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属于第三代人工智能;但不要把它神秘化。”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张钹近日在接受笔者专访时表示,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还需要不断地学习。
正确看待人工智能
张钹院士对ChatGPT取得的几大突破予以肯定。他认为,人工智能是本世纪最重要的科研领域之一,将对人类产生重大影响。目前,人工智能在很多领域都已经具备一定的常识、推理、理解的能力,且可以同时完成多项任务,这些突破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和产业化应用。
“但是,大家不能指望人工智能一出来就毕其功于一役,ChatGPT不可能一步做到十全十美。”张钹院士指出,以对话为例,ChatGPT经常会做出错误回答,它没有自知之明,错了自己改不过来,需要人类在后台帮助它改正,使用者如果没有鉴别能力就很容易被带偏。
张钹认为,人工智能不是万能的,即使将来利用了更新的技术与设备,它也不可能让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因此,对于ChatGPT的出现,不要盲目乐观,还需要做更加深入细致的分析。
张钹院士表示,人工智能未来发展要走的路还很长,要想不被时代淘汰,就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升自己。与时代赛跑,与机器赛跑,做一个永远不掉队的人。
“任何时代,拥抱新技术都是必然的趋势。努力提高自己和不断地去适应它,一定能找到驾驭和与它共处的办法。”张钹院士深有感慨地说,“你们看,我43岁才转型进入全新的人工智能领域,今天也算小有成就。不论中年危机还是老年危机,人最大的危机是不爱学习,不思进取。真正自己想改变,什么时候都不算晚。所以,不要担心,人工智能不太可能完全替代人。”
他的提示值得高度重视
张钹院士是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拓荒人,张钹院士的上述告诫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他发表了中国第一篇人工智能领域的学术论文,获得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第一个国际重要奖项,领衔成立国内第一个智能机器人实验室,培养了中国第一位人工智能领域博士毕业生,组建了中国第一个人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些“第一”,树立了中国人工智能发展道路上一个个里程碑,推动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大踏步前进。
业内普遍共识:张钹院士与张铃教授合作将数学方法引入人工智能,提出了基于统计推断的启发式搜索、基于拓扑降维的运动规划、基于关系矩阵的时间规划等。他与张铃教授合作完成“粒计算”早期研究,成为粒计算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并为之建立了数学模型与理论基础。
他的研究成果促进了传统信息处理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张钹院士还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智能机器人、图像处理等领域,取得一系列应用成果。
张钹院士矢志不渝致力于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发表或共同发表了近百篇学术论文,出版系列专著若干本;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及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等,推动中国人工智能研究和产业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因此,2018年《人民日报》人物专访称他为“中国人工智能奠基者”可以说实至名归。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正是张钹院士提出了“第三代人工智能”理念,并搭建了产学研创新“造血体系”。
人工智能亟待深度学习
张钹院士认为,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AI 系统存在严重缺陷。比如,在一幅“雪山”图片上加进一点噪声,机器就会把它识别为一只“狗”,这充分证明人工智能的图象识别系统跟人类的视觉感知系统完全不同。
张钹院士表示,在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过程中,以知识驱动为代表的第一代人工智能,运用了知识、算法和算力这三个要素;而以数据驱动为代表的的第二代人工智能,运用了数据、算力和算法这三个要素。
但是,这两个算法均存在重大弊端。第一代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很窄,知识要靠人工输入,费时费力,很难推广应用。而第二代人工智能算法脆弱,存在不安全、不可信、不可控、不可靠和不易推广等重大缺陷。
因此,张钹和团队提出了“第三代人工智能”的理念。
“第三代人工智能”包含了如下内容:建立可解释的人工智能理论,发展安全、可信、可控、可靠和可扩展的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人工智能的创新应用和产业化。其重要途径是充分利用知识、数据、算法和算力这4个要素,把知识放在所有要素的第一位,因为知识才是人类智慧的源泉。
2018年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张钹出任研究院首任院长。研究院的使命是“一个核心两个融合”,即以基础理论研究为核心,实现大跨度的不同领域之间的融合,以及教学与生产、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融合。
一方面,人工智能研究院加强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继续加强培养专业的高精尖人才。另一方面,张钹及其团队积极推进人工智能的产业应用,建立了瑞莱智慧RealAI、智谱AI等人工智能相关企业。目前这两个企业已经发展到200-300人的规模,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杨娇)
审核:徐向阳
责编:吴晨
编辑:李芊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