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去年的百模大战、今年的大模型价格战,AI 应用尚未能爆发。大模型到底如何落地,成为所有人最关心的焦点。
这是一些先跑出来的 AI 应用。在 C 端,像 Kimi、海螺问问这样的语音助手类 APP,成为打工人的工作搭子、生活搭子;在 B 端,钉钉平台上的客户「捏」出了研、产、供、销、服工作流程的各类 AI 助理,直接交付生产力。
尽管这些 AI 应用尚未迎来破圈,但这批先行者决定聚在一起,在「AI 应用」这个共识上向前一步。
6 月 26 日,「Make 2024 钉钉生态大会」上,6 家大模型厂商加入钉钉生态,包括:MiniMax、月之暗面、猎户星空、百川、智谱和零一万物。
可以看到,这些大模型厂商里,既有以 AGI 为终局做 ToC 应用的选手,也不乏已经在 B 端市场拿下很多订单的「隐形冠军」,他们都做出了一个相同的选择,在钉钉这样一个拥有办公协同和业务数字化最广阔的场景里,探索 AI 应用。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在中国,AI 应用落地的 roadmap,到底长什么样子?
在这场聚集了国内顶尖大模型厂商和头一批尝试 AI 落地的企业的大会上,我们看到了一些答案。
一、在钉钉,AI 应用的种子发芽
在钉钉,一批 AI 应用正在自发地涌现。改变的临界点,发生在大模型和业务能产生交集之时,一个闲聊的机器人就变成了一个公司的法务、财务、人力资源、客服等。
AI 知识问答,是落地最快、适用行业最广泛的应用。
在植德律所,AI 知识问答助手正在向律所职员和客户稳定地交付专业服务。
由于行业特点,律师在回答客户提问时必须做到精准无误,哪怕是非自己专业领域的问题。过去遇到这种情况,律师只能先查阅资料、或者向其他律师请教,无法做到及时响应,尤其是综合疑难复杂的问题更需要跨不同人请教。
在看到大语言模型带来语言「生成」的能力后,植德律所曾尝试用大模型类应用来辅助业务,但发现当面临数据专业性、时效性、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这类应用总是无法给予一个准确专业可用的答案。
为解决这一难题,植德将一些律所的语料库,通过钉钉 AI 助理能力打造出了一只学习了内部各种专业知识的 AI 数字人——小植同学。AI 数字人小植同学会根据学习的不同专业领域知识和过往积累的案例,进行专业的回答。当面对客户问到不同领域问题时,律师可以先询问小植同学,生成的回答是基于律所专业的语料,节省出大量人力成本,也带来了客户及时和专业的服务体验。
在对内培训业务与日常工作中,小植也稳定地交付服务。
过去遇到新的业务场景,植德律师在内部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沟通此前的类似项目、工作模板,综合评估项目该由哪位律师、合作人去负责;同样,新人入职后通用能力的培训同样需要消耗大量人力。
现在,「小植同学」通过和律所自身数据结合,充分使用所沉淀的知识库和业务数据,在获得授权后可以通过对话的方式开展数据分析和洞察,比如,招投标业务中,帮助自动分析哪个合伙人做过什么业务,大概是怎样的情况,总结过往的经验和业绩。另一方面,企业内的人事、品宣、财务、行政们的问题,也可以直接问 AI 助理,减少培训成本。
植德律所的职员表示:「小植同学不仅能给我们一个答案,还告诉我原始材料的来源,完全颠覆了以往知识密集型行业做知识管理和信息收集的方式。」
除了知识问答之外,AI 在调取、分析和处理数据方面,也解锁了更多企业新场景,扩大了用数据获取洞察的使用范围,盘活企业数据资产。
金牌橱柜 CIO 陈志永刚接触大模型时,还只是用来查资料并快速输出一些内容,他并不认为大模型会和自己的业务有什么实质交集。直到陈志永开始听说 AIAgent,能实现一些企业场景里的需求,AI 应用的种子开始在这家公司的「老问题」上带来新的方式和效果。
金牌橱柜在全国有四千多家线下门店和经销商,店里的员工包括店主、导购、招商经理、运营人员等各种角色,经常要把消费者提出的问题传递给总部,这些问题关于交付保障、产品报价、订单流转、营销政策、三方运营、线上运营、招商见面、学习培训等场景,繁杂却又刚需。
在过去,金牌橱柜先要安排客服对接,然后派出大量人力解决不同的咨询。有时一个交付保障的问题,可能需要 A、B、C 多个角色都参与进来,不仅客户体验不佳,金牌橱柜的员工们也很累,解决问题的时效和质量有时也难以保障。
在引入 AI 助理后,这种长链条沟通的繁琐、低效被彻底消解了。「我们现在只需要告诉『小金』(AI 助理)什么需求,小金就能输出结果。」在此之前,金牌橱柜有数套垂直的系统,答案分散在不同的系统中,现在通过钉钉AIPaaS实现了内部系统的打通,包括 ERP、WMS 等,AI 助理直接能查阅公司内部的数据和知识库,「思考能力和行动力也就更强大」,陈志永说。
这类场景的应用在鞋服零售业也非常普遍。尤其当服装行业向柔性供应链变革,能够获取实时数据、数据洞察成为核心竞争力。
在服装行业,从设计、到生产和零售的各个环节,都会沉淀海量数据。过去,无论是服装零售店店长,还是销售线管理层要获取某个环节的数据时,要精准输入该数据类目的专有关键词才能搜索,甚至需要先向数据开发部的数据分析师提需求,后者写好相应的 SQL 代码,才能查询到相关数据,做数据分析。一串流程下来,一线实时发生的数据洞察早已发生了变化。现在,被安排在各个钉钉群里的 AI 助理,可以随时随地回答大家用自然语言(大白话)提出的各种需求,这是因为它在后台自动完成了写 SQL 代码查数、取数、做数据分析、生成图表和建议的全过程。
