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人工智能|AI芯片

AI尽头真的是电力?比尔・盖茨:不要“过分担心”AI用电问题,AI技术最终会“抵消”其耗电量【附人工智能行业前景预测】

作者:前瞻网发布时间:2024-06-28

图片来源:摄图网

当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深入发展,大模型、AI芯片和AI算力等成为行业焦点。然而,人工智能所面临的能源需求是一大挑战。训练大规模的模型和运行复杂的算法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能源支持,研发高效的AI芯片和优化算法,以降低能源消耗和提高计算效率,成为人工智能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用电量需求也在不断增长,AI技术是否发展成为“缺电”,引起广泛讨论。此前,据相关报道,OpenAI的ChatGPT聊天机器人每天消耗超过50万千瓦时的电力,用于处理约2亿个用户请求,相当于美国普通家庭每天用电量的1.7万多倍。

根据美国机构Uptime Institute的预测,到2025年,人工智能业务在全球数据中心用电量中的占比将从2%增加到10%。美国最大的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场开发商NextEra Energy首席执行官约翰•凯彻姆(John Ketchum)也表示,随着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美国电力需求的增长率将大幅飙升,这一电力需求年增长率将加快至1.8%左右,未来五年的美国电力需求增速预期将快速提高81%。

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特曼曾坦言:“我们确实需要比我们之前想象的更多的能源,我们仍然没有意识到这项技术(人工智能)的能源需求。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也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将导致电力和变压器短缺成为技术发展的瓶颈。他预测,这种电力短缺最早可能在2025年就会出现。”

而比尔·盖茨却表达了不同观点。6月28日,据《金融时报》报道,针对当前AI系统导致能源消耗加快的问题,比尔・盖茨发起了“辩护”,他认为AI技术最终将会“抵消”其耗电量。

比尔・盖茨在伦敦演讲时向环保人士和政府发起呼吁,不要“过分担心”运行新一代AI系统所需的巨大电力,因为微软等大型科技公司竞相投资数百亿美元建设大型新数据中心。他表示,数据中心将导致全球用电量增加2-6%。而在今年5月,微软承认自2020年以来,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了近三分之一,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建设数据中心导致的。但与此同时,科技公司将在寻求新的能源来源时为清洁能源支付“绿色溢价”,将有助于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发和部署。

回看人工智能行业发展情况:

——人工智能行业处在快速发展阶段

相较于国际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起步较晚,萌芽于1978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迭代更新,人工智能产业在过去近20年渡过探索期和成长期,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国务院于2016年发布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明确提及将人工智能列为国家战略层面的重大科技项目。2020年,“十四五”指出人工智能作为“新基建”建设重要一环,将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肩负着推动万亿实体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

——人工智能行业市场规模

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资本和人才的驱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已步入世界前列。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数据,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从2019年开始快速增长,2021年同比增长达到33.3%,2022年产业规模达到5080亿元,同比增长18%。初步统计,2023年规模达到5784亿元,增速放缓至13.9%。

——人工智能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根据IDC和浪潮信息联合发布的《2022-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人工智能市场有巨大发展潜力。当前,生物识别、智慧金融等领域应用较为成熟。2025-2030年,智能制造、智慧医疗和智慧电信将会是发展潜力较大的领域。长远来看,AIGC和自动驾驶将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应用场景。

——人工智能行业将保持稳健增长

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创新推动了应用场景的深度发展,牵动着以AIGC、数字人、多模态、AI大模型、智能决策为代表的技术浪潮。这些尖端技术为市场注入广泛的可能性和巨大的潜力,同时,企业对自身数字化和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推动也催生了对人工智能技术多样性的需求,为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的长期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国家“十四五”政策支持行业发展,据此前瞻测算,2024-2029年期间,我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2029年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大关,提前实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2030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10000亿元的规模目标。

中国数据中心工作组(CDCC)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曲海峰认为,应理智看待AI耗电一事。我国当下许多数据中心,都是在为互联网平台提供的社会服务运作,也就是“消费互联网”买单。但真正能够深入到产业互联网,“在扩大AI的用电量和计算量仍是偏低的”。所以,不要去恐惧数据中心的用电量,我们要在意提升它的能效,而不是抑制它的规模。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Copyright © 2025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