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AIGC

基于AIGC的数据运营,驱动业务增长的关键策略

作者:IT168企业级发布时间:2024-11-21

摘要: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据运营已成为企业实现业务增长和提升竞争力的核心驱动力。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行业,都逐渐意识到数据在决策制定、产品优化、用户体验提升等方面的巨大价值。本文全面展示了数据运营的概念、工作内容、方法、指标选择以及基于AIGC的数据运营有哪些变化和优势,以及如何构建基于AIGC的数据运营

数据运营的概念、工作内容和方法,指标选择

基于AIGC的数据运营如何做?

与传统数据运营方法相比,AIGC 技术有哪些优势?

01

数据运营的概念、工作内容

一、数据运营的概念与重要性

1、概念解析

数据运营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它是指特定的工作岗位,主要负责数据的采集、分析等工作,为一线业务决策提供支持。广义上,数据运营则是一种思维方式,即通过数据指导运营决策,实现业务增长。在互联网企业中,数据运营与用户运营、内容运营等岗位共同构成运营体系,但其更侧重于用数据驱动运营策略的制定。

2、重要性凸显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运营对数据分析的要求日益提高。从百度指数来看,数据分析概念的热度在 2011 - 2017 年间大幅上升,这反映了企业对数据价值的重视。在招聘市场中,运营岗位普遍要求具备数据分析能力,这也表明数据运营已成为运营工作的关键要素。它能够帮助企业深入了解用户需求、优化产品功能、提高运营效率,进而实现业务的可持续增长。

二、数据运营的工作内容

1、数据规划:明确目标与需求

数据规划是数据运营的基础,其核心是确定需要的数据以及如何获取这些数据。这涉及到指标体系和维度体系的构建。指标用于衡量运营效果,如 UV、DAU、销售金额等,其选择需基于业务需求。例如,对于电商网站,销售金额可通过访问流量、下单转化率、支付转化率和客单价等指标来计算。维度则用于细分指标,常见的维度包括人口属性、设备属性、流量属性和行为属性等。通过合理规划数据,企业能够为后续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提供明确的方向。

2、数据采集:获取关键数据

采集方案

埋点:通过在产品中手动添加统计代码收集数据,如 Google Analytics 和百度统计采用此方法。但埋点工程量大、周期长,易出现漏埋、错埋情况。

可视化埋点:以可视化交互方式代替手动埋点,降低了使用门槛,如 Mixpanel 采用该方案。在这两种方式中,数据运营需负责收集业务需求并提交埋点需求。

无埋点:只需加载 SDK 即可采集全量用户行为数据,成本低、速度快且不会错埋、漏埋,如 GrowinglO 采用此技术。无埋点使数据运营能将更多精力放在业务分析上。

数据报表

数据运营需定期向业务部门提交数据报表,包括日报、周报、月报和年报等。这些报表应基于数据指标体系自动生成,同时搭建数据看板也是重要工作之一。对于资源充足的企业可自建数据平台,中小企业则可借助第三方数据工具。

3、数据分析:挖掘数据价值

数据分析是数据运营的重点,旨在通过数据定位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流量标记・UTM、多维度分析、转化漏斗、留存曲线、魔法数字、用户分群 / 用户画像、用户细查、热(力)图、数学建模和 A/B 测试等。数据运营人员应根据业务场景选择合适的方法,及时发现异常数据并深入分析,以促进业务增长。例如,通过转化漏斗分析可找出用户转化过程中的流失环节,针对性地进行优化。

三、数据指标的选择

1、北极星指标的重要性

北极星指标(OMTM)如同指引企业前行的北极星,对企业增长至关重要。它能帮助企业集中精力,明确任务优先级,提高行动力。例如,Facebook 早期将 “月活跃用户数” 作为北极星指标,确保了内部决策指向真实的用户增长;而 MySpace 以 “注册用户数” 为主要指标,最终在与 Facebook 的竞争中失利,这表明选择正确的北极星指标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方向。

