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冲基金 Elliott Management 最近向投资者发出警告,指出英伟达等 AI 相关股票可能已陷入泡沫。这一观点不仅在华尔街引起广泛共鸣,科技公司的老板们——比如 Airbnb 的 CEO Brian Chesky——也表达了类似的担忧。这些声音汇聚成一个核心问题:AI 的「杀手级应用」究竟在哪里?
回顾历史,每一次重大技术革命都伴随着具有颠覆性的应用出现。个人电脑有 Excel,互联网有搜索引擎,智能手机有移动支付。然而,在 AI 领域,我们似乎还在等待那个真正改变游戏规则的应用。
目前,AI 的应用范围仍然有限。它可以总结会议记录,生成报告,甚至协助编程。但这些应用是否足以支撑起数千亿美元的市值?答案似乎并不乐观。
更令人担忧的是,科技巨头们正在进行一场代价高昂的军备竞赛。Meta、Google、AWS 和 Microsoft 计划在今年投入约 1600 亿美元用于数据中心建设,较去年增长 50%。这一数字几乎是 2018-2020 年间支出的三倍。然而,这些巨额投资是否能带来相应的回报?Elliott Management 对此表示怀疑。
这种情况让人不禁想起 20 世纪 60 年代的太空竞赛。当时,美苏两国投入巨资进行太空探索,最终虽然实现了人类登月的伟大壮举,但其直接经济回报却相对有限。我们是否正在重复这段历史?
Brian Chesky 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我们需要开发「本身适应模型的原生 AI 应用」。这意味着,不是简单地将 AI 嫁接到现有应用中,而是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应用的设计和功能。这无疑是一个富有洞察力的建议,但实现起来却并非易事。
投资者们此时应该保持清醒。尽管 AI 无疑是一项革命性技术,但其商业化道路可能比预期的更为漫长和曲折。正如高盛研究主管 Covello 所言,在生成式 AI 推出一年多之后,我们仍未看到一个真正具有变革性且具有成本效益的应用。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对 AI 失去信心。相反,这可能是一个重新调整预期,深入思考 AI 真正价值所在的机会。也许,真正的 AI 革命不在于创造出单一的「杀手级应用」,而在于如何将 AI 无缝地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逐步但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在这场 AI 竞赛中,胜利者可能不是那些投入最多资金的公司,而是那些能够真正理解并释放 AI 潜力的企业。对于投资者而言,关键在于识别那些不仅拥有先进技术,还能将这些技术转化为实际价值的公司。
AI 泡沫的存在无可否认,但泡沫之下可能蕴藏着真正的革命。关键是要有耐心,保持警惕,并时刻准备抓住真正的机遇。毕竟,在科技的世界里,今天的泡沫可能就是明天的基石。
北京中科星月科技 2024-11-18
中创试验机李 2024-11-18
正肽生化 202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