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ChatGPT|人工智能|AIGC

封面评论丨“AI+作业”进入课堂,知识训练的范式之争不可双标

作者:封面新闻发布时间:2024-04-17

原标题:封面评论丨“AI+作业”进入课堂,知识训练的范式之争不可双标

□蒋璟璟

最近几年来,随着ChatGPT等模型的快速迭代,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逐渐成为大众广泛关注的焦点。当人们的关注焦点还停留在大学生用AI写论文的利与弊时,“AI+作业”却提前一步进入了中学课堂,一些在“互联网+”时代出生的中学生已经无缝连接到了“AI+”。受访的不少学生表示,只要会用搜索引擎,就能找到简单好用的AI“作业帮手”。(中国青年报)

正是“百模大战”好时光,时代的洪流排山倒海而来。不管名曰生成式人工智能还是预训练大模型,往往都会加以“通用”的前缀。既然是“通用”,那么理论上给学生们解答作业,自然也不在话下。而从实践层面看,用AI工具来“辅助作业”的学生用户,也确实不在少数。其所引发的教育管束权的瓦解焦虑以及知识训练的新范式之争,越发成为热门话题。

由 “AI+作业”的新组合,让很多人自然而然联想到了曾经火遍一时的拍照搜题软件。记者调查发现,以前学生会在完成理科作业时使用“拍照搜题”,AI与作业相遇后,很多学生似乎找到了“秒出”文科作业答案的神器。而可以预见的是,既然搜题软件早就实现了“软件解题”,那么在拍照搜题软件被封杀的语境下,其借尸还魂与现有的AI大模型加以整合,或许将是大概率事件。对于这一不难预见的事件,我们该如何选择?监管又该如何回应?

倘若把AI还原为一种技术工具,那么我们便很容易一个有趣的现实,那就是其对于作业领域特别是文科作业的渗透,被抱以了较大的宽容。这种宽容,或许是主观上的默许,又或许是客观上的“办法不多”。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为技术工具的拍照搜题软件,在染指“数理化作业”之后,迅速激起了反弹、招致了重锤。这种显著的差别,耐人寻味。

一些同学直言,文科作业的答案一部分是对固定知识点的“默写”,一部分则是建立在大量材料基础上的分析和思考,而AI在这方面能提供大量“帮助”。那些被视作枯燥的、机械的、重复的“作业”,惊人地获得了让AI代劳的“道德合法性”。而硬币的另一面是,AI大模型,被奉为里程碑式、划时代的技术产品,被解读成“进步主义”的具象标志物——很多老师唯恐被打上故步自封、抱残守缺的标签,叶公好龙、曲意逢迎般地“支持和引导”了学生们在作业环节对AI的调用。

数理化作业,被视作一种必要的智力训练,基于此顺理成章地对拍照搜题软件严防死守;而某些文科作业,则被看成“机械劳动”,AI在其间的运用,多被中立化甚至正面化解读。偏见与双标,被说成是技术工具趋利避害的运用,这真的是教育教学应有的样子吗?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