2、选择北极星指标的方法

衡量标准

指标应与产品核心价值相关,能反映用户体验价值。例如投资 App 的北极星指标应与投资相关。

能够反应用户活跃程度,如 MySpace 的 “注册用户数” 在这方面存在不足。

指标变好应意味着公司整体向好,如 Uber 的北极星指标应反映司机和乘客供需平衡,“总乘车数” 更为合适。

易于团队理解和交流,建议选择绝对数,如 “总订单数” 优于 “订单额超过 100 元的订单比例”。

考虑指标是先导还是滞后,如 SaaS 公司以收入为北极星指标可能滞后,“月活跃用户数” 可能是更好的先导指标。

指标应具有可操作性,否则对企业无实际意义。

案例分析

以 Airbnb 为例,其商业模式为市场连接租房者和房东,核心价值是连接双方,北极星指标为订天数。

亚马逊作为电商,核心价值是便捷购物,北极星指标为总销售额。

知乎作为社区,核心价值是知识传播,北极星指标为问题回答数。企业可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参考这些案例选择合适的北极星指标,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

四、数据运营在各领域的应用(C端)

1、流量运营:优化渠道与提升转化

(1)流量概览指标体系

通过多维度指标判断流量情况,Web 端关注访问量、PV 和 UV 等,APP 端关注启动次数、DAU 和 NDAU 等,同时考虑基本质量指标如平均访问时长、访问深度和跳出率等,以及访客类型占比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可评估流量状况和用户活跃度,预测流量走向。

(2)多维度的流量分析

从访问来源(包括直接访问、外链、搜索引擎和社交媒体等)、落地页和广告投放等角度进行分析。以某博客为例,通过分析发现微博渠道用户数量和质量偏低,可据此优化媒体推广策略。同时,落地页的有效性和广告投放的优化对流量运营也至关重要。

(3)转化漏斗分析

通过转化漏斗可直观展示用户转化路径及每一步的流失率。例如,分析发现某注册流程中第一步到第二步流失率最高,且不同渠道转化率存在差异,企业可据此针对性优化渠道运营策略,提高整体转化率。

(4)渠道优化配置

根据流量分析和转化分析结果,对渠道进行优化配置。对于成本低、质量高的渠道加大投放,成本高、质量高的渠道评估成本,质量低的渠道做好评估,以实现渠道资源的合理利用。

2、用户运营:精细化管理与提高留存

(1)精细化运营

根据用户在产品上的交互行为对用户分类,如论坛可根据用户的访问、浏览、回复、发帖、转发等行为建立指数,将用户分为浏览类、评论类、传播类和内容生产类等。针对不同类型用户进行精细化运营,如 UGC 论坛需保持内容生产类用户的活跃度,刺激传播类用户扩大内容传播。

(2)提高用户的留存

采用组群分析法进行留存分析,关注不同周新增用户在后续各周的留存率变化。留存时间及周期与产品体验周期相关,不同产品应选择合适的时间群组划分方法。通过时间和行为维度分析,找到影响用户留存的因素,从而推动产品改进和运营策略优化。

3、产品运营:功能监控与优化

(1)监测异常指标

产品功能的小细节影响用户体验和转化,如注册流程中手机验证码发送功能。通过监测关键指标,及时发现用户 “怒点”,如验证码发送问题导致用户重新发送次数激增,企业应及时修复,提升用户体验。

(2)通过留存曲线检验新功能效果

上线新功能后,通过留存曲线评估其效果。若新功能使用后持续使用比例低,说明未满足用户需求,企业需重新思考和改进新功能,确保其能为用户带来价值。

4、内容运营:精准分析与推荐

(1)基于内容的推荐

以技术博客为例,通过分析用户对不同板块入口(如左侧分类导航、中部文章推荐和右侧热点推荐)的使用情况,发现用户偏好,优化内容展示。如取消移动端右侧热点推荐,保留分类导航和中间推荐,同时根据用户对 “案例分析” 等内容的兴趣调整内容选择策略。

