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3月6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如何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六位代表委员谈人工智能的创新应用与规范发展》的报道。
习近平总书记5日下午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近年来,人工智能(AI)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令人瞩目。本期议事厅聚焦人工智能,邀请6位代表委员各抒己见,在“议”中洞见未来。
2月27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202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与会者在“算力网络:智能网络赋能智慧世界”专题论坛上拍摄关于AI内容的幻灯片。新华社记者 高静 摄
罗云峰代表:
与AI产业打交道需要“新打法”
积极为成果转化做“探路人”
聚力开展前沿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场景示范、创新企业培育、生态体系打造……多年来与AI产业“打交道”,不断拓展AI领域的“朋友圈”,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市市长罗云峰对人工智能有着自己的心得。
罗云峰代表
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带动性很强的溢出效应。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水平位居全国第一方阵的安徽合肥,展现出显著的先发优势。
“人工智能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我们整合创新资源,统筹布局通用大模型和垂直大模型,持续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产业生态完善,全力做好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罗云峰说。
从几家龙头企业,到一个产业集群,再到整个产业生态,近年来,合肥持续推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
以科大讯飞、华米科技等企业为代表,合肥现已集聚上下游企业2400家,初步构建了从底层硬件、数据计算、基础应用技术到智能终端及行业应用的全产业生态体系,营收规模突破2000亿元。
“要以人工智能核心关键领域研发攻关以及落地应用为契机,汇聚政府、企业、高校等各界力量,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人工智能人才队伍建设。”罗云峰说。
为攻关人工智能领域的共性“卡脖子”难题,合肥已组建包括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发创新平台在内的高能级平台77家,实施芯车协同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0多项,着手推动科大讯飞等企业组建安徽智能人机交互创新联合体。
算力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在罗云峰看来,深入推进产业焕新,加快算力中心建设迫在眉睫。
合肥现已完成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建成运营“巢湖明月”3300P国产化智算集群和智能算力中心,累计服务的科研院所和企业达5000家。
全面启动“智改数转”诊断专项行动,分层次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目前,合肥拥有全球“灯塔工厂”5家,居全国城市第2位,累计建成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超1600个,累计实现1.7万家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为产品找场景、为场景找产品。合肥从全领域、全市域、全流程加大力量推进高质量场景应用创新,积极为成果转化做“探路人”,逐步开放企业生产、政府应用、城市建管等600多个应用场景,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规模化迭代支撑。
