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是否比人类更聪明?它是如何学习知识并思考的?小朋友需要掌握人工智能的常识吗?9月2日上午,在北京市科协联合新京报开展的“2024科学家精神领航开学第一课”系列活动中,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服务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王晓茹走进朝师附小西坝河校区,带领孩子们走进人工智能的世界。王晓茹希望以讲座为切入点,让孩子们早日开启人工智能的学习。
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王晓茹(右)给学生们介绍人工智能相关知识。 新京报记者刘洋 摄
专家用《狼来了》的故事讲解计算机如何思考
早晨9时许,朝师附小西坝河校区的悦礼讲堂里,坐满了六年级的学生们,活动以线上线下形式进行,该校千余名师生通过校园网收看讲座。“同学们,在这个星球上,谁最聪明,人类还是人工智能?”现场,王晓茹带来了以《计算思维人工智能——与大模型一起发现新世界》为主题的讲座,她以人类和人工智能的交战记录讲起,带领孩子们走进人工智能的世界。
一开始,孩子们都觉得“当然是人最聪明”,但接下来王晓茹分享的内容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1997年计算机“深蓝”和人类最顶尖的国际象棋高手下棋,2007年阿尔法狗“AlphaGo”和围棋高手柯洁竞争,在这两场比赛中,人工智能都赢了。“人类发明的机器人竟然比自己厉害?”六年级3班的刘琳晗感叹道。王晓茹介绍了人工智能战胜棋手的原因在于“它不会疲惫”,正因如此,人类发明的医疗机器人可以不间断地完成人类很难坚持下来的外科手术,AI在无人驾驶领域也扮演了重要角色。讲到这里,她再问孩子们“谁最聪明”时,同学们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还是人,因为人类让人工智能变得更聪明。
王晓茹以问题为导向,启发孩子们了解人工智能。 新京报记者刘洋 摄
王晓茹告诉孩子们,让计算机、软件等具备像人一样思考、推理的技术就叫做人工智能。她用《狼来了》的故事,为大家讲解计算机如何通过数学语言思考:小牧童向村民撒谎说“狼来了”,村民会对他降低信任度,随着撒谎次数的增多,计算机利用贝叶斯公式算出了村民对小牧童的信任度越来越低,当低到一定数值,村民就不再相信牧童。最后狼真的来了,计算机算出村民救小牧童的概率极低,推理出不会救小牧童的结果。“它通过计算的方式学会了故事的道理。”王晓茹笑道。
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上,王晓茹带领团队首次将人体姿态实时追踪技术成功运用到了开幕式《雪花》和《致敬人民》节目中。300多个手拿和平鸽的小演员,无论跑到哪里,脚下都有一片美丽的小雪花,这是如何实现的?讲座中,她也给孩子们讲述了背后的原理。彼时,在鸟巢体育场中心的舞台边,布置了8个高清摄像机,实时捕捉300多名小朋友的姿态,利用渲染技术在小朋友脚下形成了美丽的小雪花。
孩子们深入了解人工智能的学习方法
讲座中,孩子们跟着王晓茹深入了解人工智能的学习方法,包括监督学习、自主学习和强化学习。前者是像学生们在校一样,有监督者(老师)指导它学习;强化学习则是计算机通过不断试错的方式锻炼自己。“我们比计算机聪明,我们可以做得更好。”王晓茹就此启发同学们,可以将这种学习方法用在平时的学业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效果。
“我今天通过人工智能实现的两种方式——计算思维和学习方式,让学生们了解人工智能是怎么回事。”通过这次讲座,王晓茹希望可以点燃孩子们的兴趣,未来可以主动学习人工智能的知识。
活动以线上线下的形式进行,图为线下讲座现场。 新京报记者刘洋 摄
对于有些家长担心的“孩子学会人工智能会利用其抄作业”等问题,王晓茹认为家长不必焦虑。她以作文为例,如果直接输入题目,人工智能写出来的文章是没有感情的,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孩子可以把自己的思想融入到大模型中,通过大模型规避一些错句、不合理和跑题的地方。“希望孩子们可以尽早熟悉人工智能的原理,利用人工智能提升学习效率。”与此同时,王晓茹也建议小学生们打好数学基础。
“我对老师讲的神经网络特别感兴趣。”课后,六年级1班的万佳徳说道。而刘琳晗则学会了如何像人工智能一样学习,“在学校我是在老师的监督下学习,在家里我要自主学习,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
记者了解到,借助此次“开学第一课”活动,2024年“科学家精神照亮未来”校园行动将在北京市全面启动。今年年底前,北京市科协将邀请更多科学家、科技工作者走进中小学校,完成60场以宣传科学家精神、科普教育为主的专家进校园活动。
新京报记者 刘洋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