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ChatGPT在科技圈烧起了一把火,点燃了整个世界。硅谷正进行着人工智能的军备竞赛,中国的互联网巨头、科技研究机构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加入了这场比拼,与其相关的产业也随之沸腾了一整年。
这波强大浪潮下,国内相关产业无不在猝不及防中被裹挟着前行。换句话说,又一次被卷。直到岁末,英伟达芯片A100的价格在国内已经卖到十万一枚,H100更是让无数国内互联网科技大佬们挠破头寻找货源,eBay售价也高达几十万人民币……
那么,推动这股浪潮背后的力量来自哪里?是谁在卷我们?2023年末,我们再走一次过来的路,看看谁使出了这“如来神掌”。
掀起巨浪的人:奥尔特曼(OpenAI创始人38岁)
酷爱赛车,典型的“世界末日爱好者”,时刻准备着应对致命病毒或核战争的奥尔特曼,几乎是和ChatGPT一起破圈的。2023年,他被《时代》杂志誉为全球AI领袖人物,年度首席执行官。要说掀起2023年的AI巨浪的人,少不了他。
奥尔特曼少年时被斯坦福大学录取,但大学读了一半就辍学开发了移动程序Loopt。七年后,Loopt未能蓬勃发展,但奥尔特曼却在硅谷名声大噪。2015年,年仅29岁的奥尔特曼与埃隆·马斯克等人一起创办了OpenAI。
始料不及的是,二人很快因为理念不合而分道扬镳。
2018年后,奥尔特曼开始力主将OpenAI闭源以保持竞争优势,走上寻求商业投资的道路。但马斯克认为,这背离了创建OpenAI的初衷。随后,马斯克离开了OpenAI董事会。
之后的2019年,OpenAI成立了一家商业公司,接受了微软10亿美元的投资。OpenAI迈出了商业化的第一步。滚滚向前的商业化巨轮一旦开始滚动,就再也停不下来了。这也成为董事会内部的巨大分歧,为后面奥尔特曼被驱逐出董事会埋下了伏笔。
2022年11月30日,ChatGPT正式发布。
一经推出,ChatGPT迅速爆红,短短5天,注册用户数就超过100万。一个多月后的2023年1月末,ChatGPT的月活用户已突破1亿,成为史上增长最快的消费者应用。当地时间2023年2月2日,OpenAI顺势又推出了这一应用程序的付费订阅版本。
2023年10月,奥尔特曼表示,公司正以每年13亿美元的创收速度增长。在当时的要约收购中,OpenAI估值已达800亿美元。同月,来自阿布扎比的G42集团宣布与OpenAI合作,“为阿联酋和地区市场提供尖端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就在ChatGPT狂飙之际,人工智能的力量也让不少人感觉到了恐惧。为此,全球诸多科学家联名发表声明,认为要象对待核武一样对待人工智能。
于是,2023年5月,奥尔特曼被要求参与美国国会听证会。听证会上,面对民主党人的质询,奥尔特曼坚定地表示,人工智能需要监管,美国应该考虑人工智能模型开发的许可和测试要求。
与此同时,快速的商业化步伐,也让OpenAI创始者们惶恐。
2023年11月,奥尔特曼出人意料地被赶出了OpenAI。起初,OpenAI的原董事们或天真地认为,他们可以阻止OpenAI商业化道路。但戏剧性的结果出现了,最终奥尔特曼重返OpenAI,离开的是原董事会成员们。这正印证了一句话——以为我们是弄潮人,殊不知都是潮弄人。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董事会大戏期间,奥尔特曼与微软之间的关系却绑定日深。就在董事会和OpenAI创始公司闹掰之际,美国微软公司首席执行官纳德拉11月19日证实,美国人工智能公司“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创始人之一、前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将加盟微软,领导新的高级人工智能研究团队。
看来,“无论发生什么,微软都是最终的赢家”。
接到了泼天富贵的人:黄仁勋(英伟达创始人60岁)
一直以来,黑夹克老黄都低调的代名词。他爱逛夜市、对员工宽容,不舍得裁人。英伟达有一些被人诟病的大公司病,但这家公司在众多游戏宅男心目中却有着王者地位。
原本,他在自己的舒适圈里呆得很好,直到有一天,有人用他的GPU来训练人工智能。于是,更大的世界在黄仁勋眼前展开。
就在ChatGPT4推出的第二天,2023年的3月22日,黄仁勋就在英伟达GTC上采访了之后深度卷入OpenAI内斗的首席科学家伊尔亚·苏茨克维。采访中,伊尔亚·苏茨克维穿着坠满绵羊的红色T恤,真挚地和老黄聊起了神经网络和GPT的原理。
此前,在多伦多大学的实验室,图灵奖获得者伊尔亚的老师杰弗里·辛顿向他的学生伊尔亚·苏茨克维和亚历克斯·克里热夫斯基推荐使用英伟达的GPU,来建立一个名为AlexNet的神经网络。在前述采访中,当伊尔亚·苏茨克维说到亚历克斯·克里热夫斯基非常喜欢用GPU编程时,老黄露出了爽朗的笑容。
事实上,从那一刻起,英伟达的GPU就、走进了人工智能的世界。
不过,很早之前,老黄就已对OpenAI充满了兴趣。早在2016年8月,他就把英伟达生产的第一台超算DGX-1捐给了OpenAI,这台超算DGX-1,用黄仁勋的话说,是3000人花费3年时间才研发出来的首个轻量化小型超算。当时他手里压着100多家公司的订单,却把第一台捐给了OpenAI。
恐怕老黄当初怎么也想不到,人工智能裹袭世界的力量会如此之大,他的芯片也成了最炙手可热的宝贝。马斯克就曾断言,今后GPU会变得跟黄金一样珍贵,并大手笔购买了1万套GPU。