“这次两会,我非常关注国家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举措,希望国家层面能继续在算力布局、数据标注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罗云峰还建议,在智能模型算法、智能机器人、科学智能、智能芯片等人工智能关键领域加大布局,同时积极培育活跃的开发者生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高水平赋能千行百业。
金石委员:
出台AI手机生态标准是当前迫切命题
AI为国产手机“超车”提供机遇
“手机作为用户最多的终端,是AI大模型创新与应用的重要领域。”全国政协常委、东南大学副校长金石表示,“AI手机将是通信行业继功能机、智能机之后第三个重大变革阶段,为国产品牌实现弯道超车提供重要机遇。”
金石委员
长期以来,金石致力于移动通信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深耕蜂窝移动通信理论与关键技术、人工智能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等领域。作为学界知名专家,金石尤为关注推进产学研合作。
前不久,金石走进OPPO公司总部,调研AI手机发展情况。1月,OPPO全新一代旗舰手机第一次在端侧部署了约70亿参数的大语言模型。用户拍照后使用“AI消除”功能,只需在想要“P掉”的人或物上大致画一个圈,就能自动消除目标对象;打电话时,AI还能够帮助用户智能梳理重点信息……
金石告诉记者:“未来的AI手机或许是用户的专属伴侣,通过学习用户使用习惯,陪伴用户成长。”
研究机构TechInsights称,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换机率或已跌至23.5%,换机周期拉长至51个月。在金石看来,AI技术发展引发的行业变革,为手机行业描绘了良好前景。国际数据公司(IDC)预测,在中国市场,随着新的芯片和用户使用场景的快速迭代,新一代AI手机市场份额将在2024年后迅速攀升,2027年将达到1.5亿部,市场份额超50%。“AI手机这一概念成为不少用户换机的驱动力。”金石说。
金石在调研中了解到,目前AI手机“1+N”智能体生态体系正开始建立,相关企业开始联合相关部门和组织推进AI手机行业标准建设。比如,今年2月,OPPO联合IDC发布行业首个《AI手机白皮书》,就行业趋势、用户调研、未来发展等进行综合性阐述。“但由于通用大模型成本与技术门槛相对较高、国内企业AI技术发展质量不齐等原因,目前我国手机通信行业尚未在AI大模型领域形成整体的竞争优势和新质生产力。”
“因此,如何在行业层面进行标准的顶层设计,打造资源共享、协力共长的AI手机大模型生态体系,成为当前发展大模型创新应用的迫切命题。”金石表示,今年自己准备了关于“出台AI手机生态标准,加快形成通信行业新质生产力”的建议。
他建议,行业主管部门可以通过规划指引、财政补贴、试点示范等方式,鼓励企业对技术关键点进行长期投入;由相关部门牵头,成立行业协会、龙头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的通信行业大模型创新联盟;由研究机构联合龙头企业,加快出台AI手机生态标准,建立相对统一的行业标准。
金石还表示,要加快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他举例,在产学研层面,东南大学和OPPO在“6G+AI”、芯片、系统协同等方面探索合作,并开展“6G智能无线通信系统大赛”等。“高校、科研院所应加强与头部企业的合作,产教融合、工学交替,共同培养面向人工智能未来的复合型人才。”
汪小帆委员:
加强教育信息化更好促进教育现代化
正确运用AI为教育教学赋能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校长汪小帆的办公室里,放着一本《走进人工智能》。长期关注并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他,经常被问到技术变革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汪小帆委员
“参加论坛,主持人会问我,怎么看待ChatGPT;台下还是高中生的孩子也在关心,人工智能来了,我们该怎么学习。”对此,汪小帆用8个字概括自己的观点:开放心态,理智对待。
汪小帆以自己喜欢的围棋举例:8年前,人类顶尖棋手在与AlphaGo的对决中一次次败下阵来,彻底打破了传统认知。但同时带来的,是此后人类棋手竞技水平的极大进步——人工智能成为训练的辅助,帮助棋手不断跳出原有框架去落子、布局。
在汪小帆看来,教育同样如此。正确地运用技术变革为教育教学赋能,将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我读博士的时候,写论文要去图书馆一本一本翻期刊,一天下来也不一定能翻到几篇对我有用的。现在的学生呢?应用搜索引擎,真正提高了效率。”
效率的提升有前提。“该学的基础知识还是要学。难道因为有计算器了,小学生就可以不学基础加减法,不用背九九乘法表吗?自己头脑里没有知识储备,无法进行知识的整合,怎么会迸发出创新的想法?”
