域龙头;践行这样的策略,对投资机构的能力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业资源储备、交易撮合、投后赋能、管理提升赋能和项目全生命周期资本运作等。对机构团队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临芯目前最核心的能力也在这两端,过往主导和参与包括澜起科技、中欣晶圆、德国领先硅光公司Sicoya等多起并购项目;在投早投小上,也投资孵化了英迪芯微、首芯等早期项目。同时2023年“临友荟”的成立,也是提升临芯精细化投后赋能、并购整合、挖掘巨头早期项目的抓手。

华桦:产业机会,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我们国家处在产业升级过程中,涌现了大量的机会,2012年华控基金开始转型到硬科技投资,就是依据这个判断,上个阶段我们基本抓住了装备升级的机会,投了二十家左右航空航天产业链的企业,目前基本上是十几家上市退出,取得了很好的业绩,其中也包括非常明星的企业。在新的阶段中,我们认为从全球市场角度来看,以AI新能源为代表的驱动力下,也会涌现出大量的产业机会,我们在这个行业也陆续做了一些布局,也有很多新的机会来涌现。

从挑战来说确实是存在大量的挑战,第一个我们做硬科技投资,要面临不同技术路线竞争,如何判断技术路线在合适的阶段进行投资,包括很多创业团队特征,包括未来发展是不是一些关键环节能够突破,做科技投资还是比较复杂、比较困难,跟我们过去比较传统的像投互联网或者投消费完全不同。

第三个跟资本市场有关,IPO收紧以后,资本退出方方面面也存在着很多压力,综合来说长期我还是比较看好科技赛道,特别是以AI、新能源带动下新的工业革命的趋势,在这中间必定会有很多颠覆性的技术出现。

裴婉辰:机遇和挑战这两个词总是一并出现,我们作为比较年轻的市场化机构,对我们来说在挑战方面会更多一些,这个挑战也是分阶段的,在科创板刚开板的时候,对我们的挑战在于我没有办法去企业做详细的尽调,要去抢份额了。等到中间上市上的比较快,挑战在于疫情来了,我想尽调没有办法尽调,到现在这个阶段对我们的挑战更大的我已经投的企业如何进行退出的问题。

我们更多注重成长期投资,成长期投资出手的时间点相对来说比较重要一些,比如新材料行业,像我们投的一家公司,技术在20世纪初就已经有人提出来了,但是到真正进行量产、产业化,做到国产替代已经是近半年之后的事情了,新材料投资你要掌握好整个时间节点的问题。

机遇相对我们这边跟其他各家机构不太一样,我们有的时候可以看到好的项目,看到好的方向,但是争取对这个企业进行投资的过程中,又会出现其他的问题,比如现在的企业要求你要给他带来订单,带来上下游资源,更多考虑拿政府基金,考虑拿战略投资人基金,对财务投资人来说这又是另外一个挑战。

机遇和挑战总是并存的,在当下的时间节点,我们公司布局这四个赛道,高端制造、新材料、半导体、新能源,目前还是有很大的投资机会。

秦笙:我来分享一个现象,现在各行各业大家都非常卷,最核心是在各个行业包括企业都在卷成本,根本原因是在我们看到的许多行业、产品和技术当中,在科技水平包括生产效率如此突飞猛进的前提下,许多行业在技术层面几乎已经到达了瓶颈,技术层面赚不到超额收益只能卷成本,这是现在非常普遍的现象。我们从投资角度来看,有一些机构有了钱也很难投资一个好的项目,不是说好项目没有,而是说“驱动型技术”现在是越来越少了或者是越来越稀缺了。

比如最近低空经济产业非常火爆,我们最近也在看大量无人机项目,国企军工科研院所在军用无人机方面基本是全谱系了,各家技术差距没有特别大,民营企业做工业无人机,巡检安防这些基础功能各家都差不多能够实现,但是谁的续航里程能够更远,谁的飞行速度能够更快,取决于材料能否更轻,而不在无人机本身。这就是我们面临的问题,很多行业为什么卷成本,核心原因在技术层面我们在很多领域已经达到瓶颈了。

从投资角度来说,刚才提到榆煤基金是做新材料相关领域投资的,我们也更多关注在这些领域,在“驱动型技术”方面的机会,华总刚才介绍的在AI领域,因为AI模型,以及新能源、新材料,这些领域都是可能出现“驱动型技术”引领质变的,什么是质变,锂电能否继续提升续航能力、氢能电堆成本能否继续降低、AI在汽车领域深度应用等等,这些都是在底层技术需要创新的,离不开在新材料、新能源包括有模型算法相关领域的创新,这些领域虽然我们在现象上来看,很多行业技术层面遇到很大瓶颈,但这更是机会,我们顺着问题找到哪些企业能够真正突破,谁能解决这些问题,这才是我们需要挖掘并且投资和支持的企业。

王翔:行业本身及创投机构都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最近,有一篇文章分析了十年前与十年后的早期投资机构的显著变化:十年前,全国前十的早期投资机构每年平均投资项目约为35个;十年后,也就是去年,能够进入全国前十的早期投资机构,年均投资项目数量仅为10个。这一变化意味着无论早期投资机构的数量还是早期机构投资的数量都减少了三分之二,对我们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对于投资机构来说,机会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我们能够更细致、更深入地评估项目。过去曾出现抢项目、抢额度的现象,但近两年来,市场环境的变化为我们提供了更充裕的时间,使我们能够更加审慎地做出投资决策。其次,尽管很多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我们仍然在细分领域发现了众多机会。无论是锂电池技术的迭代更新,还是氢能行业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这些趋势都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投资机遇。

