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26届深圳国际高交会配套活动“2024桃花源硬科技节”,在深圳宝安桃花源科技创新生态园重磅启幕。
本届桃花源硬科技节高度聚焦具身机器人、AI智能装备、虚拟现实、科技文创四类硬科技企业,现场还有大象机器人、铁甲机器人、问界M9、享界S9、掌上飞行自拍机等极具代表性的硬科技产品参展。同时响应国家对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政策要求,旨在推动硬科技与耐心资本的深度融合。
作为更懂产业的科技型决策智库,前瞻产业研究院受邀出席科技节,并在大会上重磅发布《2024年中国AI大模型场景探索及产业应用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前瞻产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宛卿围绕AI大模型行业应用概况、现状及案例、痛点及解决方案以及前景趋势及投资机会分析四大方面,对蓝皮书进行了精彩的解读。
以下是对报告内容的部分分享:
一、AI大模型市场规模不大但行业呈高速增长态势
当前整体AI大模型行业仍处于萌芽期,市场规模并不大但行业增速较快,根据相关公开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大模型行业市场规模约147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速高达114%。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到2028年我国AI大模型行业的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行业复合增速将超过50%,行业前景巨大。
二、金融、政务是大模型渗透率最高的两大行业
当前AI大模型的行业化应用的布局路径主要有两种:打造垂类行业大模型和深化通用大模型能力。其中,有60%的企业通过垂类行业大模型实现AI大模型在行业的应用布局。截至2023年,金融、政府、影视游戏和教育领域是大模型渗透率最高的四大行业,渗透率均超过50%。电信、电子商务和建筑领域的应用成熟度较高。
从区域渗透情况来看,我国AI大模型行业应用企业大多分布在东部地区或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尤其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
三、六大痛点阻碍AI大模型行业应用
当前AI大模型行业应用面临的最大痛点即是在产业链各环节面临“卡脖子”的风险。例如算力方面,随着大模型的不断开发和应用,全球对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但是当前算力服务器的核心部件GPU芯片我国依然主要依赖于海外进口。
此外,大模型行业还面临数据缺乏、人才缺失、法规风险、市场认知不准确以及行业know-how不足等多重发展痛点和难点。
四、具身智能大模型有望成为下一个大模型行业风口
AI大模型技术发展仍具有巨大的挖掘潜力,且技术更新进步速度快,行业技术能力上限尚未出现。从未来趋势来看,具备强大预测能力的预测大模型、强大决策能力的决策大模型和能够自主学习、实时交互的具身智能大模型最有可能成为继自然语言大模型和多模态大模型后的下一个大模型行业风口。
基于大模型行业应用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前瞻产业研究院建议企业:1.脱虚向实,谨防陷入“模型”规模之争;2.加强企业合作,做大行业蛋糕是当前首要任务;3.关注细分行业机会,寻求差异化竞争优势。
自1998年在北京清华园成立以来,前瞻产业研究院已经深耕行业研究26年,并先后荣获国家商务部应对贸易摩擦区域性工作站、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行业年鉴唯一承编单位、深圳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指导单位等多项专业资质认可。作为国内唯一院士领衔的民营智库,前瞻产业研究院先行成立了人工智能产业规划所,接下来将持续深入研究AI大模型领域,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并为企业提供优质发展解决方案,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携手共创产业繁荣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