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1998年的姜昱辰说,ChatGPT的发布意味着微调时代结束,提示时代来临,大模型落地变得真正可行了。她投身AI创业,聚焦内容创作垂直领域,直言每个人有自己的“码头”。
·大模型赛道里,基座大模型公司更像是研发实验室,其目标是实现通用人工智能,因而需要更关心大模型的边界和本质。AI原生应用是动态变化的,要以场景虹吸技术。
波形智能创始人兼CEO姜昱辰。
26岁自然语言处理(NLP)博士投身产业界,创办AI企业开发内容创作垂直大模型Weaver。
1月29日,AI企业杭州波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发布新一代自主研发中文创作垂域大模型Weaver,及由其驱动的面向用户写作类Agent(智能体)产品“蛙蛙写作1.0”。Weaver是服务于内容创作的大语言模型,可应用于小说创作、营销文案设计、短视频脚本撰写、游戏NPC(非玩家控制角色)塑造等领域。由Weaver驱动的AI辅助创作工具“蛙蛙写作1.0”服务对象为专业小说作者、自媒体运营者等内容生产者,帮助提升写作速度、优化创作模式、突破内容生产力瓶颈。
而波形智能的CEO则是出生于1998年的姜昱辰。这位“95后”创始人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攻读博士,从事自然语言处理研究。博士毕业后,2023年她回到家乡,去年3月创办了杭州波形智能,目前已获得由蓝驰创投领投,西湖科创投、老股东藕舫天使等跟投的Pre-A轮融资。
姜昱辰告诉澎湃科技(www.thepaper.cn),ChatGPT的发布意味着微调时代结束,提示时代来临。“大模型落地变得真正可行了,这是一个临界点,在这个点上,更多的事情会发生在产业界。当技术还是实验室等级时,我在学术界做,当它已经可以落地时,我在产业界做。”这是她从学术界转向产业界的一大动机。姜昱辰希望研发AI让人类生活变得更美好。
求学时期,她做过中英小说翻译,“中国的出版业有2亿市值,整个产业其实亟待被AI革新。”为了让通用语言模型及AI技术更好落地,她选择打磨内容创作领域的垂类模型解决方案。“每个人有自己的 ‘码头’,并不是说别的垂域就没有机会或者机会小,只是我们选择聚焦内容创作垂直领域。”
过去半年,由她牵头的全团队43个工程师开发Weaver大模型,聚焦文本创作垂域的超30个行业领域、10类写作任务,通过百万量级指令及大语言模型指令微调技术,让Weaver什么题材都能写、什么风格都会写,覆盖创意写作的各方面,包括写作正文和大纲、续写、润色、仿写、扩写、头脑风暴、审稿校对等。
基于自研自动标注系统和对齐技术,Weaver形成更自然真实的写作文风。姜昱辰说,Weaver的写作更有“人味”,她以自己的经历要求大模型写故事,对比GPT-4平铺直叙地输出的“车轱辘话”,Weaver善用短句,用精简语言勾画人物形象,并为故事增加“爽点”和戏剧性情节。“我们邀请了44位专业作家在4400个测试用例上进行了学术级的专业测评,系统比较Weaver跟GPT-4,事实证明Weaver在71%的情况下都被人类专家认为写得比GPT-4更像人类。”
大语言模型的局限在于不理解个人的文风、过去的经历,为每个人提供标准化的答案。而Weaver在训练时就原生支持个性化知识库,训练中使用自研向量模型,消除了训练/推理的不匹配问题,召回内容利用率提升50%,实现了让AI“越写越懂你”的个性化效果。
“蛙蛙写作1.0”续写电视剧《繁花》。
此外,Weaver大模型文本生成速度快,长文本和结构化文本生成能力强,拥有更强大的记忆能力。“Weaver可以动态地把更加重要的信息记在它自己的记忆里,所以在写故事写到100章时它还可以把重要的信息完整召回出来。”
“生产力的革命就是AI的革命。”蓝驰创投投资合伙人刘勇认为,在未来20年里,要摸索AI原生应用场景,而非仅仅盯着降本增效。数据、算法、应用形成正反馈的飞轮效应,是AI企业真正的壁垒。
姜昱辰表示,AI原生应用是动态变化的,要以场景虹吸技术。在大模型赛道里,基座大模型公司更像是研发实验室,其目标是实现通用人工智能,因而需要更关心大模型的边界和本质。纯应用类公司与用户的距离更近,要寻找最合适的模型和方案。而波形智能定位为全栈公司,要把动态更新的技术应用到场景中,因此要紧贴场景来更新和适配技术。除了面向C端推出“蛙蛙写作1.0”,为了支持应用开发者,Weaver将在2月份面向开发者提供标准化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以更丰富的场景激发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