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ChatGPT|人工智能

站在科技与人文交汇处——秦泗钊校长的治校“相对论”

作者:新华社发布时间:2024-08-15

新华社香港8月15日电 题:站在科技与人文交汇处——秦泗钊校长的治校“相对论”

新华社记者褚萌萌

一年前的8月,香港岭南大学校长秦泗钊上任月余,就连同学校管理层做出决定:购买ChatGPT许可证,供全校师生免费使用。

一年来,无论是校内教学与科研的发展,还是全球范围内技术的快速迭代,总让他“不断感慨当初拥抱人工智能浪潮的决定是正确的”。这名国际知名工程及数据科学专家,为这所以人文社会科学见长的学校谋划了一幅多维融合的发展蓝图。

岭南大学校色为红与灰,象征着坚强与忠义,如今又仿佛融入了交相辉映的科学精神与人文光辉。

科技人文交汇

2022年,岭大在全球招募校长。秦泗钊在与学校双向接触时一直在思考:“我可以为这所以人文社会科学见长的学校带来什么?”

当年上半年,该校公布新的战略发展规划,提出“优化数码时代的博雅教育”。秦泗钊由此设定了治校目标:将提升数字素养融入教学全过程,为学生装备前沿科技技能。他也成为岭大校史上罕有的理工科出身的校长。

岭大发展数字技术是否缺乏历史基础?秦泗钊认为,数字化是划时代变革,依靠科学发展思维,新兴学科建设反而会因为无“历史负担”而得以加快推进。

的确,因担心学术不端等问题,海内外一些名校在使用AI工具决策中踌躇不前,而岭大是香港首批对此持鼓励态度的高校。

“不让学生接触,就无法学会正确使用。”秦泗钊基于科学素养认为,这是对学生负责的决定,因为掌握AI技术未来必将成为一种基本能力。

最初,难免有一些师生对AI感到畏惧,不过经过亲身接触和简单培训后,技术隔阂感消失了,大家很快便从陌生到熟悉,进而迸发出热情,主动思考起AI对各自学科的影响。例如,社会科学院就提出要设立社会数据科学专业。

一年来,岭大成立了数据科学学院,将生成式AI列入一年级必修课,开设AI相关的跨学科项目……

在秦泗钊看来,新兴技术的使用门槛很低,而当前AI驱动的技术变革,也是一次人文的变革,是围绕人的发展去推动科技创新,岭大的人文基础正是发展数字科学的优势。

历史照进现实

岭南大学诞生于1888年的广州,曾汇聚陈寅恪、容庚等知名文史学者,1967年在香港复校,现为香港八所公立大学之一,是亚洲博雅大学联盟的创始成员。

如今,岭大位于新界屯门的校园距深圳仅约15分钟车程,是八校中距内地最近的一所。校园借鉴了传统书院的设计,中心是花园和广场,周围散布着教学楼和宿舍楼。博雅教育理念下,住宿生活和公共空间有助于增进师生交流互动。

秦泗钊解释,博雅教育就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注重知识的跨学科融会贯通,强调立德树人,然后如岭大校训所言,“作育英才,服务社会”。

这名闲暇时喜欢读史的科学家,近来在研究校史时发现,学校百年来始终通过教育的力量关注社会现实、回应时代关切,从而越发领悟到校训的历史内涵。

他举例,上世纪20年代,岭大开始发展农科,旨在培养农业人才,助力“农业救国”。当年众多学生在稻田劳作的场景,如今依然栩栩如生地留存在教育家、岭大校友司徒卫的画作中。

司徒卫于20世纪初创作的岭大校徽,包含白云山、珠江水、荔枝树等图案,是由当时广州校址北望所见全景。

近期,秦泗钊计划带领学校“回到”广东,在深圳设立研究院,依托不断深入融合的粤港澳大湾区,加强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助力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岭南大学历史上是华南地区著名综合大学,如今正朝着数字时代文理融合研究型大学方向迈进。对它来说,南粤大地曾是发源地和根脉所在,也将成为前景广阔的发展平台。

跨界融合发展

上任伊始,秦泗钊就提出“四个融合”:加强文理科融合、传统与数字化融合、学校的历史与现实融合、与内地及全球的融合。

其实,跨界融合也是秦泗钊的人生关键词。这名16岁考入清华大学的“学霸”,取得过程控制专业学士和硕士学位后,又前往美国马里兰大学攻读化工博士。他迄今发表的470多篇研究成果,涉及领域涵盖自动化、化学工程、半导体制造、数据科学等。

“在我看来,很多学科都是相通的。”他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他的研究不断深入。

关注到人才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秦泗钊把教育也看作一门科学,将培养人才当作一项人生的研究课题。他在海内外执教20多年,还曾作为副校长参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建设。

看好香港的优势,秦泗钊于2020年初选择来港发展。“香港高等教育具有国际竞争力。”他说,近期特区政府大力发展创科,助力高校释放研究潜力,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在秦泗钊看来,教育发生在人与人之间,老师的作用不可替代。因此,在香港打造国际高端人才聚集高地之际,他在校主导推出全球学者招募计划,还成立了岭南高等研究院,旨在汇聚不同领域学者专家,跨学科合作培才育人。

在繁忙的科研与管理工作外,秦泗钊依然在指导数据科学领域的多名学生。数字化时代如何进行研究型博雅教育?他思考着,也身体力行地实践着。(完)


Copyright © 2025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