讲到此处,汪小帆笑言:若再年轻二三十岁,自己就去创业——开发依托人工智能的新教材,记录学生在哪道题停留时间长,对书里的哪段内容反复看……经过数据分析,教材使用的种种痕迹被反馈给教师,教师能针对性地为每个学生制定教学计划——“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有了大规模实现的可能。
汪小帆认为,或许以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工智能伙伴”,不断交互、一起成长。在这一过程中,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会越来越重要。“对学习者而言,要学会学习,不仅包括学会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合作,也包括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协同。需要注意的是,正确的价值观要在其中发挥作用,让科技向善真正得到落实。”
美好愿景要在实干中实现。“加强与改进教育信息化,更好促进教育现代化”“以大规模线上教学为契机,助推高等教育变革”“规范有序推进AIGC技术赋能高等教育”……连任两届全国政协委员,汪小帆连续多年建言高等教育变革,得到有关部门高度重视。2022年,他提交的“关于加强统筹,更好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提案”受到国家教育部门积极回应,并被全国政协评为“优秀提案”。
“青年科技人才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力军,技术越发展,这个趋势越明显。”谈及近期大热的Sora及其背后参与研发的团队,汪小帆由衷感慨:要充分相信年轻人,对他们的想象力给予充分保护,营造良好环境,切忌急功近利。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能够更好地激发每个人成为不同的人,而不是促使大家都一样。把每个人真正的潜能激发出来、汇聚起来,人类的创造力想象力就会变得更加强大。”汪小帆说。
周鸿祎委员:
以“安全即服务”理念破解数字安全难题
给“狂飙”的AI系上“安全带”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在人民大会堂现场,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董事长周鸿祎非常振奋。“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以人工智能为引擎的新质生产力将加快发展,鼓舞我们这些从业者坚定方向、持续深耕。”周鸿祎说。
周鸿祎委员
不久前,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面世,引起国内外一片沸腾。只需向它输入几个关键词,它便能反馈一段生动贴切的视频。
“不能把Sora简单地看作一个文生视频工具,以文字生成视频仅仅是小试牛刀。”周鸿祎说。
在周鸿祎看来,Sora在“机器与世界互动”上进了一大步,具有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发展空间,至少能在以下三个领域大展身手:
一是智能驾驶,“Sora的认知能力使得自动驾驶可能在2024年获得突破”;
二是具身智能,“让通用机器人借助Sora使自己增加了眼睛之后,能通过对世界的观察,更了解如何跟世界交互,这反过来也会对人形机器人产业带来巨大推动”;
三是科学研究,“Sora在物理实验、化学实验、数学可视化方面应该能成为有力工具”。
“很多家长疑惑,是不是孩子不用再学习编程甚至学习理科,只要会输入问题,就能得到答案了。”周鸿祎说,“其实,工具面前人人平等,而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在于才华、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习理科、学习编程不仅在于获得知识,更是在培养思考方式、理解世界运行的规律。”
与其纠结人和机器“谁能打败谁”,不如好好思考如何善用人工智能,使自己成为更强大的人。
“AI科普教育显得愈发重要,大家都需要学一些AI基础知识,掌握使用AI工具的能力,未来属于会正确使用大模型的人。”周鸿祎认为,人工智能可以赋予普通人更强大的能力,助其解锁专业技能,越过“专业壁垒”发挥聪明才智。
周鸿祎说,能“玩转”人工智能更是一种职场优势,“人工智能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人机协作”。
正如一枚硬币有两面,人工智能的“全景图”也不尽是真善美。随着人工智能越来越“有本事”,利用AI换脸换声技术实施诈骗、通过AI“深度伪造”等事件频见报端。
怎样才能给“狂飙”的人工智能系上“安全带”?
“数字经济的底座是数字安全,顶峰是人工智能,如何平衡好这两端,一直是我关注的课题。”周鸿祎调研发现,我国数字安全面临行业间大中小型单位发展水平不均衡,地区间差距明显且呈逐年拉大趋势的现状。
针对现实,再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周鸿祎建议,建设国家级、行业级、城市级的数字安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把数字安全打造成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以“安全即服务”理念破解数字安全难题。
闵卫东代表:
共同促进AI安全可靠可持续发展
构建安全可信的AI治理框架
“近期人工智能快速迭代,并不是‘一夜花开’,而是经历了算法、算力和数据多年沉淀进步,实现‘栽树’到‘摘果’的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南昌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教授闵卫东说。来京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前,闵卫东在补充完善建议、为人工智能治理建言献策的同时,依然忙着带领团队攻关前沿技术。
闵卫东代表
“Sora、ChatGPT的大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引领了第四次人工智能浪潮,人工智能也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闵卫东说。
人工智能作为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科学,是一项重要的底层技术。闵卫东认为,近年来,人工智能新技术正加速走进千行、赋能百业,商业应用方面已“解锁”医疗、交通、金融等多个领域。
技术的进步在大幅提高生产力的同时,也对监管提出更高要求。
“人工智能现有治理框架和管控措施并不完善,如无人机和自动驾驶汽车等人工智能系统发生事故后如何确定主体责任,居民信息泄露如何约束,数据歧视造成的决策偏见如何防范等。”闵卫东说。此外,数据“喂养”越多,人工智能平台越“聪明”,而用户迁移平台的成本高,一旦大型企业占领市场,便有形成垄断的潜在风险。
构建安全可信的人工智能治理框架,相关部门既要紧跟技术步伐,更新监管政策,也要引领行业标准的制定。
“监管部门需要有足够的技术知识来理解人工智能技术,对产业发展有更深刻理解,并基于伦理考量建构人工治理框架。”闵卫东团队成员刘梦雪博士说。目前团队成员还积极开展科普,呼吁各方参与合作,共同促进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持续发展。
闵卫东认为,相关部门需要制定法律和伦理规范,明确人工智能及其算法在使用和应用方面的限制和义务,保障公众的安全和利益;产学界应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早日让处于“黑箱”的研究向“灰箱”进步,实现人工智能系统更加可知、可控;加强国际合作和标准化建设,形成一套共识性、全球性伦理准则和治理框架,推动建立“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人工智能发展生态。
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人工智能技术采用率持续提高,5G移动通信技术、设备及应用创新全球领先……
面对人工智能这片蓝海,我们应如何把优势发展成胜势?
