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印发《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率先突破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将推动四川省28个高新区以标杆性产品为牵引,在人工智能产业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上率先发展、形成突破。据悉,这是全国首个以高新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率先突破的行动方案。
从目标来看,《行动方案》提出,到2026年,四川省高新区协同构建技术互济、资源共用、成果共享的人工智能产业联合体,产业联合体规模达到1400亿元以上,有效支撑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整体升位进阶,技术创新水平和产业发展水平跻身全国第一梯队,在部分领域占据引领性地位。
标志性产品引领方面,《行动方案》聚焦大模型、人工智能算法及软件产品、人工智能芯片、无人机、高端医疗装备、智能座舱等12个人工智能产业关键领域。依托成都高新区、绵阳高新区、德阳高新区等在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方向、政策措施、财政实力等方面的优势,因地制宜以“清单制+责任制”的方式赋予各高新区不同攻关任务、明确建设目标,同时加强全省统筹,聚焦“链”上发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向“新”而兴。
打造应用场景方面,《行动方案》提出从企业端、消费端、政府端“三端”发力,打造“人工智能+企业(AI+B)”、“人工智能+消费(AI+C)、人工智能+政府(AI+G)”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消费升级、政府公共服务效能提升,以多元场景推动“人工智能+”迭代升级,提升人工智能赋能未来生活效能。
构建良性产业生态方面,《行动方案》提出,高新区重点围绕算力、网络、数据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注重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引进一批创新领军人才、培养一批青年科技人才和卓越工程师、培训一批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强化金融赋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加速向高新区汇聚,打造人工智能开源社区体系,构建良性产业发展生态。
据了解,高新区是四川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具体到人工智能产业,高新区也承担了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功能。数据显示,2023年全省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900亿元,企业超过1100家,高新区占比分别超过60%、35%。其中,在成都高新区打造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成都市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建设有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和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拥有先进微处理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都国家“芯火”双创基地、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吴茜 责任编辑 曾书睿 编辑 于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