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人工智能为教育提质升级提供了发展路径,是开辟首都教育发展新赛道、新优势的主要突破口,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对于构建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终身化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4月下旬以来,北京市教委面向市属高校开展了首批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建设申报工作,经过高校自主申报、专家评审论证,北京市教委遴选出首批12个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一起来看——
首批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培育名单
话说回来,首批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一般都承担着支撑高校专业学科建设,运用人工智能推动学科专业和课程资源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作用。如今随着人工智能的大规模流行,不禁让家长们关心一个问题,那就是未来什么专业更有发展前景?
而在今年年初,张雪峰也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信息安全、软件工程、信息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法学、财务会计等专业,都是未来比较吃香的热门专业。
而张雪峰提到的这些专业,与麦可思《2023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中提到的2022年收入较高的10大专业契合度十分高。
机器人工程专业就是一门结合了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学科。而物联网工程专业也是一个高度集成的技术领域,涉及电子、计算机、通信等多个学科。
再回顾一下今年两会:
全国人大代表
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
第一,从义务教育阶段普及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建议将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内容,设置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同时将相关内容纳入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从基础理念到简单应用,全面激发中小学生的兴趣,培养中小学生对人工智能的认知能力和应用能力。
第二,大力推进高校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建设,如加大对高校人工智能学科建设的投入;从海外引进优秀师资力量;吸引企业高级人才和行业专家进入高校授课;将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拓展到更多专业,如传统理工科专业、医学、金融、文史、艺术类等。
第三,支持大型科技企业和教培机构培育人工智能应用型人才,建议鼓励大型科技企业和社会教培机构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型人才培训,以适应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快速迭代、人才需求量大、应用广泛的特征。
全国政协委员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校长汪小帆
人工智能的发展,尽管对一些岗位带来了挑战,但它也催生了很多新兴的就业需求。人工智能本身的管理,包括它的法律、它的训练等等,那么高校、企业和政府应该一起更好地来培养适应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
西安财经大学方明
引导推进高校加强对人工智能基础知识和技术的教育,设置和融入人工智能课程知识和实践项目,构建学生智能素养,加大投入建设相关教学资源和实践环境,培养学生智能时代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
建议加快建设新的人才能力素质模型和课程培养体系,特别是加快用通用人工智能赋能软件代码、语言学习、艺术创意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助力我国软件行业和数字经济发展。
近几年来,在两会中已经连续多年有代表提议发展人工智能/编程教育。
#2023年两会
全国政协委员杨杰提出建议:建议制定全国中小学生编程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逐步将编程教育上升为中小学主要学科课程,并列入学业水平考试和中高考升学考试体系。
#2022年两会
腾讯CEO马化腾:加快制定产业互联网国家战略,壮大数字经济。
百度CEO李彦宏:加快打造具备国际领先水平的人工智能新型基础设施,加强人工智能基础和应用人才培养。
小米CEO雷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互联网方面的人才需求快速增加,面临供给不足的困难。需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规划和牵引,多角度加大支持力度,高效地集聚一批国际顶尖人才。
#2021年两会
全国人大代表杨金龙:希望通过加强研发力量,形成科学的编程课程体系并编制统一教材;在社团课中增加编程类课程;利用线上免费资源等举措,推动我国少儿编程教育的高速高质发展,提升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促进编程教育公平。
#2020年两会
全国政协委员丁磊:加快区域试点,形成从高中向小学、从东部向全国的推广格局;创新教学模式,形成中国特色的少儿编程课程体系;教企共建少儿编程学习资源库,提供实践平台;将少儿编程纳入学业水平考试,作为综合素质评价重要内容;加强少儿编程教师人才培养。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人工智能(AI)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因此,将AI教育融入义务教育,不仅能够为孩子们打下坚实的科技基础,还能激发他们对科技的兴趣,培养未来的创新者。
我们相信,通过AI课程的培养,孩子们将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成为真正能够驾驭人工智能的新一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