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AI大模型|金融

大模型应用走向“后台”,开始深入银行信贷风控领域

作者:华夏时报发布时间:2024-04-11

原标题:大模型应用走向“后台”,开始深入银行信贷风控领域

大模型应用走向“后台”,开始深入银行信贷风控领域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付乐 北京报道

银行业对大模型的应用再迎创新,开始深入到信贷风控领域。

4月10日,网商银行宣布升级大雁系统,首次将AI大模型的能力应用于产业链金融。

“这一应用这并非是大模型直接生成内容与用户互动,而是在后台成为金融风控系统的‘助手’,帮助金融机构识别小微。”网商银行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方珂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一方面,大模型通过读取海量的商品信息、企业关系信息后,形成产业链图谱,让全产业链上下游的小微“显形”。另一方面,通过信息解析能力,对小微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评价。

大模型破解识别难

近年来,金融机构纷纷加大了客群下沉举措,而其信贷风控体系能否有效匹配新客群的信用风险特征,面临着严峻挑战。在产业链金融领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信用评估和风险管控较为复杂,尤其对于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而言,其业务财务信息不透明、经营稳定性相对较差、信用等级相对较低,增加了金融机构的风控难度。

在浙江嘉兴,潘弈丞经营着一家新材料科技企业,主营业务是生产高温尼龙材料。他介绍到,新材料研发时间长,且客户回款周期长达3个月,需要资金投入和周转。几年前,潘弈丞向银行申请信贷服务时,他需要抵押房产并等待一周的时间。

一般情况下,在金融机构的视角中,该企业画像是一家普通的小微企业,工商信息显示从事机械制造,年营业额在1000万元左右。至于公司生产什么,最终去往哪里并不清楚。因此,在没有品牌企业担保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很难给予企业符合其经营需求的贷款额度。

“首先要做到的是‘看见’企业。”方珂表示,大模型通过知识抽取能力,从海量信息中理解数据,形成产业链图谱,再通过多模态数据融合、协同推理等技术识别小微企业的主营业务,将其挂载到产业链上。

比如汽车产业链,大模型“看到”发动机厂商、4S店、轴承厂商等环节,再看见每个环节分布着哪些企业,将他们编织成一张网。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识别上述企业位于汽车产业链上,拥有专利、其所生产的尼龙材料经过最终去到了比亚迪汽车。

“企业产业带本身在中国做高新材料的聚集地,相对来说其制造成本、稳健性又会更高一些。这就是所谓的颗粒度更细了。当知道企业制造什么材料,并且流向比亚迪汽车,同时新能源汽车整体是一个向上的行业,而他们做的材料又具备一定的专利属性,就证明是比较具有竞争力的。”银行业相关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看见之后还需要看清小微的经营情况。大模型能够自动读取大量研报,生成适合描述小微用户的经营画像。这个过程就像一个AI产研专家,研究产业,形成趋势判断,分析小微的各项经营数据,形成对它经营情况的评分。这些评分,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企业的还款能力。

用一个比喻来形容大模型的作用,原来纯人工审核,视力可能是5.2。但是机器去看,因为只看到如工商类比较粗的信息,视力是4.0。大模型眼镜戴上之后,视力可能也是5.2。目前来看,大模型与最精细的人工审核相比依然有差距,不过效率高且成本低。

当小微企业能够规模化地获得便捷灵活的资金支持,产业链的资金融通和运转效率也将大幅提升。以汽车产业链为例,网商银行大雁系统已经为超过100万小微企业提供信贷额度。获得金融服务的用户中,64%为首次获得纯信用贷款,近三成为科创型企业,且获得了更高的额度。

大模型并不直接应用于授信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并没有用大模型的生成能力直接与用户交互。

那么,大模型在整个风控系统中到底承担着怎样的位置?

“大模型并不直接应用于授信。”方珂表示,风控一个决策系统,整体在各种各样维度上做一个决策。而决策对于精准度、风险要求非常高。如果把大模型应用于决策系统的话,首先大模型决策能力没有那么高,其次会带来很高的系统性风险。

他介绍到,我们现在讲大模型在风控系统的应用,是利用其认知系统能力,从多数据维度中刻画出来更多认知画像,画像维度、深度决定了决策系统中能够用哪些字段。但是最终决策选取这些画像的时候,仍然有决策系统自身的准入标准和方法。

“金融行业对安全、风险要求极为严苛,大模型应用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验证。”方珂举例说,大模型会出现“幻觉”,如果错判了客户的经营情况,带来的可能是真金白银的损失。

因此,大雁系统实际应用中,大模型绘制的产业链图谱会向风控系统提供客户识别、经营评分和画像,但最终小微经营者获得的贷款额度,仍然是风控系统多维度交叉验证的结果。

为何大模型助力信贷风控的场景会率先落地民营银行?

IDC中国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武连峰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大模型高价值应用,最关键的是找到合适的场景。它至少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不仅需要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也需要高昂的专家知识。

“超大规模的客户量,数据与风控能力沉淀,以及对小微经营者认知的积累,共同构成民营银行大模型探索产业链金融应用的基础。”方珂表示。

凭借科技能力,民营银行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优势,更易创新性的设计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如基于个人信用评分的“秒批秒贷”服务、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造去中心化的金融服务等,满足年轻一代消费者与小微企业的个性化金融需求。

整体来看,目前,民营银行对大模型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服务和营销层面,利用大模型构建用户画像,实现个性化推荐和精准服务,如提供24小时在线的智能问答服务,并利用大模型分析客户行为模式、消费习惯和需求偏好,利用精细化营销策略,提高转化率。二是与云服务商合作,借助云端算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