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GPT-5|OpenAI

GPT-5难产,5年内独立大模型公司真的会烟消云散?

作者:商业与生活发布时间:2024-08-11

©商业与生活文|朱晓培

校对|大道格

01

GPT-5难产,对创业者反而是好消息?

2023年圣诞节,趁着热闹氛围,Open AI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萨姆·奥尔特曼)在社交平台上公布了公司的2024年发展计划:将推出更具创造力的ChatGPT-5,以及更好的语音和视频模型,以及开源计划。

然而,半年多过去了,GPT-5再也没有放出新消息。

“我觉得GPT5(今年)就是发不出来,要发早发了。我坚决不太相信一个科技公司初创公司会憋什么大招,连一个demo的视频都愿意往外放,它有这个服务早就提供了。所以我认为大概率是不可以的。”猎豹移动董事长兼CEO傅盛说。

傅盛是在“2024钉钉AI生态大会”上,与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智谱AI COO张帆等人谈论大模型的发展时,抛出这一观点的。

傅盛与朱啸虎曾因为对大模型创业观点的分歧,登上热搜。但这次,他俩却有了一致的看法:大模型的技术迭代曲线明显放缓了

此前的一场投资峰会上,朱啸虎就表示,阿尔特曼在吹牛,GPT-5肯定没有那么惊艳。甚至惊不惊艳都不重要,因为以后几年内,大模型的升级对商业模式没有什么大的更改了。

这一次,朱啸虎更强调说,“大模型的能力每3个月就要翻新了,但(现在的问题是)翻新不了。”

从2023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再到年底甚至明后年,GPT-5的发布一拖再拖。近日,在Aspen Ideas Festival的访谈中,奥尔特曼也表示,“我们目前持乐观态度,但研发工作仍繁重艰巨。”

业内分析,GPT-5难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互联网上能获取的数据已经应取尽取,而OpenAI过往又没有多模态领域的积累。模型的性能提升,光靠简单粗暴地提升参数量(ScalingLaw),已经越来越难。

不过,大模型推动的AI革命还会继续。现有的大模型底座能力,已经足够在一些专业领域产生高价值的落地应用。在朱啸虎看来,大模型技术的放缓,对于做应用创业的公司来说,反而是一种利好。

以前,投资人不敢轻易投大模型应用的公司,因为怕像GPT这样的大模型,一个大的升级,就把创业公司努力多年的功能全部覆盖掉了,让创业公司白干一场。但现在,如果人们能够看得见大模型的天花板,创业公司也就能够看清楚未来的方向。“未来一年我们非常乐观,在应用场景上会大规模地爆发,百花齐放吧。”

02

OpenAI也转向ToB,独立大模型公司会消失?

傅盛指出,如果今年OpenAI没有发布会GPT5,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OpenAI把很多算力和资源都用在企业级服务上,去服务大客户。因为,OpenAI和所有的公司一样,都要考虑赚钱的问题。

据媒体报道,4月的时候,奥尔特曼在旧金山、纽约和伦敦接待了数百名《财富》500强公司高管,他和OpenAI的其他同事,卖力的向这些高管们推销了OpenAI供企业使用的各种人工智能服务。包括,ChatGPT Enterprise(可根据简单的提示生成文本)、将客户应用程序连接到其AI服务(称为API)的软件等,并承诺客户的数据不会被用于进一步训练AI模型。

据透露,在推AI服务时,OpenAI还与自己的资金支持者微软的产品进行了一番比对。其想赚钱的迫切心态,可见一斑。

实际上,如何赚钱,也是目前所有大模型公司都要面对的问题。

作为大模型公司的从业者,智谱COO张帆指出,大模型公司赚钱,有两个方向。第一个,靠技术进步、算法进步、硬件进步,带动推理成本和运营成本下降。第二个,利用边际效应,因为训练一个模型成本相当于一个常量,用户使用得越多,大模型的收益率就越高,这也是智谱愿意跟钉钉一起合作的原因——希望放大它的价值。

目前来看,大模型想赚钱,ToB的确定性更强,客户付费的意愿也更强。大模型应用能够帮助企业带来生产力提升,而任何技术只要能帮企业提高10%-20%的效率,他们就愿意付费。回看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史,众多的应用,也都是先以ToB的生产力工具的方式发展起来的。

不过,朱啸虎和傅盛依然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用户给钱不代表经济模型健康啊!很多到海外做聊天机器人的公司,花1块钱普遍收回2毛钱,虽然有收入,但远远覆盖不了成本。”朱啸虎说。这个成本,既有推理、算力的成本,还有获客成本。

“我能想清楚我怎么赚钱,但我还是想不通大模型公司怎么赚钱。”傅盛也直言不讳。猎户星空通过为客户提供针对性的大模型的应用,通过服务赚钱,也可以利用大模型提高自家服务机器人的沟通效率,通过卖机器人赚钱。但本身作为大模型公司的客户,他们会每家的大模型都试一试,谁家性能好就用谁,谁家便宜就用谁,能用7B的地方就不会用30B。

