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技术如火如荼,从文生文、文生图,到文/图生视频,其对整个视听行业的影响在不断加深,尤其在短剧领域已经率先实现应用突破。
那些涌现的AIGC短剧
2024年以来,已有多部AIGC短剧上线:
2024年2月,由触飞瑞拓开发的“全AI化生产流程”的微短剧《白狐》上线抖音,该剧脚本、台词、视频画面,均由AI制作。
2024年3月22日,由央视频、总台人工智能工作室联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元宇宙文化实验室合作推出中国首部AI全流程微短剧《中国神话》在央视频上线,据悉该剧美术、分镜、视频、配音、配乐全部由AI完成。
2024年6月底,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制作的三部AI微短剧《英雄》、《爱永无终止》、《奇幻专卖店》在央视频上线。其中《英雄》将AI技术充分应用到人物塑造、故事展现和情感表达上;《爱永无终止》是总台首部采用“AI+真人”相结合的剧情式微短剧,全剧运用AI技术生成意象场景;《奇幻专卖店》是总台首部AI科幻萌宠类微短剧,通过AI技术构建天马行空的未来世界。
7月8日,博纳影业和抖音合作的AI短剧《三星堆·未来启示录》上线。据悉《三星堆·未来启示录》主要利用AIGC技术完成,其中涵盖了从剧本创作、概念设计、分镜设计到图像视频转换、视频编辑等多种AIGC技术。
7月13日,快手与国内团队自然火文化、AI影视制作人兼导演陈坤合作推出的《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 上线。据悉该剧从剧本到分镜,从概念图到最终的视频呈现,甚至配乐,都由AI工具生成。
而除了这些已经上线的AIGC短剧,还有一些待播剧正在筹备制作中,例如总台AI微短剧中国神话《美猴王》、江苏广电总台网络产品部与森宇股份联手打造的AIGC动漫微短剧《大宋喵喵志》等等。
如何影响短剧发展?
AIGC在短剧领域不断落地,对整个行业带来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最显而易见的是“降本增效”,包括降低人力、特效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等,《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的导演陈坤曾表示:“过去同样体量和质量的短剧,无论是实拍还是动画制作的形式,制作周期最少也需要3到6个月,而《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仅制作而言,只花费了2个月的时间,这在过去是不可思议的。”
此外,AIGC的介入,能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能让用户对短剧行业有更多的关注和期待。
一方面,AI的介入,能从用户需求端入手,实现以数据化驱动的创作模式,从而生成更符合用户口味的故事线和场景设定;
另一方面,AIGC应用到场景构建和叙事表达中,能带来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能生成各种奇幻的场景和特效,为用户带来更丰富多元的作品。
【热门推荐】带您了解微短剧最新趋势与深度解析
热潮下的冷思考
目前AIGC短剧赛道正酣,但发展中的难题同样不容忽视。主要可以从两方面来看:
一方面,站在技术发展本身来看,AIGC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制作中仍存在一定限制。如,受到算力和技术成熟度的制约,目前AI视频生成工具单个镜头都有时间限制,因而很难创作出复杂叙事的内容,甚至影响到整个片子的结构。
并且也由于技术限制,在实际观感上,还未达到影视级效果,目前对于一些AI影片的评价中,不少用户发出:看着像很多图片堆积的,甚至有的描述成动态PPT既视感。
另一方面,站在行业从业者的角度,需要学习AI新技术,走出传统影视行业创作舒适区,重塑思维路径。对于转型AI影视创作,一位从业二十余年的传统影视人曾感慨:“每天都是最难的一天,当然明天比今天会轻松点”。
而且AIGC技术迭代太快,对短剧从业者也带来不小的挑战。博纳影业行政总裁蒋德富曾表示,AIGC生成式短剧集的制作一旦开始,就要争分夺秒,因为到时候技术能力一旦又升级,产品就落后了。
AIGC短剧浪潮已来,但保持兴奋的同时,也要多几分理性。
结语:
AIGC的发展,为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有观点认为:短剧1.0是野蛮生长的阶段,2.0迈向了精品化发展,而AI将开启短剧3.0时代。
当然,AIGC短剧作为一个新兴起的赛道,目前更多是巨头之间的竞赛。但不可否认,未来,随着AI技术以及视频生成大模型技术的不断成熟,AIGC对视频领域影响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望进一步扩大。
无论如何,AIGC对视听领域的影响是巨大和具有颠覆性的。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10月31日-11月1日,在「南宁论道暨第28届智能视听与科技创新产业论坛」上,流媒体网将联合海直播传媒(海南)有限公司、北京神话起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举办“见‘微’知著------微短剧商业洞察创新论坛”,并邀请监管部门、新媒体平台、内容制作公司、发行平台、微短剧基地、影视制作机构、第三方数据机构、相关专家等产业链上下游,探寻微短剧市场的创新发展与商业机遇,推动微短剧行业的向新、向好多元发展。诚邀您参与!
电视行业近几年迎来不少增量,比如行业整改下的用户体验提升,康养、社区、教育等服务的不断多元,以及被赋予摄像头、可移动、可旋转能力等硬件方面的升级。
热门推荐
推荐阅读
南宁论道|深度议题前瞻、创新观点速递、智慧风暴来袭!
屏论|微短剧精品化之路需要跨越三重门
AI、AR技术赋能下的眼镜,正成为交互新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