闵卫东认为,目前大众熟知的人工智能是基于大模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只是人工智能的一部分。我们需要认识到人工智能的潜力和局限性,不过分依赖或恐惧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新质生产力和未来产业,能孕育新业态、新模式,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为各行业带来创新发展机遇,助推我国数字经济跨越式高质量发展。”闵卫东说,接下来期待各界深入开展底层核心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的研究,聚焦AI智能体构建,逐渐发展具有类人行为能力的具身智能。
冯丹代表:
“算力”跑得快,“存力”要跟上
促进“存力”成为新质生产力
有了人工智能参与的未来生活,会是何种模样?
“AI的跨越式发展让我们看到,人工智能大模型经过不断训练,就能生成对语言的深度理解。这也为人机对话提供了一种类似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模式,而不再是相对浅层、机械执行指令输入式的人机交互。”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冯丹说。
冯丹代表
可以畅想,未来的炒菜机器人会像一个成熟的厨师,按自己的方法和习惯的火候炒菜;康复机器人能像使用者身边的亲朋好友一样,了解使用者的脾气秉性,提供最适合的康复服务。
当前,AI技术已应用于医学影像、疾病诊断和药物研发等方面,如AI辅助医学影像量化分析系统、AI辅助诊断技术。国家卫健委数据测算显示,“十四五”时期,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在冯丹看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让更多善学习、能进化的智能机器人走进家庭,也许是不错的探索。
“未来,AI要应用于如此多的场景,需要海量数据支撑。”冯丹说,存储器和存储系统是数据的载体,关乎数字经济产业安全和国家安全。只有数据“存得好”、算力“算得快”、网络“传得稳”,才能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价值,提供更高质量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
“但当前,在规划AI算力基础设施时,往往只把算力作为最关键的评价指标和投资对象,而对AI数据存力考虑不足,导致存力发展不充分。”
冯丹说,即使算力跑得快,若存力供应不上,也会造成CPU空转等待,导致整体效率低下。AI数据存力不足、存力与算力不均衡,正成为制约我国人工智能领先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冯丹建议,发挥存力算力协同优势,促进AI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加快完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建设指引、国家训练场建设指引等指导AI算力基础设施发展的相关政策,保证大模型训练推理所需的系统整体能力和效率,以支撑我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快速发展。
“要促进存力成为新质生产力。”冯丹建议,加大对智算基础设施的科研创新资金投入和产业扶持力度,抢占发展先机,推进AI存储在极高性能、极致可靠性等方向上的创新,支撑并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
“建设和完善AI数据存力产业标准,规范和牵引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发展。”冯丹建议成立AI存储产业标准化工作组,将AI存储产业标准纳入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中。围绕AI数据存储技术和产品的功能性能、行业应用、节能环保等需求,积极开展领域热点产品、关键技术、测试规范标准制定工作,规范市场,不断完善AI存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等标准体系建设,强化标准引领产业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