今天,理性消费是整个社会的消费趋势,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不愿意支付高溢价。在这样的消费背景下,大模型公司很难靠烧钱烧出未来。就像当年的网约车、共享单车大战,低价之下,谁都无法留住客户。

朱啸虎觉得,未来大模型API肯定是免费,会越来越像水和电的基础设施服务,成为云的一部分。大模型因为本身给云厂商带来了很多价值,云厂商反而更愿意免费去提供这种API服务。目前看来,阿里云、火山引擎等云服务厂商,也确实在推动大模型的降价。

前两天,朱啸虎发了个朋友圈说:5年后将没有独立的大模型公司存在,只有前端的应用公司和后端的云公司。结果,几家知名投资人在下面评论说,5年都太长了,3年以后就没有了。不过,朱啸虎觉得,大模型公司不再卷的时候,对于做应用的创业者,反而是机会。

03

准确率仍是一个核心点

2024年初,Open AI接连放出Sora、GPT-4o时,都曾引起了行业不小的震动,甚至纷纷鼓吹OpenAI一夜改写历史。但事实上,几个月过去了,人们没有再看到用Sora生成的有力作品。GPT-4o所演示的奇迹般的功能,也没有在现实中得到普遍应用。

理想和现实,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关键在于准确率。

“ToB里有一个很重要的要求,准确率是一个核心点。”傅盛指出,在ToB领域,大模型无法做到模型即应用。今天,还没有哪一个大模型能够在各个方面能力满足客户需求。走进客户的应用场景,会发现他们的需求五花八门,各种不同。对于企业来说,不是接一个接口企业就能达到提效的结果。而是需要根据客户需求,做不同的针对性训练。

猎户星空在帮助某政务系统做大模型问答应用时,准确率从70%多提升到97.5%,差不多磨了四五个月的时间。这中间,他们测试了国内几乎所有的大模型,但准确率都不行,团队都做到快崩溃了。但是,当他们的应用调试出来后,再去做其他客户时,准确率从70%到90%多,就只用了两周的时间。

“今天大模型最大的问题准确率太差。所以(要做出)杀手级应用核心就是准确率。”朱啸虎与傅盛的观点相同。对于大部分场景来说,ChatGPT可能是哈佛、斯坦福毕业的本科生,但绝大多数场景可能一个中专生就够了,但这个中专生需要垂直训练过,经过直接培训。

做大模型应用的创业者,不管中国的还是美国的,都是拿开源模型和垂直场景的数据进行优化训练。今天大模型解决不了准确性的问题,那就用人工补齐,这反而是最适合中国创业者的事情。因为美国人工太贵了,美国的投资者和创业者都不喜欢靠人工补齐的工作。

对于中国的创业者而言,只要确保自己的这个“中专生”能够在这个场景里做到95分甚至99分以上,就能迅速地引爆。

以AI面试为例,很多HR软件公司直接接GPT,但同样也不能确保准确率。相反,一家叫做近屿智能的公司,因为准确率高,就连美团、腾讯和招商银行这些本身就具备很强的AI能力的公司,也在用它做面试。

不过,张帆有着自己的看法。作为大模型从业者,他相信,今天业内所争论和怀疑的一切问题,根源都是因为,模型还远不够大。“不要试图弥补模型的缺陷,它会变得越来越聪明,比我们想得更快,也带来很多全新的应用。”我不知道OpenAI会不会发GPT5,我相信中国市场内,一定会有企业把它的期货(GPT5的设想)都落地,今年内。

—End—

直播电商还带大战,但大主播的时代过去了

低价电商,如何打破囚徒困境

品牌价值提升,企业的无限游戏

折扣化风起,中国零售业迎来大变局

苹果的AI,陷入“创新者的窘境”了吗?

长在竞争中,是拼多多的机会

GPT-4o没那么“炸裂”,它最大的颠覆是“免费”

周鸿祎说,雷军给汽车圈上了一堂课

当我们谈论vivo时,应该谈论什么?

手机厂商竞逐折叠屏,但通向未来的关键在AI

生意不好做?不妨去“私域”找找机会

搜索的价值,在小红书身上重新体现了出来

“内容IP + 游戏IP”,还有很多故事可以讲

兔头妈妈深耕儿童分龄洗护:没有小市场

好酒店不等于大酒店,必住榜背后的价值主张

洛可可贾伟:走过至暗时刻,归来如花在野

人口红利消失了?互联网医疗健康还在增长

“数实融合”,中国互联网必须走出舒适区

更多关注:商业与生活,ID:xiaopeizhu8

内容同步:网易号、同花顺、百家号、今日头条、UC、雪球、企鹅号、一点资讯、知乎、搜狐等。

商业合作:hongzeng629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