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ChatGPT|人工智能

芥川奖作品含ChatGPT创作,文学奖项是否应向AI开放

作者:红星新闻发布时间:2024-01-30

原标题:芥川奖作品含ChatGPT创作,文学奖项是否应向AI开放

近期,第170届芥川文学奖评选落下帷幕,作家九段理江凭借小说《东京同情塔》获得该奖。值得注意的是,在获奖感言中,九段理江坦言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积极使用了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书中大约有5%的内容一字不差地取自ChatGPT。她说,自己平时会向ChatGPT吐露一些永远不会对任何人说的想法,一些来自AI(人工智能)的回答启发了她的创作,她表示“计划继续在小说创作中利用人工智能,并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九段理江获得新一届芥川文学奖

对于在文学比赛中采用AI技术,芥川文学奖的评委们显得并不排斥。评委、作家平野启一郎表示,评委会并不认为九段理江在写作中使用人工智能的做法有任何问题,“或许有人会误认为整部作品都是生成式AI写成的,但只要你读过这本书,会发现作品里提到了生成式AI。这种用法在之后的其他作品里也许会出现问题,但《东京同情塔》不会。”另一位评委、作家吉田修一更是盛赞《东京同情塔》“完美无缺”,他评价:“这是一部非常有趣的作品,围绕它能引发不少辩论。”

通过AI辅助的文学作品是否也会逐渐出现在国内的文学奖项中呢?红星新闻记者采访了一些文学界评委和作家,听听他们不同的观点。

纯AI写作容易识别 不易获奖

“(国内文学比赛)可能已经有这种现象出现,但在初审环节就被编辑拦住了,完全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八光分文化创始人、华语科幻星云奖创始人之一、冷湖科幻文学奖发起人之一杨枫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就目前看来,AI写作质量很差,如果是纯AI写作的小说,非常容易被识别,会被当作不及格的作品毙掉。

杨枫表示,以自己对编辑行业的了解而言,纯AI作品几乎不可能获奖,“它们大多质量不佳”。但她也补充,如果真的出现了能骗过老编辑法眼的高质量AI创作作品,更多会是惊讶和兴奋,“这几乎等于那个AI通过了‘图灵测试’。”(图灵测试由艾伦·麦席森·图灵提出,指一个人类测试者在隔开的情况下通过键盘等装置向一台机器随意提问,如果该机器在多次测试后,能让人类测试者做出超过30%的误判,那么这台机器就通过了测试,并被认为具有人类智能。)

曾担任“草堂诗歌奖”等多个诗歌比赛评委的成都市作家协会主席熊焱,则直言排斥AI创作作品参赛。他说,虽然目前还没有发现有AI创作的作品参加国内诗歌比赛,但他曾读过一些AI写的诗,它们“相对粗糙,没有特别出彩和经验的,能力也不突出,并无获奖可能性”。

AI主要充当创作助手,像升级版的百度

“现在主要是AI充当‘创作助手’,人机一起写作。这种创作很不容易被识别。但这样的创作法,与之前作者们使用各类引擎查阅资料来辅助写作,没有本质的区别。”在杨枫看来,这次九段理江获得芥川文学奖,恰恰证明了AI可以充当创作助手这一点,而小说本身主要还是靠作者自己创作的。

作家骆平也认为,AI技术在人类创作中充当着强而有力的助手的角色,她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九段理江利用AI技术并获奖,虽然现在看来是一个比较新鲜的事情,但从长远来看,它将是技术更新换代浪潮中的常态。

图据图虫创意

在骆平看来,人们逐渐开始使用AI技术,就和从在石头上刻字,到有竹简、印刷术、电脑等技术发展一样,不过是技术的发展过程而已,而技术的进步,可以帮助创作者节约很多时间和精力,“就像是现在的作家,如果创作时候不用电脑,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那么在未来,也许不用AI,会变成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

“我在文学创作中还没有使用过AI,因为目前我还没有这个必要;但我在理论写作中会用到ChatGPT,比如我会直接问它在某一类研究里,哪一位专家有哪一本著作,这样我就可以精准找到这部著作,节约我很多时间。”骆平说,在她的文字工作中,ChatGPT就像是一个“升级版百度”,代替搜索引擎的功能,“以前我们是‘百度一下’,现在是直接问ChatGPT,它会比百度更加精准。”

正因为ChatGPT更像“百度”,骆平认为,如果真的拿它创作一篇文学作品,是不可行的,“它只能启发你的思维,只能让你获得这个知识,但没办法原封不动地让你使用。AI(知识的)宽度可能超过人类,但它永远不可能达到人类的深度。”

争论:未来AI创作会走向何方?

利用AI写作并获奖,是否会造成对其他作者不公平?骆平认为,这种“不公平感”,会随着时间和技术的普及被消化,就像是电脑刚刚开始兴起的时候,用电脑的效率远高于用纸、笔写作,现在也不会再讨论用电脑创作是否公平了一样。

在熊焱看来,九段理江使用AI创作并获得文学奖,是给创作者们的一个警醒,“如果我们的创作缺乏创新能力,只是跟风,就会落在AI的后面,让AI取代广大的作家。”对于AI技术的应用,熊焱表示,这涉及到了技术伦理问题,如果不限制地使用AI技术创作,“人类会变成精神生产的懒惰者,精神会变得一片空白。对AI的使用,会使人类失去创造力。如果仅仅依靠外来工具就可以立即获取精神产品,人类自己的创造就会出现惰性的状态,也不可能在精神创造上得到巨大的突破和发展。”

骆平则持相反观点,她认为,“技术的发展不会造成人类创作的懒惰,只会让人类越来越卷,我只担心人类会跟不上。”骆平说,有技术的助力,人类思想的起点只会越来越高,反而会让人越来越累,“就像是木心那首诗《从前慢》一样,每个人一生能完成的事情是非常有限的,在技术手段的加持之下,我们现在每个人一辈子能完成的事情,其实是远超我们的先辈。”

图据图虫创意

未来,AI创作的作品是否会逐渐走进文学比赛?熊焱认为,在未来,即使AI的算法、算力增强,很有可能通过模仿某位大师的作品,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但AI永远不可能取代人类创作者,“因为AI只能从数据中得到间接的经验,我们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获得的直接经验,是AI永远不可能真正体会的。”

而杨枫则认为,AI在小说创作领域最终还是可能超越人类,她以《人造神祇——中国人工智能科幻小说佳作选》一书中的观点说明:“人类的大脑硬件‘更新升级’极为缓慢,而AI的脑壳不长盖子,AI的进化速度远远超过人类大脑,它创作的小说超越人类,很可能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小说很可能是最后一个被AI攻克的‘人类特长堡垒’,若AI写的小说质量超过人类,那么,AI很可能就全面超越人类了。”

红星新闻记者 毛渝川 蒋庆 编辑 王力强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