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说不清自己研究的专业领域,直到‘新质生产力’这个名词出现,我才恍然大悟——我们做的就是材料科学领域的‘新质生产力’!”3月12日,在接受深圳商报记者专访时,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副教授朱熹幽默地说。
之所以笑称自己“说不清专业”,是因为朱熹的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为主导的新型材料科学”——他的学术领域是材料科学,但同时又加入了港中大(深圳)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实验室,为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培养博士生,同时还曾兼任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普适人工智能应用研究中心副主任。
材料科学与人工智能“联姻”,朱熹说,是源于偶然。2017年,朱熹刚加入港中大(深圳)的时候,学校正处于建设阶段,大量科研设施还在建设中。“我就跟徐扬生校长提出,能不能借用他的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实验室,同时共享机器人技术,让机器人帮助我们的材料研究?徐校长很支持我们的想法。”一拍即合,这个跨界组合就这样诞生了。
虽说这个研究方向的诞生多少是出于因地制宜,但朱熹说,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材料科学的研究反而取得了独辟蹊径的成功。“人工智能技术大大提升了我们的实验效率。打个比方,两种材料的配比有无数种比例,以前只能靠学生一次次做实验。在传统的实验条件下,学生可能需要一周来做实验,再用一周来处理样品,两周时间过后,实验的结果还可能是失败的。但现在,我们可以把重复性的操作交给机器人处理,这样,以前需要两周时间才能完成的实验,可能一天就做完了,而且机器人会对实验数据进行实时处理,提速的同时还做到了提质。”朱熹说,更重要的是,用AI技术进行专业文献的训练后,AI会提出一些新颖的研究方向提示,“有些甚至是教授都没想到的。这大大拓展了我们的思路。”现在的实验室里,人工智能甚至还能当“老师”,正如朱熹所言:“我们在整理数据时,经常要跟学生进行讨论。现在引入的AI导师系统,完全可以满足学生对一些基本问题的询问,更高效地协助和指引学生的科研实践。”
港中大(深圳)即将迎来十岁华诞。作为十年校庆的一个重要纪念品,朱熹团队为学校研发了一款香水,以港中大(深圳)校园里常见的异木棉花朵香型为基调。“这个成果就是人工智能赋能材料化学研究的典型。因为香水的制作是个复杂的过程,我们先要把香料从花朵中提取出来,然后对它进行分析,在复杂的成分中分析出和特征香味相关的关键分子结构。这个阶段,我们就利用AI技术对香料分子进行了计算,然后从行业允许的香料库中计算出可以产生相似香味的配方组合,然后再进行不断地试错和优化,这又需要AI算法的帮助。”朱熹说,当校友们闻到熟悉的异木棉的清香,回忆起校园里美好的种种,浪漫的背后其实是创新科技的支撑。
那么,“你们到底是研究材料的还是做机器人的?”朱熹说,他和团队成员经常会面对这样的问题,自己也不知该如何解释。但是“新质生产力”的提出,让他眼前一亮——“我们做的,就是用AI技术赋能科学研究,这不就是科研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吗?”朱熹说,“对我们科研人员来说,如果能够借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包括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等,让科研的历程更加学术化,避免了很多繁琐的实验操作,避免了在时间上、资源上浪费,它就代表了一种新的优质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我们正是如此。我们的目标是研制出性能更高的新能源材料,开发出一些新的有机分子,但是传统行业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效率低、污染大,样品质量相对不可控等等。在AI技术的帮助下,很多问题变得不再复杂,同时更环保、更优质。我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摸索,探索出化学材料领域的智能化、数字化路径,做出一个样本,为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作出贡献。”
而“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也让人才培养的方向也悄然发生改变。朱熹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我们其实已经感受到,在人工智能的背景下,对博士生的培养有了很多变化。我们会更关注学生对实验设计的整个架构能力和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深入的思考能力。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人才支撑,他们要有主动拥抱新技术的意识,更要有不断创新的精神,技术是流动的,我们对待技术的态度也是,这样才能为未来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慧动能。”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吴吉
编辑 信嘉毅 责编 李耿光 校审 孙世建
监制 吴吉
等你来pick→
记者采访遇阻,中国记协发声!
梅西代言白酒,重新上架!
深圳又多一家上市公司!创始人中专学历拥有多项发明专利
迅策科技递表港交所!近三年连续亏损
庚星股份及时任董秘被警示!时隔两年后公司再次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