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ChatGPT|OpenAI

ChatGPT流量骤降是谣言,但OpenAI确实危险了

作者:三易生活发布时间:2024-09-17

ChatGPT访问量骤降!在当下这个AI泡沫论甚嚣尘上的节点,任何一个相关的负面消息都会引发连锁反应,特别是对于行业领头羊OpenAI来说更是如此。就在近日,高盛全球投资研究驻欧洲宏观研究主管兼首席全球股票策略师Peter Oppenheimer表示,“就月度用户而言,对ChatGPT最初的‘兴奋’正在消退。”

由高盛这样一个久负盛名的投资机构给出负面展望,无疑是给AI泡沫论再添一把火。紧接着就在上周五,美股大型科技股更是出现了普跌,因此有相当多的人将之归结于高盛这位分析师的言论。那么AI泡沫真的要破裂了吗?暂时似乎还看不到征兆,最起码高盛并不是吹哨者。

这是因为,高盛的首席全球股票策略师结结实实搞出了一个大乌龙。他们之所以认为ChatGPT访问量大幅下降,是因为这位分析师援引了全球最受欢迎网站分析工具SimilarWeb的数据,其中显示ChatGPT的网站访问量在今年4月和5月呈现出断崖式下跌的态势。然而,SimilarWeb的这份图表却是有问题的。

就在高盛方面给出ChatGPT流量下滑,用户对其失去兴趣的结论之后。SimilarWeb方面表示,ChatGPT流量“跳水”是有原因的。因为此前在今年4月,OpenAI方面在将ChatGPT的域名转向了chatgpt.com,而高盛所展示的却是以老域名为对象进行统计的数据,可真实情况却是ChatGPT的访问量一直处于上升态势。

一个乌龙居然造成了如此巨大的影响,除了是因为高盛之外,更有资本市场对于AI前景的担忧情绪不断加深。事实上,ChatGPT访问量下滑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大众眼前。此前在去年7月,Similarweb的相关数据就显示,ChatGPT的流量自去年秋季推出以来首次下滑。

可是ChatGPT在用户侧的降温,并没有改变企业对于生成式AI的乐观态度。彼时业界对于这一现象的解读,是使用ChatGPT这类基于AI大模型的聊天机器人需要技巧,用户要懂得使用提示(Prompt)来引导AI生成符合预期的内容。如此一来,想要让ChatGPT来帮助自己,不仅需要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还需要理解ChatGPT的运行逻辑。

由于客观上存在一定得门槛,所以当新鲜感消退之后,自然就会有大量用户选择“弃坑”。然而企业级用户如今却在期待AI大模型能为业务赋能,或者是改善工作流程,从而实现降本增效的作用。就好像机器代替人工一样,许多企业也寄希望于AI代替人类参与到生产工作中来。

遗憾的是,尽管一年时间的过去,随着各路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AI概念开始普及,普通用户对于操作AI聊天机器人也有了一定得认知。同时得益于OpenAI一直在迭代模型来提升ChatGPT的性能,也使得ChatGPT的使用体验相比一年前有了巨大的提升。例如在C端,ChatGPT反而呈现出越来越受欢迎的态势。

可反观B端,当人工智能产品还存在道德和法律风险的情况下大肆使用,相当多企业用户其实是心存顾虑的。另一个问题,则是C端用户就连每月20美元的ChatGPT Plus都不愿意,付费渗透率一直徘徊在较低的水平。这也是为什么猎户星空董事长傅盛会表现,现在这么烧钱的情况下,用户量增长就是OpenAI的核心命脉,因为一旦不增长,下一轮融资时估值不能再上一个台阶就会很麻烦。

如今的现实,是这种麻烦已经出现在了OpenAI身上。不久前他们完成了一轮融资,领投的Thrive Capital仅仅投了10亿美元,估值也不过从一年前的800亿增长到现在的1000亿。显然这可不代表OpenAI蒸蒸日上,反而有种撞上了“新秀墙”的既视感。

目前,OpenAI的困境在于每月20美元的ChatGPT Plus确实有望创造20亿美元的年收入,可它的增长速度还不足以负担运营该服务的巨额成本,这就迫使OpenAI必须寻求更强有力的增长引擎。准确来说,OpenAI当下最核心的难题是证明AGI是可以实现的,且他们选择的路线能在三到五年时间内实现AGI。

但问题在于,OpenAI现在的情况是11人的创始团队已经分崩离析,仅剩下2位留在公司。内部动荡以及外部竞争对手虎视眈眈的情况下,OpenAI现在的局势绝对称不上是一片大好。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高盛泼的冷水自然就会引发市场动荡。

尽管高盛如今是自摆乌龙、出了洋相,可OpenAI的局势如果得不到改观,谣言或许就会变成遥遥领先的预言。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易生活”(ID:IT-3eLife),作者:三易菌,36氪经授权发布。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