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人工智能

以壮大人工智能产业为矛 武汉进击“一线城市”

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发布时间:2024-07-19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雪 实习生张聪 武汉报道

当前,武汉以人工智能产业为矛,从算力到应用全面铺开布局,抢抓产业变革窗口期,向“一线城市”发起冲击。

7月18日,在武汉市经信局举办的民企“早餐汇”人工智能专场上,相关负责人指出,人工智能产业无疑是武汉进击‘一线城市’的关键。武汉发展人工智能是成体系化推进,从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到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是从技术创新到产业落地的延续发展。接下来,将让算力、算法、数据、场景叠加形成合力,重点服务企业培育壮大。

此前,武汉市经信局公示《武汉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将从支持关键技术突破、强化普惠算力供给、增强模型创新能力、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数据开放共享、加强企业培育工作、推动应用场景开放创新、支持产业集聚发展、支持高端人才引育、加强金融赋能、营造良好氛围等11个方面着手,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经过诸多探索,武汉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2023年,武汉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510亿元,近三年保持30%以上年增长率。目前,武汉市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达995家,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超80家,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园区达18个,重点建设光谷人工智能产业园,南太子湖创新谷等2个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园区。

武汉市的目标不止于此,而是要加快建设武汉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打造国内一流的人工智能创新集聚区和产业高地。“下一步,我们将尽快更新优化政策、加快大模型研发应用、加强市场主体培育、加大应用场景开放、加快特色园区建设、完善投融资体系、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武汉市经信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为加大企业培育工作的精准力度,东湖高新区科创局副局长李猷认为,“一般而言,若没有专业人士指导,初创型企业或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高。若是大企业内部孵化,能为创业团队提供方向指导、技术支持等,从而提高成功率。我建议行业领军企业创建专门的孵化器,下一步,可以研究如何支持领军企业做好针对性孵化工作。”

在打通人工智能应用“最后一公里”方面,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武宇指出,相比于纯语言模型,整合图像、音频、视频和文本的多模态大语言模型更符合武汉众多工业企业的应用需求,在技术层面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此外,在实际落地场景方面,应考虑行业企业的切实需求以及可操作性。

不得不提的是,人才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和关键竞争力,在高端人才引育方面,武汉市将支持在汉高校院所、龙头骨干企业、研发机构等合作开展人工智能领域人才联合培养工作,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发展。

据了解,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以下简称”北武院“)将在相关政府部门支持下设立湖北人工智能学院。“学院将成体系建设从大专到博士的人工智能学科培养计划,贯通人工智能人才的一体化、多层次培养,为武汉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人才教育和培训服务。”北武院执行院长吴志强指出。

众所周知,布局人工智能亦是一场资金实力的较量赛。据国盛证券估算,大型语言模型单次训练成本少则200万美元,多则达1200万美元(约合8600万元人民币)。据悉,为了拓宽人工智能企业融资路径,武汉将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作用,联合国际国内人工智能龙头企业、顶尖投资机构,设立200亿元面向人工智能领域的产业基金群;并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针对人工智能产业推出算力贷、算法贷等系列创新产品。

据悉,接下来,武汉市经信局将针对性开展人工智能专场创投对接会,目前已邀请了30余家投融资机构代表参加,让金融“活水”精准赋能武汉人工智能上下游企业发展。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Copyright © 2025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