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数字人

青岛宣传 | 丰收的“密码”

作者:观海新闻发布时间:2024-10-06

山河入半秋,人间正丰收。今日秋分,也是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丰收节活动的主题是“学用‘千万工程’,礼赞丰收中国”。

此时大江南北,沃野流金、稻谷沉沉、瓜果飘香,红橙黄绿勾勒出最美“丰”景。

晒秋 图源:青岛市农业农村局

丰收,丰收,农民亘古不变的期盼。相传从夏朝的大禹时代开始,我国就有了“祭社稷”活动,历经四千多年而不辍。几千年来,丰收庆典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生产生活和情感世界之中,推动着中华农耕文化延续和发展。

如今,我们提起“丰收”,其含义已经不单指“多收三五斗”的产量追求,而是既要产量高,更要品质好、价格优,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全面丰收。

在这样一个庆丰收、享丰收、话丰收、晒丰收、赛丰收的日子里,咱们来聊聊,实现“全面丰收”的密码是什么?

一、科技密码:“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这是《诗经》中描述丰年的诗篇。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人们解决“吃”的问题,从靠天靠地,到靠科技。

农学为我国古代四大自然学科之首。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评选的88项“中国古代重大科技发明与创造”中,与农业相关的有20余项,包括阴阳合历、水稻栽培、猪的驯化、养蚕、温室栽培、大风车、都江堰等。

今天的农业,小到一粒种、一滴肥,大到一个智慧农场、一艘养殖工船,处处都有科技的赋能。就拿青岛来说,2023年,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1.1%。

农机丰收忙 图源:青岛市农业农村局

“优生优育”的“金种子”。粮安天下、种筑基石,好种子是保丰收的关键。在青岛,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已达到99%以上,丰收底气足。

良种来之不易,往往需要优中选优、万里挑一。比如,小麦品种“青农1931”具有高产稳产抗病抗逆等优势,选育历时十余年。今年,它在试验田实现亩产875.82公斤,使青岛的小麦亩产首次跨越850公斤大关。青岛清原作物科学有限公司集单倍体、分子、生物育种等先进技术模块于一体,打造了国内通量最大、周期最短的大豆遗传转化平台。墨瑞鳕是享誉世界的优质淡水鱼类,但种苗繁育一直被国外深度垄断。经过8年攻关,中国海洋大学科研团队给这种“外籍鱼”装上了“中国芯”,在世界上首次实现规模化全人工繁育。

科研人员开展育种工作

“聪明能干”的“好帮手”。农机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发挥着巨大作用。目前,青岛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1.6%,其中主要农作物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如今的农机越来越聪明能干,很多时候“只闻机器声,不见农人忙”。在青岛的田野上,无人驾驶拖拉机可以开展无人翻地、无人播种等全程无人智能作业;无人机搭载多光谱相机,监测作物生长情况和土壤墒情,收集的数据经智慧平台分析处理后,可以形成针对性的管理方案;在智慧养殖场,精准饲喂设备、智能环控器、自动清粪装置、巡检机器人等都是给力的“员工”。

无人机成为新农具 图源:青岛市农业农村局

“授人以渔”的“智多星”。这些年,越来越多的院士、教授、专家忙碌在田间地头,给农作物和畜禽水产解决各种“成长的烦恼”。如今,青岛建设涉农院士工作站10个,培育省级认定科技特派员963人、专职农技推广人员1192人。他们授人以渔,让农民种植养殖不再“跟着感觉走”,而是“科学来引路”。

二、美丽密码:“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陆游的这首诗里,丰收之乐和田园之美跃然纸上。“丰”字的本义是草木繁盛,引申指人容貌或姿态美好。可见,“丰”与“美”关系密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乡村才能实现真正的“丰美”。

崂山区晓望村美丽风光

做好“治污加减法”。减排降碳、提质增效,让绿色成为美丽乡村的底色。

一根滴灌管“绿色增粮”。近年来,青岛创新集成了小麦、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既节水、节肥、省工,还抗逆、增产。2024年,这项技术在青岛的推广应用面积达到150余万亩,占全市粮田面积的20%以上。一根秸秆变废为宝。秸秆能够生产有机肥、变作饲料、养殖食用菌、发展草编工艺,可谓“秸尽所能”。青岛的秸秆综合利用率已达96%。

