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杨幂论文查重率”的词条快速爬上微博热搜。如今该词条的阅读量已经达到1.3亿。
截图来自:微博
这次事件起始于杨幂刊登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的一篇文章。当明星开始与学术、论文等关键词挂钩,随之而来的质疑都是可以想象的。
随着舆论扩大,质疑持续发酵。甚至有网友直接将上述文章进行了论文查重,发现查重率“只有0.9%”。引用某位吃瓜群众的话,“查重率太高是抄袭,查重率太低就是垃圾”,更有人用AI内容检测工具进行了测试,提出这篇文章“疑似使用AI”,总之“达不到发刊标准”。
截图来自:微博
知名影视演员在学术期刊发文本身就是一件容易引起话题度的事。那么整起事件真相到底如何呢?我们稍微捋一捋。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CSSCI扩展版、北大中文核心)是由国家广电总局主管、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主办的学术期刊。它于2024年第六期发表了一篇名为《浅谈影视剧中演员创作习惯——以电视剧<哈尔滨一九四四>为例》的文章,署名为“杨幂”。
消息传开后,一石惊起千层浪。“杨幂发表c刊”的词条引来了大批吃瓜群众。网友们惊诧之余,纷纷表示不理解。
截图来自:互联网
但仔细探究一下,就有人开始质疑其含金量。首先,文章含摘要在内共有3800多字,真要作为论文显然字数过少。再者,查重率过低,显然引用文献不足,难以令人信服。
不过,对于这种说法,有网友认为,杨幂文章发表的栏目“交流之窗”是一个具有一定灵活性的栏目,其重在交流经验,对学术深度、专业性方面没有过于严谨的要求。
还有一拨人则对文章的“真实性”,即是否为杨幂本人所写,表示问号,“疑似使用AI”的说法就是从此而来。那么这又要如何验证呢?有人尝试了AI内容检测工具。
截图来自:互联网
出于好奇,小编也进行了验证。首先在Copyleaks官网上,将部分文章内容粘贴到“AI Detector”框内,显示结果为AI生成内容占比1.1%。
随后,小编换了一个类似的工具网站——Content at Scale,部分节选内容显示为“人为写作”。
可以预料的是,争议还会继续,官方可能会给出一个解释,但大众心中则各有一杆秤。
回到文章本身,虽然题目中标有“浅谈”二字,措辞也有转圜余地,比如“仅凭导演和编剧的意图,对角色的剖析难免片面。”但全文通读下来第一感觉是戛然而止,如果能展开论述,再关注一下输出质量,相信也不会出现如此多质疑声浪。
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生成式AI的崛起,人们逐渐开始接受和习惯各种AI工具,大量AI生成内容充斥互联网,也难怪这起事件中不少人提出“AI生成”的可能性。于是相应的,检测是否为AI生成的检测器应运而生。
实际上,市场上有很多这样的工具,可以评估到底是人类还是人工智能生成的特定内容。以下就列出较为流行的几个,供诸君参考:
ZeroGPT
ZeroGPT经常作为教师的AI论文检测工具。使用也非常简单。只需上传文本文件或在提供的输入框中手动输入文本,即可启动检测过程。检测的最大字符限制为15000个(高级版为100000个)。ZeroGPT将分析内容并突出显示AI生成的每个句子,并显示AI使用的百分比。该工具还支持批量上传文件,让您同时检查多个文件。
Copyleaks
Copyleaks在其网站上提供了一个简单易用的AI内容检测器,可以检测出一系列人工智能驱动的内容。你也可以下载一个Chrome扩展,它可以在你浏览的网页上检测出来.
ContentDetector.AI
内容检测AI可以检测任何ChatGPT生成的内容和AI生成的内容,并根据文本由AI工具生成的可能性提供一个估计的百分比得分。它还可以作为一个单词计数器。
Content at Scale
Content at Scale有趣的地方在于:其AI检测器与它的AI写作平台相辅相成。该公司标榜其人工智能写作工具可以“创造不可检测的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在这样的标语下,你自然会期望他们“攻防兼备”,AI检测器也是一流的。
总体来说,这些工具都提供了易于使用的界面和一定的准确度,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信任度。至于效果到底如何,大家也可以亲自上手体验一下,在评论区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