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苹果|华为

AI OS再进化,只有苹果、华为能做成真正的AI Phone?

作者:钛媒体APP发布时间:2024-11-13

划时代新技术的出现,多数情况下,除了会改变原有的体验逻辑,也会催生出新的产品形态。伴随着AI大模型时代的到来,很多人都在热衷于寻找最佳的AI Device,那个可以取代智能手机的超级终端。

不过,从现有的尝试与市场反馈来看,无论是Rabbit R1亦或是其它的新形态产品,都远达不到手机的高度,更别提革命消费终端了。这一两年来,市场在寻找下一个超级终端的同时,也在争论着谁才是AI的最佳载体。一圈走下来发现,手机作为现代人类的一个“器官”,不仅是别的终端取代不了的,也是当下AI最低成本以及最广泛性的接口。

今年年初,多家手机厂商就宣布了自己的AI战略,并大举大模型的旗帜,好似在迎接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在这一过程中,钛媒体APP发现,手机与AI的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简单理解就是手机和AI的比重以及主导权的变化。

日前,小米、荣耀、OPPO、vivo等主流国产品牌都发布了最新的AI OS,和去年不同的是,AI不再是OS的附属品,而是和系统进一步深度融合,从底层应用去重构原有的体验。智能体的出现和应用,改变了智能手机原有的操作逻辑。当然,现在的智能体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更多的应用商协同合作。

至于AI Phone,多位分析师告诉钛媒体APP,现在即便是AI与手机的融合很深了,但也谈不上真正的AI Phone。“除了苹果,其它厂商都做不到系统和AI的真正深度融合。未来的华为鸿蒙有希望,但是受到芯片算力的制约。”IDC中国研究经理郭天翔说道。

AI加速“吞噬”手机

手机与AI的融合,正在从底层改变产品的研发逻辑。市场研究机构IDC曾指出,2024年全球新一代AI手机的出货量将达到1.7亿部,约占智能手机整体出货量的15%。随着新的芯片和用户使用场景的快速迭代,新一代AI手机所占份额将在2024年后迅速攀升,2027年达到1.5亿台,市场份额超过50%。

在创新遇到瓶颈的手机市场,AI大模型的出现,可以说让各大手机厂商有了新的研发方向与动力,也让品牌终端看到了市场的新一轮刺激迭代。只是,AI不像影像、续航、散热等硬件器件的叠加和软件的调教,应该承担怎样的角色,是行业应该先探讨统一的问题。

在各大骁龙8至尊版旗舰机发布之前,多家国产手机厂商都在开发者大会上对外输出了自己对于AI OS的理解以及侧重点,仔细梳理下来,还是有很多共通之处。在OPPO的理念中,AIOS有三个阶段:应用AI化、系统AI化、AI即系统。这反映了OS在AI手机中的核心作用。AI已经不再是单点功能,而是深度整合的系统级体验。

OPPO AI中心产品总监张峻进一步指出,“例如我们推出的‘一键问屏’功能,它需要多模态交互的融合——不仅要’看’,还要’听’,然后根据用户的语音和视觉反馈做出反应。这背后需要AI平台资源的调度和整合,体现了系统级的AI化。”

vivo的AI理念类似,也是重构系统的体验。不仅如此,它还提出,AI大模型时代,其实并没有创造出任何新的用户需求,所有的产品都是原来的老需求,还是原来的老用户。只是,AI的出现,让这些交互更自然更符合直觉。

vivo副总裁、OS产品副总裁、vivo AI全球研究院院长周围认为,AI重构系统体验,首先是重构人与设备的交互体验,让交互更自然更符合直觉。第二个方面是重构人与数字世界的服务体验,让智能更加个人化,也就是构建简单高效的服务获取能力和主动服务能力,从而让手机成为智能温暖的个人助理。第三个方面则是重构人与物理世界的连接体验,让沟通更顺畅和温暖。

不仅仅是OPPO和vivo,小米、荣耀的新一代AI OS,也都在进一步强调AI从底层对系统进行重构,让系统的主动性更强,将AI的特性渗透到系统的各个细枝末节。荣耀CEO赵明认为,“未来AI OS一定是能够涵盖手机诸多运行,把现有可能在传统手机上需要更多人为干预的地方逐步消除掉。”