2023年5月30日,这对英伟达来说也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英伟达股价最高达419.38美元每股,市值突破1万亿美元,加入了美股万亿俱乐部。实际上,如果说2022年的芯片之战还聚焦于手机芯片,那到2023年,芯片的主战场恐怕就已腾挪到了算力和GPU上了。
不过,执算力和GPU全球牛耳的黄仁勋,在过去一年也有不少烦恼痛苦之处。
2022年10月,美国出台史上最严芯片出口禁令,英伟达站在了风口浪尖上,它A100等高算力芯片无法向中国出口。面对此情况,黄仁勋转而推出降低传输速度性能参数的A800芯片向中国出口。2023年10月,美国修订芯片出口管制政策,A800等芯片也在被禁之列。
中国市场占据了其四分之一份额,禁令着实让英伟达感觉到痛了。老黄曾公开对这一禁令表示反对并直言,美国挑起的芯片“争夺战”可能会让美国科技业“蒙受重大损失”。
到2023年接近尾声时,老黄一面加紧推出“符合美国政府规定”的芯片,另外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竞争。
其中,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一直在为代号“底格里斯”的芯片制造项目寻找资本。微软在其年度开发者大会MicrosoftIgnite上推出了两款自研芯片——Maia100和AzureCobalt100。AMD苏姿丰博士在2023年12月也推出了英伟达挑战版:InstinctMI300X、MI300A、锐龙8040系列处理器。
不过,相比竞争对手,老黄更深地看到了芯片底层的逻辑:要打通芯片这头产业链,要把制造把握到自己手上。因此,他并不看好美国制造。2023年的11月下旬,老黄曾直言,美国要完全做到产业链独立,恐怕需要几十年的努力。
此后的12月,老黄用8天走了4个亚洲国家,先后公布了在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越南四国的合作或投资计划。
在黄仁勋访问马来西亚期间,英伟达宣布与当地一家企业集团合作建设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并将在2024年中期为东南亚国家带来最快的超级计算机。他来到越南,公开表达了在越南建立中心的承诺,同时他还将越南视为英伟达的家。有分析者认为,除了台积电和三星外,英伟达也在考虑增加其他潜在的晶圆代工厂。
2024年,老黄要在人工智能领域扮演的角色一定不简单。
而未来老黄的战场又在哪,或许可从他与我们接下来的主人公纳德拉的那次对话略窥一二。
最大的赢家:萨提亚·纳德拉(微软CEO 56岁)
11月16日凌晨,微软Ignite2023开发者大会上,除了新发布的两款芯片,萨提亚·纳德拉罕见地邀请老黄上台。那天是微软主场,但纳德拉显得有点退缩,而老黄显得有点“霸气”。
老黄一开首就表示,我很高兴在这里庆祝我们两个团队过去12个月的惊人工作。我们共同完成的工作,使得Windows现在可以成为大型语言模型的一流客户端,为全世界数百台NVIDIA驱动的个人电脑和工作站打开了大门。纳德拉说,我们将携手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石。
对于两人这番对谈,很多人关注的是两款自研芯片和人人可定制Copilot。但银柿财经更关注的是微软和英伟达的联手,以及两位亚裔携手打造的实现新算力的可能方案。
银柿财经的小伙伴,资深软件分析师表示,如果微软和英伟达合作,微软会通过英伟达找到更多使用微软云的用户。我们可以把电脑看成一个客户端,如果需要用GPU做计算,就直接上微软云就可以,这里是有一个深层绑定。换句话说,拥有OpenAI的纳德拉正在借英伟达的力。
可以说,微软通过OpenAI驱动了整个人工智能的革命,而它又通过绑定英伟达,达到了让微软云走向全球的目的。纳德拉这位文质彬彬的印度人,竟是此次人工智能席卷浪潮背后最大的赢家。
事实上,从2017年到2022年,连续6年间,纳德拉都被《财富》杂志评为“最被低估的CEO”。尽管他比微软的前两位CEO都要低调很多,而且身材瘦弱,有浓重的印度口音,缺乏一些领导者风采,但纳德拉拥有最坚持不懈的性格。他曾说,“他们会对你大吼大叫,说你是疯子,指责你试图毁掉整个公司。但你不要被这种戏剧性场面吓倒,只要一次次拿着数据去找他们证明你的观点,因为这很大程度上在考验你是否真的知道你自己在说什么。”
更重要的是,微软董事会认为,纳德拉更熟悉微软内部的复杂环境,更“知道微软的家底内幕”。近年来,就是这样一个看上去毫无个性的大管家,把微软从暮气沉沉的氛围中拯救了出来。媒体曾盛赞纳德拉,称他拯救了微软两次,一次就是他通过成功转型云计算业务,让微软成为了仅次于苹果的全球第二大市值上市企业。
第二次,就是投资OpenAI,这笔几乎可以被看做“神之一手”,让微软迅速地走上了时代潮流。2023年,微软的股价也因此一年增长了近60%。
而如今,一方面加大力度自研芯片,一方面绑定最强大算力的芯片拥有者,纳德拉让微软拥有更多可能性。虽然与其他科技巨头相比,2023年微软股价的增长并不算强劲,但走上正确道路的微软的2024,却拥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未来。
2023年,我们所有人都享受了一次目不暇接的百模大战,透过百模之战,我们又看到了深层之下的芯片之争。
这些纷纷扰扰的战争,在马上到来的2024年又将如何演变?关注银柿财经,和我们一起坐看新一轮芯片之战的风起云涌,共同见证科技进步带来的产业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