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AI大模型

单飞后的阿里钉钉,恐难改命

作者:互联网分析师于斌发布时间:2024-07-25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分分合合的不仅是天下大势,也有企业内部的业务结构。当阿里巴巴成长为庞然大物后,公司内部的各大业务板块也是盘根错节,因此,其组织架构随着业务的调整进行分分合合,也如同家常便饭。不过,2023年8月,阿里巴巴将钉钉从阿里云中分拆独立的消息,却显得非同寻常。

彼时,有媒体报道称,作为阿里“1+6+N”新体系中分拆最为彻底的板块,阿里云已快速进入整改周期,而一直不温不火的钉钉,或许将因此“改命”。

但是要知道,此时距离2020年6月的阿里云峰会正式提出“云钉一体”的战略,也不过短短三年左右的时间。虽然说行业形势风云变幻,可谓此一时彼一时,但是此前“云钉一体”在阿里巴巴内部,毕竟具有战略高度,短短几年便“改弦易辙”,也引发了业内诸多猜测。

例如,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方面或许是因为,相比阿里云的战略高度而言,钉钉还是得让位。另一方面,钉钉的商业化一直不顺利,在财务层面,甚至在拖阿里云的后腿,可能也是根本原因之一。

只是,在阿里巴巴商业版图中同样不可忽视的钉钉,会因为这次组织架构大调整,而有什么不同吗?而钉钉真的会一改昔日“不温不火”的命运吗?答案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更加智能的钉钉,难逃商业困境

众所周知,2023年以ChatGPT为代表的AI大模型热潮,席卷全球。因此,与AI、云计算有关的企业,都瞄准了这样的机遇,而通过大模型重组其产品,也成为了这些企业不约而同地选择。

阿里钉钉自然也不例外。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末,钉钉软件付费企业数达10万家,付费DAU(日活用户数)超过2300万;2023年4月,钉钉更是接入通义大模型,试图“用大模型帮助生态把产品重做一遍”。

2023年8月,钉钉还宣布开放AI PaaS,帮助生态伙伴用AI重塑产品;对此,钉钉表示,将自身产品和场景向所有大模型厂商开放,意味着将会构建最开放的AI生态。

彼时,如钉钉总裁叶军所言,钉钉开放战略向前一步,模型开放是一种助推,而借此机会探索大模型的应用场景,也是钉钉走向开放的使命所在,更是其优势所在。业内人士认为,此举也可以让钉钉上的大企业客户,对模型开放提出更高要求,更会倒逼钉钉更加开放、“包容”。

只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AI场景的复杂多样,甚至部分需求十分“长尾”,或许并不会因为大模型时代的来临,而有所不同。而由此带来的问题,也显而易见。

一方面,一旦AI企业深耕某些高频场景,推出一些商业化的产品,就会面临产品与服务同质化的问题,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将进一步加剧。

另一方面,如果AI企业瞄准垂直行业、一些长尾场景,注定会导致前期投入同样十分巨大,但是所能解决的问题与带来市场却十分有限,因此最终可能影响公司的产品与服务带来规模效应,甚至入不敷出,得不偿失。

对此,钉钉的解决方案是,修一条“PaaS主干道”,以应对中国企业服务行业中定制化需求繁杂、使用频率低、获客成本高等问题。不过,事实证明,钉钉的商业化能力,并没有因为钉钉在此之前讲了很多商业故事,并使出浑身解数推进商业化,而可以忽略不计。

例如,虽然就算最近两年阿里未披露钉钉的亏损情况,但2020财年第四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其利润损失高达30.63亿元,相较2019年同期的19.32亿元,更是增长了近60%。

而据业内人士预估,阿里钉钉的成本主要集中在音视频技术资源成本方面,包括网络宽带成本、服务器与存储成本等,每月成本就高达数亿元。以2022年成本规模数据为例,据相关媒体报道,其近几年网络带宽成本每年高达15亿-20亿元,而其人力成本也与该成本相当。由此足见钉钉的成本压力之大。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有AI大模型的加持,钉钉在技术、产品体验方面也将进一步升级,但是AI大模型在技术、算法、数据等方面的升级迭代,同样会带来不可忽视的巨大成本。这也意味着,更加智能的钉钉,也未必能够跨越眼前的盈利困境。

正如此前媒体报道称,钉钉总裁叶军表示,钉钉作为软件业务,毛利率特别高,有望在未来三五年之内实现盈利。不过,对于发展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AI智能化时代而言,三到五年时间的盈利计划,着实显得有些遥远。

三分天下,钉钉却“不上不下”

如果说AI是协同办公软件产品的未来赌注,那么,阿里巴巴押宝的方式是“双保险策略”,一边是亲自下场,推出阿里通义大模型,另一边则是对标微软,从资本角度投资一些具有潜力的AI大模型初创公司。而如何将大模型应用落地,阿里巴巴的解决方案,也是是现成的。