某手机品牌研发人员对钛媒体APP指出,“要说AI‘吞噬’系统可能有点过,但现在的确是这样,AI在改变原有的系统逻辑,在用自身的主动性串联系统底层,从原有的单一功能主体进化为更为主动的服务功能。”

系统AI化后,端侧模型变小,智能体登台

AI Phone是一道乘法题,而不是简单的加法题。从二者融合的进程来看,现在的AI手机进入到了第二个阶段。一个最直观的感受就是,AI在手机上不再是文生图、照片消除等简单的表面应用,而是在系统应用层的串联。

如果问今年的AI和去年的AI有什么特别的变化?在周围看来,去年只是一个本能性的大模型红利,而今年则是在重新定义AI和手机融合后的产品。重构系统不是目的,重构系统的目的是结合AI大模型的能力和手机的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谈大模型与手机的融合时,个人智能的实现需要端侧大模型的支持。一方面是因为云端感知会太慢,都在云端成本也会太高。另一方面则是基于隐私和价值观的考虑,数据不能离开终端,必须有端侧解决方案。

日前,无论是最新发布的高通骁龙8至尊版、联发科天玑9400,还是苹果的A18/Pro芯片,对加强了对AI性能的支持,算力进一步提升,功耗也在降低。不过,有意思的是,按理说更强大的芯片可以支撑厂商在端侧搭载更高参数的大模型。但是,今年大家似乎都不约而同的将端侧模型的参数量限定在了3B左右。

对此,有市场声音认为,是因为Apple Intelligence在端侧用了3B的模型,所以国产也都跟着跟风。钛媒体APP认为,可能有这样的因素,但更多的还是基于大模型性能的进化以及手机载体的综合考量。

参考去年的端侧模型大小,有的厂商为了高性能,搭载的是7B级别,百亿、千亿的则是通过云端去解决。众所周知,越大的模型所占用的运存越多,目前安卓手机主流都是8GB和12GB,iPhone今年由于要搭载端侧模型,标准版也升级到8GB。据了解,一个7B的模型要占到大约4GB左右的内存,如果再加上系统应用等,留给手机所剩的内存就很少了,这时可能需要手机配备16GB的内存才够用。

对比之下,3B模型所占用的内存更少,周围透露,“3B仅需1G内存,400毫安电流,每秒80字,能很好地支持感知、推理、决策、记忆和执行功能。”而且,3B之所以在今年流行的原因,还在于其性能的进一步提升。

Canalys研究分析师钟晓磊告诉钛媒体APP,今年的3B模型,在一些场景上已经与去年的7B模型的表现非常接近。而较小参数的模型也能够更好地照顾到手机的功耗以及发热表现,有利于扩展生成式AI的应用场景,而对于模型能力要求更高的一些场景,从用户体验的角度考虑,厂商会更倾向于分发到云端的大模型上处理。

万兴科技政企业务负责人唐芳鑫也表示,“轻量化是端侧大模型落地的趋势,当下,3B这个参数量级的模型可以兼顾性能和硬件算力存储以及功耗。让模型‘变小’,从而降低能耗、降低成本,是众多手机厂商的共同需求。”

端侧模型变小外,AI OS进化后,还带来了一个新产物——智能体,OPPO、荣耀等均有所布局。比较出圈的是,赵明在发布后当晚用YOYO智能体点咖啡,直接让周边的瑞幸咖啡爆单,登上当晚的热搜。

通常的定义下,智能体有三个特点,一是支持多模态的自然交互,如语音和触控,而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触控方式;二是会逐渐增强对用户的记忆和理解,提供个性化服务;三则是可以自动规划并完成同一垂直领域的任务,而不是逐个触发完成操作。

从现有的体验和应用来看,智能体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IDC中国研究经理郭天翔对钛媒体APP指出,目前展示的智能体在第三方系统下单或者查找这些功能,但是并没有重构原有App的交互逻辑,也没有办法和大量APP打通,只是一些固定场景和应用,可以看到跟各手机厂商合作的APP都不一样。