张弛:谈到这个话题,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认知——机遇与挑战并存。对于一家投资机构而言,我们也面临时代转换对我们回归最根本定位的本质要求,本质来说我们就是一家服务机构,我们牵着两头——一头连接着投资人、一头连接着被投企业,最核心的能力是找到一家好的公司,把这家好的公司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价位做成一个好的买卖。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看待很多问题的时候,今天的新技术明天可能就不是新技术,昨天的新能源我们今天来看也不一定仍然是新能源。但无论如何变化,在高端制造领域或者在新技术领域,我们发掘和寻找项目的基本要素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什么是高端的,什么是值得投资的一个好公司或者一个好项目?我们的逻辑认为,首先必须具有技术壁垒,能够形成围栏,具有护卫它的护城河。这个优势形成可能有团队、技术、先进工艺等等因素,这些因素叠加起来会形成一个标志——具备高的附加值。刚才嘉宾也提到了成本的因素,为什么大家对成本会很在意?是因为市场在卷的过程中,一家好的公司必须通过差异化或者高端化竞争优势,才能够给市场提供超出市场预期要求的真正好的东西。

军工这个行业国家很早就开始强调自主可控,今天我们能够数得出来的所有的央国企,支柱行业很多都具有军工的渊源,国家在军事装备建设上的先导性或者说前瞻性要求,带动了整个高端制造业的发展,这个带动作用是通过行业提前布局和谋划攻关做出来的。我们国内的央国企他们在很多领域都会有布局,而且也会做得很深入,一些新成长的公司也有自己的独特技术优势,但是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真正把一个高端技术成长为可以投资或者是可以转化应用的装备,是需要时间去验证处理的,所以我们认为高端技术或者高端制造值得投资的好公司,还需要有一个口碑效应,而这个口碑只有通过长时间的跟踪和验证才能得到。因此,我们强调从需求端看待军工企业,例如最近我们去年投的一家新材料的企业,专攻热管理,通过换代式的热管理技术给行业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创造的能力是我们不在这个行业内所看不到的,因为有一些要求只能在军工严苛的要求下才能体现出来。

高端制造包括新材料的发展应用为军事装备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所以不断学习和积累新知识,从需求方向更准确地看待产业升级转化,跟得上时代的发展的步伐,这才是挑战。

投资的信念

宋延延:感谢张总,机遇与挑战始终是并存的。在半导体投资领域,我有幸见证机遇与挑战并存,并在不同阶段相互转化。2015年开始专注于半导体投资至今,我们觉得2019年是个关键的转折点。在此之前,半导体赛道比较冷门,不及互联网或者其他赛道更受资本的追捧。2019年之后,由于种种因素的推动,半导体行业的战略价值迅速上升,吸引了大量资本的关注和投入。

面对当下的形势,我们不禁要问:是否仍然存在丰富的机遇?答案是肯定的,但这些机遇是为那些具备专业素养和充分准备的投资机构所准备的,从以前简单小学生的试卷变到现在需要创新的研究生课题研究了。从半导体行业的视角来看,我们面临的第一个机遇是在过剩的细分赛道中,寻找并购整合的机会;第二个机遇则是在尚未完全成熟的稀缺细分市场中,继续发掘和孵化有潜力的初创企业,寻找未来行业的创新到引领的企业。

高端制造和新材料领域,肩负着将我国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的重要使命。对于所有投资机构而言,这不仅仅是一个充满投资价值的领域,更是一个具有深远社会价值的领域。资本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展现出极大的耐心和深厚的情怀。

最后,我想邀请每个机构从资本的角度出发,分享他们对推动国家高端制造行业健康发展的愿景、使命或战略。共同探讨如何利用资本的力量,推动高端制造领域的进步与繁荣。

白波:希望能够通过产融结合促进国产替代,促进产业升级,促进产业更可持续地发展。

华桦:从我们看到的科技发展中,我们认为资本推动、资本力量是很重要甚至很多时候是关键因素,我们作为投资机构,通过资本配置的工作,对市场中提升效率。通过投资机构的支持,真正实现产业升级和价值,做出我们的贡献。

裴婉辰:目前国内资本层面已经形成了一条全产业链覆盖整体的格局,上市路径有科创板、北交所、新三板、私募股权的投资基金等等,出于我们公司的立场来说,作为资本方,我们更多会推动已投企业进行并购动作,进行融资,帮助企业寻找到好的并购标的或者好的上市公司,助力他们强强联合,达到资本的有效退出。

秦笙:榆煤基金的使命非常清晰的,我们的使命是“振兴地方经济,赋能产业升级”,要把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技术升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近,我们感受到市场上无论是募资还是投资都非常困难,我们投资精细化工,对于产业周期的理解更加深刻,投资行业也是有周期的,过去二三十年,投资行业也经历过低谷高峰的发展,越是在低谷的时候,专业的投资机构越能发挥优势,挖掘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

王翔:在高端制造和新材料领域,资本应当尊重行业本身的规律,不要“人工催熟”,创业者呼唤的是耐心的投资人,投资人呼唤的是耐心的LP;对于创业公司而言,要想办法丢掉包袱,只要穿越了窄门,迎接你们的将是一片充满无限可能的光明未来。

张弛:从我们的角度看——因为专心所以专注,因为专注所以专业,我们仍然相信在整个周期之中,无论是作为实业制造、金融服务,只有最专业、最精准,才能够在整个穿越周期或者穿越窄门的转型过程中,形成支撑行业地位、引领时代潮流的实力基础。

宋延延:最后,我想以临芯投资的使命作为今天的总结——投资推动科技进步,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我们期待与各位同仁一道,共同促进高端制造和新材料领域的快速发展和革新。谢谢大家!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