一边是通过AI大模型,将其云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释放AI的价值。另一边,则是通过“嫁接”到钉钉,让钉钉在在线协同办公赛道,更有市场竞争力。

只是,与阿里云在国内云服务市场一枝独秀所不同的是,在线协同办公赛道,钉钉所面临的,却是强敌环伺的竞争格局。因此,即使其三分天下有其一,但是却同样是前有狼,后有虎。

例如,字节跳动在布局AI大模型方面,也是走开放共创的路线,直逼钉钉的腹地。据媒体报道,字节旗下的大模型Bot开发平台扣子,就可以为开发者搭建平台,让开发者选取不同的模型,开发Bot应用,并推出了模型广场,让开发者同台竞技,激励其进一步创作。

而腾讯布局的企业微信,更是自不必说。据艾瑞网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2月,以月度独立设备数看,钉钉为1.6亿部,企业微信为9745万部,飞书为665万部。虽然从月活用户数据来看,钉钉更具优势。但是另外两个玩家也在穷追不舍,使出“看家本领”。

以企业微信为例,自从企业微信与个人微信互通以来,企业微信正在成为很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传统零售企业向新零售转型的标配,自然也抢走了不少钉钉的企业级客户。

与此同时,企业微信的这种改变,相比阿里钉钉,企业客户只是将其应用于考勤办公等相对同质化场景,也将具有更大的想象力。

反观钉钉,虽然也有阿里巴巴的商业生态为其业务扩充带来更多可能性,但是由于钉钉困于其所瞄准的办公场景,很难像有一定社交基因的字节跳动、腾讯公司那样,轻松实现产品破圈。

AI能否成为钉钉未来发展的解药?

有AI加持之后的钉钉,会有何不同?是否会为其加速商业化加分,答案恐怕是:不一定。不过,钉钉对此似乎不以为意。例如,前不久钉钉总裁叶军在亚布力论坛创新年会表示,OpenAI推出ChatGPT,百度可能就没什么用了。

据媒体报道,叶军的这一番针对百度的吐槽,也引发了行业的广泛热议。实际上,叶军此言不虚,百度的搜索结果,一般是一页10条,而ChatGPT大模型等产品的搜索结果,却只有一个。这种差异化,也正是百度竞价排名商业模式存在的意义。

不过,尽管阿里在应用AI大模型方面,进行了“双保险”式的布局。但是先进的AI技术,如何为钉钉所用,却成了一个难题。相反,在商业化方面,钉钉的智能化升级,也将进一步增加其各种成本,相比对其变现效率的提升,甚至可能得不偿失。而且,用户是否买账,也尚未可知。

例如,最近网上有一则爆火视频,内容看起来是钉钉AI搜索的公关广告,不过从营销内容的策划来看,却像是钉钉在无奈地进行自嘲。其中,视频结尾的一句经典广告语:“公域搜索,你是世界的冷搜,钉钉AI搜索,你是世界的热搜”,更是引发了不少网友吐槽。

在评论区,有网友调侃称:钉钉,让驴儿拉磨更带劲儿。也有网友说:钉钉的“热搜”在哪里,自己根本不知道,而每天最常听见的,就是打卡成功。更有网友如此表示,热搜,我只认微博。

图源:网络截图

虽然网友并没有直接对自己及老板的使用体验、是否满足了其具体需求进行点评。而钉钉也在不断美化其“科技标签”,传播其功能更加智能、使用体验更加极致的“卖点”。但是对于B、C端用户而言,似乎只有上班打卡、催促员工干活这些基本功能,更为让人印象深刻。而其它的附加功能,多少有一些华而不实之嫌,甚至至多只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这也意味着,看起来黑科技满满的AI大模型,或许难以让两端用户改变其对钉钉的固有认知,而这些功能,能给钉钉的商业化能力加多少分,也十分存疑。

毕竟,从“免费模式”走过来的互联网产品,以及阿里钉钉,想要改变中小企业的付费习惯、付费意识以及付费意愿,恐怕并非一朝一夕,更难一厢情愿。

结语

老子《道德经》中有一个经典词语:道法自然。大意是说,万事万物都要遵循其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协同办公软件赛道,同样不会例外,无论是钉钉、还是企业微信、飞书的发展历程,都说明这个“黄金赛道”,想要实现规模化盈利,并非易事。

而钉钉更是因为用户量更大,各方面的成本也水涨船高,因此,也相当于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而在AI大模型时代来临之时、三大玩家都尚未进入良性发展循环的状态,阿里钉钉目前在用户量方面的领先,恐怕不会再是其优势,甚至可能会变成其负累。

正如一些业内人士所理解的,钉钉与阿里云的脱钩,独立角逐市场、冲击上市或许只是华丽的说辞,根本原因或许是阿里巴巴为了给阿里云减负,从而避免拖累其第二条增长曲线,而不得已为之。

无论如何,但愿“单飞”之后,钉钉不再是谁的附庸,而是能够成为阿里巴巴真正的中流砥柱。


Copyright © 2025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