(2)基于用户的推荐

根据用户文章点击情况统计分析用户兴趣倾向,进行精准内容推送。如发现不同用户对 “案例分享”“增长秘籍” 等内容的偏好差异,针对性地向用户推送其感兴趣的文章,提高内容运营效率。

五、数据运营在各领域的应用(B端)

由于B端运营和C端运营在产品付费转化上有很大的区别,因此运营内容上有不同,以下是数据运营在 B 端运营分析中重要应用,具体如下:

1. 验证推广有效性

通过对线上获客渠道(如 SEM / 信息流 / SEO 等)相关数据的分析,包括流量来源、流量质量、转化率等指标,来确定哪些推广渠道和方式能够真正带来有效的销售线索和潜在客户,从而找出精准推广渠道与方式,为后续的推广策略调整提供依据。例如,分析不同关键词在搜索引擎中的点击率、转化率,判断哪些关键词对吸引目标客户最为有效,进而优化关键词选择和出价策略。

2. 分析用户行为和需求

(1)用户行为分析:利用数据运营工具收集和分析用户在官网注册、试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行为数据,如用户的浏览路径、停留时间、操作频率等,深入了解用户的兴趣点和需求痛点。这有助于优化产品功能和内容展示,提高用户体验,进而促进用户的激活、留存和付费转化。例如,如果发现大量用户在某个功能模块的停留时间过短,可能意味着该功能存在问题或需要改进展示方式。

(2)优化产品交付和服务模式:对于不同类型的产品(硬件、软件、服务业务),数据运营可以根据用户行为数据判断用户对线上或线下体验环节的反馈,为产品的交付和服务模式优化提供参考。如软件产品的线上体验环节,通过分析用户在试用过程中的操作数据,了解用户对软件功能的掌握程度和使用偏好,以便优化在线转化流程。

3. 优化运营策略

(1)客户运营:基于对营收数据整体情况的分析,结合市场推广数据,发现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例如,如果发现某一地区或某一行业的客户获取成本过高,但转化率较低,就需要深入分析原因,可能是推广渠道选择不当或营销内容不匹配,从而针对性地调整推广策略,如更换渠道或优化营销文案。

(2)优化客户服务:在客户服务环节,通过分析客户咨询和反馈数据,了解客户常见问题和需求,优化客服流程和服务内容,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例如,对电话客服的通话时长、问题解决率等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客服处理问题的瓶颈,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工作流程。

4. 支持决策制定

为 B 端运营的各个环节提供数据支持,帮助运营团队做出明智的决策。在客户获取阶段,根据数据分析确定目标客户群体特征,以便更精准地进行市场定位和营销活动策划。例如,分析现有客户的行业分布、企业规模、地域等信息,找出高价值客户的共性,为新客户拓展提供方向。

在客户成功阶段,依据客户使用产品的数据(如使用频率、功能使用情况等),判断客户的满意度和潜在流失风险,提前采取措施进行客户维护和挽回。例如,对于使用频率明显下降的客户,及时推送个性化的优惠活动或产品更新信息,提高客户续约率。

5. 监测和评估业务绩效

建立全面的业务绩效指标体系,通过数据运营持续监测和评估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如获客数量、客户转化率、付费金额、客户留存率、续约率等。这有助于及时发现业务运营中的优势和不足,为团队设定合理的目标和考核标准,推动业务持续改进。例如,对比不同时间段的客户留存率数据,评估新的运营策略或产品功能更新对客户留存的影响,进而决定是否继续推广该策略或进一步优化产品。

6. 发现潜在市场机会

通过对行业数据、市场趋势数据以及客户数据的综合分析,挖掘潜在的市场机会。例如,发现某一新兴行业对特定类型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增长迅速,B 端运营团队可以据此提前布局,开发针对性的产品或服务,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同时,分析竞争对手的数据,找出市场空白或差异化竞争的机会点,为企业的战略规划提供依据。