另外,由于利益上的分割,智能体在发展的过程中大概率也不会一帆风顺。手机厂商的智能体往往需要应用程序提供更多的权限,以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和系统资源利用率。而这,则会动摇现有APP的商业模式。

作为软件应用商,万兴科技政企业务负责人唐芳鑫指出,从目前行业趋势来看,如果手机厂商的智能体能为软件应用带来更高的用户活跃度或黏性,应用方可能会选择开放更多权限,以提升用户体验。

“总的来看,智能体的推出会对软件应用方带来一定的利益和风险,关键在于如何平衡权限开放、用户体验提升以及隐私保护之间的关系。”

真正的AI Phone,何时到来?

AI时代,是手机产业发展的一个分水岭。底层深度的融合,让AI有了更具像化的体验。AI与系统的不断学习与模拟,让手机成为用户专属的个人智能,用户也会更加依赖某一个品牌,就像果粉离不开苹果生态一样。未来的比拼,就看谁更能持续地读懂用户。

当前,部分手机厂商已经开启了最新版本的AI OS测试,让用户体验到更深层次的智能,更自然的操作方式。值得一提的是,智能手机市场在触底之后,目前正处于回暖的阶段,AI的加成,也进一步激发了市场的换机欲。

真我中国区总裁徐起表示,AI对手机销量的帮助一定是有的,现在在海外的很多市场,AI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的消费者购物机的词汇了。并且,AI越来越在大家的生活里扮演一些比较重要的角色。

但是,要说现阶段的AI对手机的刺激究竟有多大,市场也有着不同的声音。在IDC中国研究经理郭天翔看来,跟之前5G手机的出现类似,只是现在的手机,尤其高端产品都支持AI功能,但并不是消费者必需的功能,也不是选择的首要考虑因素,只是厂商提供了这个功能,消费者也不能选择。

其实,这样的观点也没问题。深入来看,高阶的AI体验更多的是在旗舰机上,而中端机以及中低端机,由于性能算力的限制,加上上游零部件涨价的影响,普及还需要一定时间。Canalys研究分析师钟晓磊预计,明年符合我们AI手机定义的NPU算力会被陆陆续续下放到次旗舰乃至中端的机型,全球的渗透率会从今年的17%增长到30%左右。

说到这,另一个要探讨的问题是,在系统AI化后,现在的手机能叫做真正的AI Phone吗?钛媒体APP从多方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AI确实是在加速发展以及落地,但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沉淀,也需要一些更加杀手级的应用逐步地出现。“AI是在一个快速的发展的过程里面,但是跟大家所想象的那个AI场景可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徐起如是说。

Canalys研究分析师钟晓磊也认为,目前AI手机的概念确实能够激发起尝鲜用户的兴趣,从各个厂商新一代AI旗舰手机的表现来看,相比前代都有不错的提升。但目前AI手机仍然缺乏关键应用场景,在最初的一波尝鲜潮过去后,需要关注AI后续应用场景的发展以及对于换机需求的持续刺激能力。

IDC中国研究经理郭天翔则给出了更明显的定义,他认为,除了苹果,其它厂商都做不到系统和AI的真正深度融合,未来的华为鸿蒙有希望,但是受到芯片算力的制约。

的确,AI Phone的真正意义是AI与手机的深度融合后所衍生出的一个新物种,是需要打通到系统底层。但对于没有自研系统的手机厂商来说,未来要说做不到AI Phone的体验,也有些绝对。

从当前的澎湃OS、Color OS以及Origin OS等系统来看,虽然不是全自研,但也有了更多的灵活性以及特点,依然可以打造专属于自身品牌的独特体验。

某手机品牌负责人对钛媒体APP指出,未来AI的竞争,每个厂商都有各自的生态位,对AI Phone也有属于自身特色的定义,需要厂商结合硬件与AI去做更为自然的场景解决方案。

“另外,读懂用户需求的同时,也要有边界感。这个边界不仅仅是对用户,也是对所属生态里的其它利益方。”(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杜志强,编辑|钟毅)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