这样一来,员工查数、用数、获得洞察的门槛进一步降低,更多角色的业务人员可以更快、更准确地利用 AI 辅助业务做出决策。数据资产的利用率。
用 AI 助理把企业沉淀的数据盘活利用,是钉钉上 AI 应用的一种重要场景。但这不是唯一的场景,AI 已经逐步进入到问答和数据分析之外的业务领域,比如,有鹿机器人这家公司。
在钉钉的生态大会上,有鹿机器人在钉钉的 AI 助理(即 AI Agent)市场上发布了第一款具身智能助理「有鹿机器人」。
这种合作模式,是由钉钉向企业开放 API 接口,有鹿机器人通过钉钉的接口接入自己的业务系统,然后打造了一款在线管理「机器人员工」的 AI 助理。
它的一个典型应用场景是,当企业客户想要清扫户外垃圾时,只需要从钉钉上的「有鹿机器人」AI 助理下达指令,后台会自动派遣相应的扫地机器人前去打扫,弥补了保洁阿姨人手不足的情况。
像这样 AI 应用的例子还有很多,尽管还没有出现一个人人皆知的 Killer case,但是在企业工作流里,这些 AI 应用改变了软件行业交付生产工具的结果,直接向企业输送生产力,在增加企业收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上,优先展现出以大模型为主的 AI 所展现的强大力量。
二、到场景中,才有答案
不仅各行各业的客户正在通过钉钉积极尝试拥抱 AI,钉钉的 AI 生态也在不断壮大。一批大模型厂商也来到了钉钉,他们或想在这里寻找 AI 在 B 端落地的场景,或想在场景中进一步优化模型。
在钉钉 2024 生态大会上,包括 Kimi、MiniMax、智谱在内的六家大模型开发商一同亮相。
MiniMax 创始人闫俊杰表示,提高大模型及其产品的渗透率,是钉钉和 MiniMax 一拍即合的原因。「随着模型能力的提升,已经到了可以服务更多中小企业的一个时间点。」
他解释称,两年多以前,AI 的渗透率不到千分之一,现在,随着各种 GPT 的出现,AI 的渗透率已经有了个位数的百分比。未来,随着 AI 越来越通用、出错率和推理成本降低,AI 将有能力服务更长远的需求,使得原来需要高度定制的需求可以利用 AI 能力变得触手可得,未来甚至可以实现百分之几十甚至 100% 的 AI 渗透率。
Kimi 创始人杨植麟则将钉钉视为「当前生产力的最大实验场」。此前,杨植麟公开表示 Kimi 在当前阶段会聚焦在生产力场景,显然,通过与钉钉平台合作,Kimi 可以得到更多用户反馈、快速迭代模型,同时也可以加强 Kimi 对生产力和办公场景的理解与 AI 应用的探索。
事实上,大模型厂商来到钉钉,看中的是后者拥有的国内最庞大的企业级办公生态。如果说大模型厂商是拿着锤子找钉子,那么钉钉则拿着钉子找锤子,大量客户、用户的反馈、问题,正是大模型厂商们发挥各自所长,探索应用的新机会。
根据年初钉钉公布的数据,目前钉钉拥有超过 7 亿用户,覆盖 2500 万各类组织。这些用户和客户在依托钉钉和 PaaS 能力,沉淀了大量数据和场景,这势必会让 AI 应用和模型可以快速试错、迭代、验证。
除了庞大的用户基础和使用场景,钉钉的开放战略是吸引大模型厂商的另一个原因,这次生态大会上,钉钉宣布向所有大模型厂商开放,并以三种模式展开合作与探索。
这意味这不止率先宣布加入的这六家大模型公司,未来,所有的大模型理论上都可以在钉钉的场景里迭代自己的 AI 应用。这也给了企业用户客观挑选大模型的机会,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也许需要选择最适合的模型。毕竟,模型有自己的「性格」和特长,在具体的场景里,很难说谁是最好、最适合的模型组合,增加模型可选的空间,其实是增加了场景高效落地的可能性。
钉钉总裁叶军表示:「模型开放是钉钉生态开放战略的再进一步。随着行业从模型创新走向应用创新,探索大模型的应用场景是钉钉的责任所在。钉钉拥有大量企业客户,数据优势与场景优势叠加,和大模型之间彼此需要。另一方面,钉钉上的大企业客户也对模型开放提出要求。
其实,生态开放一直是钉钉最重要的战略之一。目前,钉钉生态伙伴总数超过 5600 家;其中 AI 生态伙伴已经超过 100 家,除了 AI 大模型生态伙伴外,还有 AI Agent 产品、AI 解决方案、AI 插件等不同领域的伙伴。钉钉 AI 每天调用量超 1000 万次。
随着模型能力的不断提升,业内也逐步形成共识:真实场景中的大规模应用,是大模型价值验证和通往 AGI 的必由之路。在大模型落地「不是还有最后一公里,而是一百公里」的现状下,钉钉搭建了一个能把场景、模型、工具、用户联合在一起下场「Play」的平台。如果说一个通用的大模型 API 解决不了问题,那么在场景最多、用户最多的协同办公平台钉钉上,钉钉带着用户、场景,和模型方一起下场试验。
各家模型和 AI 工具根据各自的优势,在钉钉研、产、供、销、服的生态场景里匹配需求、探索应用,同时根据用户反馈快速迭代模型。
AI 的落地未必只是一个 Super APP,企业侧各种工作流的刚需场景里,是值得期待的试验田,就像在钉钉,智能化正在带来切实改变——看得见的需求,可感知的价值,有启发的实践。星星之火,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