7. 优化资源配置

根据数据运营分析结果,合理分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例如,如果某个渠道或地区的获客成本过高而收益较低,就可以适当减少在该渠道或地区的资源投入,转而将资源集中到更有潜力的渠道或地区。同时,对于高价值客户群体,可以投入更多的服务资源,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益最大化。

8. 产品迭代和创新

收集和分析用户对产品的反馈数据,包括功能使用反馈、需求建议等,为产品的迭代和创新提供依据。例如,如果多个用户都提出了对某个功能的改进需求,数据运营团队可以将这些需求反馈给产品研发部门,推动产品功能的优化升级。同时,通过对市场和行业数据的分析,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新技术应用情况,为产品的创新方向提供参考,确保产品始终保持竞争力。

02

基于AIGC的数据运营如何做?

经过前面的分析,数据运营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在实际的数据运营过程中会出现以下问题。

场景一:营销活动效果评估

公司正在进行一场重要的促销活动,活动周期为两周。活动进行到第一周时,总经理希望了解活动的实时进展和效果,以便及时调整策略,确保活动达到预期目标。

1. 尝试使用传统 BI 报表

总经理找到运营经理,要求查看活动相关数据。运营经理首先打开了现有的营销活动报表,这份报表是在活动开始前由数据部门根据预设模板制作的,包含了一些常规的指标,如活动页面的浏览量、注册量、订单量等。然而,当总经理询问这些数据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以及下一步的优化建议时,运营经理发现仅靠这份报表难以给出准确的回答。

2. 发现灵活性不足

报表中的指标相对固定,无法快速灵活地根据总经理的具体需求进行调整。例如,总经理想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用户对活动的参与度差异,以及这些差异与活动中不同促销策略的相关性,但报表中并没有按照这些维度进行详细拆分。运营经理只能看到整体的活动数据,无法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地域和年龄因素对活动效果的影响。

3. 面临及时性问题

这份报表的数据更新周期为每天一次,且更新时间通常在凌晨。当总经理在上午询问数据时,他看到的是前一天截至晚上 12 点的数据,无法获取活动当前时刻的实时信息。在瞬息万变的营销活动中,这种数据滞后性使得总经理难以把握活动的最新动态,无法及时做出决策。例如,活动中某个限时优惠在上午出现了异常高的参与度,但总经理无法从报表中及时得知这一情况,也就无法及时加大对该优惠的推广力度或调整相关资源配置。

4. 分析与建议的困境

运营经理虽然具有丰富的业务背景,但由于报表的局限性,他在分析数据时受到很大限制。他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整理和思考数据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试图从有限的指标中寻找活动的亮点和问题点。在经过一番努力后,运营经理基于自己的经验给出了一些初步建议,但他也清楚这些建议可能并不全面或准确,因为他没有足够的数据支持来进行深入分析。

5. 提出新需求与等待

总经理对运营经理的初步建议并不满意,他希望能够得到更详细、更具针对性的分析和建议。于是,运营经理将总经理的需求整理后提交给数据部门,要求增加报表中的分析维度,并希望能够获取实时数据。然而,数据部门表示,由于现有系统架构和数据处理流程的复杂性,要完成这些需求至少需要 15 天的时间。这意味着,在活动剩余的一周时间里,总经理和运营经理无法及时利用这些数据来优化活动策略,只能继续按照原计划执行,错过了根据实时数据调整活动以提高效果的最 佳时机。

场景二:新产品上线监测

公司新推出了一款产品,总经理希望密切关注产品上线后的市场反应,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1. 初始数据查看

产品上线后的第二天,总经理找到运营经理,希望了解产品的初步使用情况。运营经理打开了现有的新产品上线报表,该报表主要包含了产品的下载量、首次使用用户数、使用时长等基本指标。从这些数据表面看,产品的下载量和首次使用用户数达到了预期,但总经理想知道这些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具体行为路径,例如他们最常使用的功能模块、在各个功能页面的停留时间、是否有重复使用某些功能等,以便判断产品的哪些功能受到用户欢迎,哪些可能需要优化。然而,报表中并没有提供这些详细的用户行为数据。