做足“山水文章”。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

产芝湖新村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玩

在莱西,产芝湖新村依托“山、水、林、田、乡”的优质生态空间格局,重点规划打造了3.2万亩的产芝湖田园综合体,辐射带动整个坝下区域及大沽河生态轴,形成一个集生态种植养殖、农业休闲、民俗体验、亲子研学于一体的乡村绿色发展链条,精心呵护的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三、文化密码:“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黄柑绿橘深红柿,树树无风缒脱枝”。在我国的农业文明中,丰收不仅是对年景的描绘,也是一种文化意象。古往今来,它一直流淌于古老民族的精神血脉和文化传承中。

鱼虾上岸 图源:青岛市农业农村局

越久远,越动人。丰收节是对农耕文化的温故和礼赞。即墨北阡遗址出土了大量贝壳标本和磨石、磨盘、蚌器等,还发现了粟类种植的痕迹。这说明7000多年前,在青岛地区生活的人们,不仅从海洋中获取食物,还从事农业生产。胶州赵家庄遗址出土的小麦遗存,经检测距今约4500年。在这片土地上,人们一直与农业相识、相知、相守,延续着文明的火种,丰收文化早已融入日常。

青岛农耕文化馆

近年来,丰收文化的内涵得到进一步发掘。位于西海岸新区的青岛农耕文化馆,突出滨海特色,溯源莱夷文化,吸引了众多参观者。位于莱西市水集街道的小麦长歌馆,凭借对小麦文化的生动展示,成为网红打卡地。

越传统,越时尚。千百年来,人们一直通过各种方式来祈盼丰收、庆祝丰收。比如,秧歌就来源于田间劳作、民间祭祀。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胶州秧歌进入千家万户。每到丰收时节,秧歌都会喜气洋洋地扭起来。近年来,胶州秧歌更是“扭”上了网、“扭”出了圈、“扭”到了国际舞台,成为“好客山东”的一张文化名片。

胶州秧歌

再如,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与丰收息息相关。平度根据二十四节气创作了动画片《节气小精灵》,不久前在央视播出,大量“圈粉”。今年丰收节期间,崂山区将推出“二十四节气里的崂山”,结合当地特色农业品牌,展现不同节气里的丰收场面。

越民间,越精彩。丰收文化扎根民间,它蓬勃的生命力,来自于传承,也来自于创造。比如,“村歌”嘹亮。继“村超”“村BA”“村晚”后,“村歌”成为新的风景。村歌大赛是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的一项重要特色活动,全国总决赛将在莱阳市举行。人们以此来为丰收歌唱、为乡村喝彩、为农民点赞。

四、共富密码:“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丰收节里蕴含着共富的密码,满满的收获、斑斓的景致、舒展的笑脸,共同勾勒出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

王哥庄村民展示精美花馍 王华 摄

万物生长,物质与精神的“并进”。乡村振兴,不仅是农民物质上的充裕,也是精神上的丰盈。在青岛的广阔农村,既“富口袋”也“富脑袋”,正在成为现实。2023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736元。农民消费持续升级换代,2023年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29%,而在1978年这一数据为59.2%。空调、汽车等加快走进农民家庭。在丰收节上,农民站上舞台的C位,成为绝对的主角,农民书画展、农民摄影展、农民体育节等处处开花。

平度葡萄丰收 图源:好客山东之声

另外,乡村治理方式也发生变革,共建共治共享的局面正在形成。比如,在莱西,信用积分激发起乡村善治活力。“主动参加义务巡逻,积5分;帮助社区宣传政策,积3分”,凭借信用积分到相关商户购物,可享真金白银的实惠。这一制度不仅带来村容村貌的改变,村民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还起到了拉动消费的作用。

水乳交融,城市与乡村的“共舞”。丰收节不只是农村的仪式,还促进了城乡间的紧密互动和融合。青岛各地组织了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暨“青岛农品”产销对接、东西部“消费协作月”产销对接等多元化促消费活动,把优质特色产品推出去,把更多市场经济意识、现代生产要素等引进来。多场金秋采摘、郊游、登山等活动已排上日程。

数字人主播“青小丰”

9月18日,青岛市首个特色农品数字人直播间开启。数字人主播“青小丰”,宛如来自田间的邻家女孩,向人们推介青岛的优质农产品。这也是全国农业农村系统首次探索AI数字人7×24小时不间断直播带货……在加速融合中,农文旅进一步打通,助农惠农的成色更足,市民也能分享到更多丰收的喜悦。

“和是盛世欢歌,美是乐享丰年”。丰收,是这片土地上的奋斗之笔,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画卷在神州大地铺展开来。

作者:学义 沐源 杨敏

欢迎扫码关注“青岛宣传”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