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现代教育报”即可关注我们
1月22日上午,北京市政协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分别召开专题座谈会、界别联组座谈会。来自教育界别代表委员就当前热议的教育民生话题进行发言讨论。
两会声音
在“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专题座谈会中,来自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妇联界、共青团与青联界委员分别就医疗养老、社区托育服务、精准提升城市治理等话题进行发言。北京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副书记、副市长夏林茂,民建中央副主席、北京市委主委,副市长司马红等领导出席,市政协副主席张家明主持会议。
民进中央委员、北京市委副主委,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莉萍就“进一步提升社区托育服务质量”提出建议。王莉萍表示,北京市托育服务尚存在供给与家庭需求不匹配的情况,高价托育服务与普惠性需求之间的矛盾、服务供给单一与多元化需求之间的矛盾较为明显。随着全市启动普惠托育服务工作试点,公办和普惠性托儿所供不应求的局面将有一定程度的缓解,社区托育服务尚处于探索阶段,提升空间巨大。
为此,她建议:一是引进公立托儿所或公建民营的普惠托育机构,提升从业人员素质。积极争取各方资源,引进高标准、高质量、严监管的公立托儿所或公建民营普惠性托育机构,提供多样化、多层次婴幼儿照护服务。同时,加强托育服务相关专业人员培训,加强职业培训与托育机构的对接,不断加强托育从业人员职业培训和从业认证,确保服务质量。
二是构建社区托育协作中心。如根据辖区内的家庭需求,定期开展养育指导及公益早教,尤其是为家长提供相关指导。建立社区互助平台,通过一定的机制引导社区互助在婴幼儿托育与儿童早期教育服务中发挥作用。
三是鼓励设立家庭托育点。给予家庭托育点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有利于家庭托育点的进一步普及,助力托育服务朝着更加普惠的方向发展。
四是探索“社区服务+托育服务”“物业服务+托育服务”等服务新模式。充分整合社区及物业就近就地的服务资源,切实为广大婴幼儿家庭提供安全、便捷、实惠的临时托、育儿指导、亲子游戏等服务,全方位多角度践行“幼有善育”的发展理念。
在“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界别联组座谈会中,来自经济界、教育界委员分别就人才引进、科技创新等话题进行发言。
教育界别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赵忠以“强化人才支撑,助力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为题发言,他表示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北京市及中关村是全国人工智能人才、创新和产业资源最密集的区域之一。赵忠说,可以把人工智能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作为引领北京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通过加大引进、盘活存量、做好储备强化人才支撑,促进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和产业发展。
赵忠在座谈会上建议:一是建立“人工智能人才特区”,助力人才引进。充分发挥中关村科学城在人工智能领域产业资源密集、体系完备的优势,实施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政策,建议设立“人工智能人才特区”,在海淀区对人才政策先行先试,助力人工智能领域重点企业及新型研究机构等单位引进海外高端人才或特殊项目团队。采取“一事一议”进行个性化服务,通过“特事特办”促进人才引进,加快对海外人才聚集吸引。
二是加强顶层设计,组建人工智能人才联盟,盘活存量。全国很多地方都出台了人才政策,在税收、落户、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推出很多吸引人才的措施。这些政策对引进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各地区政策差异和不可跨区域携带影响了人才的合理流动,限制了市场对人才资源的配置。建议发挥北京在人工智能方面的优势地位,组建人工智能人才联盟,推动和加强顶层设计,形成对外有吸引力、对内可自由流动的人才体系,盘活人才存量。
三是激发企业和科研院所动能,培养青年人才、做好人才储备。可以进一步放宽毕业生引进计划,将符合人工智能产业需求的优质高校纳入计划单列政策覆盖范畴。建立人工智能领域重点企业名单,每年给予名单内企业一定的引进落户自主名额。积极推动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鼓励人工智能企业在相关科研院所设立奖学金,建立联合实验室。
四是完善人才体系, 建好各层次人才队伍。通过人工智能引领产业发展,不仅要重视对领军人才的引进,也要重视非领军人才、辅助人才的建设,除科技人才外,知识产权、法律、金融、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同样重要,建设好各层次、各专业的人才队伍,形成合力。
文字:苏珊 韩冲
图片来源:北京政协
编辑:付磊
编审:张秋颖
终审:冉阳 郝彬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