2. 缺乏灵活性的影响

运营经理意识到,现有的报表是基于之前设定的通用模板生成的,没有考虑到新产品上线后需要对用户行为进行深入分析的需求。由于报表缺乏灵活性,他无法直接从报表中获取总经理所需的详细信息。他尝试通过手动筛选和整理数据来满足总经理的要求,但这个过程非常耗时且容易出错,因为数据量较大且分散在不同的数据库表中。

3. 及时性问题凸显

同时,报表的数据更新存在明显的延迟。产品上线后的第二天,报表中的数据仅更新到前一天晚上,无法反映当天上午产品使用的最新情况。总经理担心在这段时间内可能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但由于无法及时获取数据,他无法及时采取措施。例如,如果有部分用户在当天上午遇到了产品使用障碍,导致大量用户流失,但总经理和运营经理要到第二天才能从报表中发现这个问题,这无疑会给产品的推广和改进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

4. 艰难的分析与建议过程

尽管运营经理在业务方面经验丰富,但在缺乏详细和实时数据的情况下,他对产品的使用情况分析只能停留在表面。他只能根据有限的数据和自己的经验,推测用户可能的行为模式和产品存在的问题。他向总经理提出了一些初步的改进建议,如优化产品界面的某些元素、加强对新用户的引导等,但他心里清楚,这些建议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撑,可能无法真正解决产品面临的问题。

5. 新需求处理周期漫长

总经理希望能够获得更准确、更及时的数据分析和更具针对性的建议,于是运营经理向数据部门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数据需求,包括增加用户行为路径分析、实时监测产品使用异常情况等。数据部门经过评估后表示,由于需要重新设计数据采集和处理流程,开发新的报表和分析模型,至少需要 15 天才能完成这些需求。在这 15 天里,产品将继续在市场上运行,而总经理和运营经理只能在有限的数据支持下进行一些常规的运营工作,无法及时针对产品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和改进,这可能会导致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错失吸引用户和建立良好口碑的关键时机。

场景三:产品优化决策会议

公司正在筹备一款新产品的上线,产品经理、运营人员和老板齐聚会议室,讨论如何优化产品功能以提高用户体验和市场竞争力。

1. 初始数据查看

产品经理希望借助数据分析来确定产品的核心功能和优化方向,于是向数据分析师老王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用户行为、功能使用频率、用户反馈等方面的指标需求。老王熟练地打开传统 BI 分析工具,开始从庞大的数据仓库中提取相关数据。然而,面对复杂的操作界面和众多的数据选项,老王花费了大量时间才找到并整理出部分产品经理所需的指标数据。这些数据以表格形式呈现,密密麻麻的数据对于没有深厚数据分析背景的产品经理来说,理解起来颇具难度。

2. 解释数据存在问题

产品经理看着这些数据,眉头紧皱,他试图从中发现产品功能与用户行为之间的关联,但由于数据的呈现形式不够直观,他很难快速获取有用信息。他不得不频繁地向老王询问每个指标的含义、计算方法以及数据的准确性。老王则需要一边解释,一边在工具中进一步查找和验证数据,会议进展十分缓慢。运营小姐姐也在一旁等待数据大盘的相关分析,她希望从数据中了解用户在不同渠道的引流效果以及在产品各页面的停留时间分布,以便优化运营策略。但老王在处理产品经理的需求时,无暇顾及运营小姐姐的问题,导致运营小姐姐只能干着急。

3、老板难以从繁多的数据中快速的get到答案

老板坐在会议桌的尽头,他关心的是战略指标,如新产品与公司整体业务增长的契合度、市场份额的潜在提升空间等。老王在忙碌了许久之后,终于整理出了一些与战略指标相关的数据,但这些数据同样以复杂的报表形式呈现。老板看着报表,一时难以理解其中的关键信息,他开始向老王提出各种问题,如这些数据是如何得出的、与竞争对手相比处于什么水平等。老王努力回答老板的问题,但由于传统 BI 分析工具在数据可视化和解释性方面的不足,老板仍然对数据的含义和价值存在疑虑。整个会议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数据的获取、解释和沟通上,真正用于讨论产品优化策略的时间寥寥无几。

场景四:日常业务数据分析

在日常工作中,运营小姐姐需要定期分析用户活跃度和留存率,以便及时调整运营策略。

1、运营小姐姐提出数据需求

运营小姐姐按照惯例向老王提出了数据分析需求,希望了解近一周用户的活跃度变化趋势以及不同用户群体的留存率差异。老王打开传统 BI 分析工具,开始编写查询语句以获取相关数据。由于数据存储在多个数据表中,且数据结构复杂,老王需要花费不少时间来构建准确的查询逻辑。数据提取完成后,老王将数据导出到 Excel 中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和图表制作。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运营小姐姐发现老王提供的数据格式与她预期的不太一致,她需要的数据是按日细分的活跃度趋势,而老王最初提供的是按周汇总的数据。于是,运营小姐姐不得不再次与老王沟通,解释她的具体需求。老王又重新调整查询语句,重新提取和整理数据,这一过程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需要大量的时间理解和沟通需求

当老王终于将修改后的数据分析结果交给运营小姐姐时,运营小姐姐看着 Excel 表格中的数据,仍然感到困惑。她不太理解某些指标的计算方式,也不确定如何从这些数据中准确解读用户活跃度和留存率的变化原因。她只能再次向老王请教,老王又需要花费时间来解释每个数据列的含义和分析方法。经过一番折腾,运营小姐姐才勉强理解了数据,但此时她已经花费了大量时间在数据获取和理解上,能够用于思考运营策略调整的时间所剩无几。

以上四个场景化数据运营分析中,传统的数据分析或者自主分析BI,存在以下五个问题。

1、报表灵活性不足

2、数据及时性不足

3、满足新需求的数据开发周期长

4、业务人员使用报表困难

5、业务人员和数据开发人员沟通需求时间周期长

那么基于AIGC的数据运营分析怎么做了?

对于场景三,假设公司引入了 AIGC 运营分析平台,情况则大为不同。产品经理可以直接通过自然语言向 AIGC 平台提问,例如:“分析用户对产品现有功能的使用偏好和痛点,以及不同功能使用频率与用户留存率之间的关系。”AIGC 平台迅速理解问题,并在短时间内生成了一份直观的可视化报告,以图表和简洁的文字说明展示了用户在各个功能模块的操作行为、频繁使用和很少使用的功能,以及这些功能对用户留存的影响。产品经理一目了然,能够迅速根据这些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产品优化建议,如加强热门功能的推广、改进用户反馈较多的痛点功能等。

运营小姐姐也可以轻松地向 AIGC 平台查询:“分析不同渠道引流来的用户在产品内的行为路径和各页面的停留时间分布,以及不同渠道用户的转化率差异。”AIGC 平台快速给出了详细的分析结果,以动态流程图展示了用户从不同渠道进入产品后的行为轨迹,清晰地呈现了用户在每个页面的停留时长和跳出率。运营小姐姐根据这些信息,当场就能制定出优化渠道投放和页面布局的策略,提高用户在产品内的参与度和转化率。

老板对于战略指标的关注也能得到及时满足。他只需询问:“评估新产品上线对公司整体业务增长的潜在影响,以及在未来六个月内预计的市场份额提升幅度。”AIGC 平台综合公司内部数据和外部市场数据,运用复杂的算法进行预测分析,并以简洁明了的报告形式呈现给老板。报告不仅包括具体的数据预测,还提供了详细的分析依据和市场趋势解读。老板能够快速理解数据背后的战略意义,与团队成员共同制定出符合公司长期发展目标的产品推广和市场拓展计划。在整个会议过程中,由于 AIGC 运营分析平台的低使用门槛和高效性,业务人员能够自主获取所需数据和分析结果,大大减少了与数据分析师的沟通成本,会议能够聚焦于业务决策和策略讨论,提高了决策效率。

对于场景四,如果公司使用了 AIGC 运营分析,运营小姐姐只需在平台上输入:“分析近一周用户按日的活跃度变化趋势,以及不同用户群体(如新用户、老用户、付费用户等)的留存率差异,并提供简要解释和优化建议。”AIGC 平台立即理解需求,迅速从海量数据中提取相关信息,并在短时间内生成了一份详细的报告。报告以直观的折线图展示了用户活跃度的每日变化趋势,用柱状图对比了不同用户群体的留存率,同时还以通俗易懂的文字解释了数据变化的可能原因,并根据分析结果提供了一些针对性的运营策略建议,如针对活跃度下降的日期推出促销活动、针对留存率较低的用户群体优化用户引导流程等。

运营小姐姐无需具备深厚的数据分析知识,就能轻松理解报告内容。她可以直接根据 AIGC 平台提供的建议,结合自己的业务经验,快速制定出相应的运营策略调整方案。整个过程简单快捷,大大降低了运营小姐姐获取和理解数据的门槛,减少了与数据分析师的沟通成本,提高了日常业务数据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使她能够更加及时地应对市场变化和用户需求的波动。

从上面的情况可以分析,基于AIGC的运营分析平台,在满足报表的灵活性、数据及时性,以及解决业务人员使用运营分析平台有极大的改善效果。以下是基于AIGC的数据运营分析平台技术架构:

而它完整的数据流向图如下图所示:

基于图中的业务流程,完整的数据分析步骤如下:

1、用户输入(自然语言问题):业务领导提出一个自然语言问题,作为数据分析的起点。

2、扫描指标:系统扫描指标库,寻找与自然语言问题相关的指标。

3、返回指标对应 SQL:系统根据扫描到的指标,生成对应的 SQL 语句。

4、利用 schema / 指标 sql 和提示词,发送问题:将生成的 SQL 语句和相关提示词发送给大语言模型(LLM)。

5、返回 sql:大语言模型(LLM)返回处理后的 SQL 语句。

6、调用数据库工具执行 SQL:调用数据库工具来执行返回的 SQL 语句。

7、执行 SQL:数据库工具在数据仓库中执行 SQL 语句。

8、返回数据:执行 SQL 语句后,数据仓库返回相应的数据。

9、返回数据:数据库工具将数据返回给用户。

10、调用前端代码,展示数据:最后,调用前端代码将数据以数据列表的形式展示给业务领导。

11、如果问题中包含运营结论,则会按照上面的得出数据的流向,扫描运营知识的元数据库,扫描到相关的运营知识,发送给大模型,加工成运营分析结论之后,输出结论,返回到前端展示。

这个流程通过自然语言问题输入,利用大语言模型和数据库工具来生成和执行 SQL 语句,最终将数据以列表形式展示给用户,实现了一个完整的数据分析过程。当然如果问题比较复杂的情况,Agent会拆分成更多底层的任务去执行,执行完成之后,合并结果,并返回结果。

03

与传统数据运营方法相比,AIGC 技术有哪些优势?

传统数据运营方法在过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技术的发展,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逐渐崭露头角,在数据运营领域展现出诸多显著优势。

1、数据处理能力:

(1)实时与动态数据处理

AIGC 优势:AIGC 具备实时处理数据的能力,能够持续监控数据的变化,并根据新的数据及时调整分析和决策。例如,在电商行业中,AIGC 可以实时分析用户的浏览行为、购买记录和实时反馈,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推荐和即时的服务响应。它还可以动态适应市场变化,如根据实时的市场趋势调整产品定价、库存管理和营销策略。

传统方法局限:传统数据运营通常是基于定期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如按日、周或月进行批次处理。这种方式导致企业在获取数据洞察和做出决策时存在明显的滞后性,无法及时应对市场的快速变化和用户需求的即时变动。在面对突发情况或市场波动时,传统方法难以及时调整运营策略,可能会错失商机或面临风险。

2、数据分析与洞察

深度与精准的分析

AIGC 优势:AIGC 运用先进的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能够深入挖掘数据中的复杂模式、隐藏关系和潜在趋势。它可以自动识别数据中的非线性关系、多变量交互影响等复杂特征,从而提供更深入、更准确的分析结果。例如,在分析用户行为数据时,AIGC 可以发现用户在不同时间段、不同渠道上的行为模式的细微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用户购买决策之间的潜在关联,为企业提供更精准的用户画像和市场细分。

传统方法局限:传统数据分析方法主要基于预设的统计模型和规则,对于复杂的数据关系往往难以准确捕捉。人工分析在处理大规模、高维度数据时容易受到认知局限和经验偏见的影响,可能会忽略数据中的一些重要信息。传统方法在分析深度上相对较浅,难以发现数据中的深层次规律和潜在价值。

3、用户体验与个性化

(1)高度个性化服务

AIGC 优势:AIGC 能够根据每个用户的独特行为、偏好和历史记录生成个性化的内容和推荐。它可以实时分析用户在网站、应用程序或其他渠道上的交互行为,如浏览内容、点击链接、停留时间等,从而精准了解用户的兴趣和需求。基于这些洞察,AIGC 可以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产品推荐、个性化的营销信息和专属的服务体验,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传统方法局限:传统数据运营方法在个性化服务方面相对较为粗糙,通常基于用户的基本属性(如年龄、性别、地理位置等)或简单的行为分类进行推荐。这种方式难以满足用户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推荐的内容和服务可能与用户的实际期望存在较大偏差,导致用户体验不佳,影响用户参与度和转化率。

(2)优化用户界面与交互

AIGC 优势:AIGC 可以根据用户的行为数据和反馈自动优化用户界面(UI)和用户体验(UX)设计。它能够分析用户在界面上的操作流程、交互困难点和偏好设置,动态调整界面布局、功能展示和操作提示,使界面更加简洁、直观、易用。例如,AIGC 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自动调整网站的菜单结构、按钮位置和信息展示方式,提高用户的操作效率和便捷性。

传统方法局限:传统的 UI/UX 优化主要依赖于用户调研、可用性测试等人工手段,这些方法不仅耗时费力,而且难以实时响应用户的需求变化。由于缺乏对用户行为的实时分析和反馈机制,传统方法在优化用户界面和交互体验方面往往滞后于用户的实际需求,无法及时解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自动化与效率提升

(1)任务自动化执行

AIGC 优势:AIGC 可以实现许多数据运营任务的自动化处理,如数据收集、清洗、分析、报告生成等。通过预设的规则和算法,AIGC 能够自动执行这些任务,无需人工干预或只需少量人工监督。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工错误,还使数据运营人员能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更具创造性和战略性的工作中,如数据分析洞察的解读和业务策略的制定。

传统方法局限:传统数据运营方法在各个环节都高度依赖人工操作,从数据的手动收集和录入,到复杂的数据分析和报告编写,都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人工操作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现人为错误,如数据录入错误、分析方法选择不当、报告格式不规范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工作质量,还会增加运营成本和时间成本。

(2)快速响应与迭代

AIGC 优势:AIGC 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业务需求的调整,实现数据运营策略的快速迭代。由于其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特点,AIGC 可以在短时间内对新的数据和市场动态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及时调整运营策略和模型。例如,在营销活动中,如果发现某个渠道的效果不佳,AIGC 可以迅速调整投放策略,优化推荐内容,提高营销活动的效果和投资回报率。

传统方法局限:传统数据运营方法由于其人工驱动的特性,响应速度较慢,难以在短时间内对市场变化做出有效的反应。在策略迭代方面,传统方法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的人工协调和决策,包括数据收集、分析、讨论、制定方案等,整个过程耗时较长,容易导致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AIGC 技术在数据运营领域相对于传统方法具有多方面的优势,能够帮助企业更实时地处理数据、获得更深入的洞察、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并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运营管理,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随着 AIGC 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数据运营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