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hatGPT问世一年多后,人工智能(AI)再度“进化”,在今年春节期间,首个AI文字生成视频模型Sora引发世人关注。
Sora能够根据用户输入的提示词、文本指令或静态图像,生成长达一分钟的视频,其中既能实现多角度镜头的自然切换,还包含复杂的场景和生动的角色表情,且故事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极佳。
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的问题,其中有关教育的讨论热度不减,ChatGPT、Sora等AI+教育对于人才培育又意味着什么?将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
AI发展或将重新定义高等教育
2018年起,国内很多高校开始申请人工智能专业,从年轻人开始拥抱AI。
根据2019年3月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共有35所高校获得首批“人工智能”新专业建设资格。
首批名单中,包括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4所在京高校。
2023年4月,教育部网站公布“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结果清单显示,2022年全国共有59所高校成功申报人工智能专业。
短短5年时间,全国已有400多所高校开设了人工智能专业,毫无疑问成为当下最火的专业之一。
AI的快速发展,让过分强调“记忆”和“刷题”的传统学习模式逐渐失去意义。大量重复性知识记忆和数理计算的必要性已经不大,学生们完全可以在各种AI工具和云计算的辅助下,开展更具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学习。
对于高等教育而言,以想象、推理、思辨、判断为核心的思维能力培养将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因此,高校亟需引导大学生在高阶思维方面不断提高能力,而非继续通过课程和考试,将学生捆绑在重复性低阶思维训练中。
AI技术正在进入高校课程
2月27日,南京大学召开新学期工作布置会,会上发布了2024年9月面向全体新生开设的“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体系”总体方案。
该校拟建设“1+X+Y”三层次“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体系”,以1门必修的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X门人工智能素养课+Y门各学科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前沿拓展课为基础,从知识、能力、价值观与伦理三个维度开展教育教学。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满足一定条件,可以获得人工智能专业修读证书。
在北京,不少高校教师正在探索AI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推动变革。
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院副教授桂笑冬表示,自己曾利用相关技术为《电视影像语言》专业课做过课件。“输入语言代码就能生成基础课件,人工再进行修改和再创作就可使用,大大提高了备课效率。”
图为Sora生成的视频画面
北京印刷学院动画专业教授刘锋也计划在课程教学中增设相关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创作。
“如何用文字清晰表述自己想要生成的视频内容,也需要学习。比如,我想做个动漫手办,如何选择它的材质、形象,哪里需要反光,有没有底座,这些都需要专业的设计和思考。希望通过课堂学习,让学生可以更好利用新技术,并促进技术不断发展,最终形成一个良性互促的状态。”
自AI大模型跳进大众视野,用AI写作业一直争议不断。而在2023年的秋季学期,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沈阳给学生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任务——用AI完成选修课程《元宇宙发展与挑战》的结课作业。
他要求学生用AI工具结合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具体选题自拟,越有创造性越好。
最终,学生们交出五花八门的选题:有的用AI大模型开创了一项名为“理论构建学”的学术理论;有的让AI辅助给“尔滨”等城市设计了一套拟人化的视觉形象;有的和AI一起设计火星、月球等环境下建筑物的雏形;有的探索AI生成内容在生物学实验中的应用……
建筑专业学生通过AI工具绘制的月球环境建筑
建筑专业学生通过AI工具绘制的深海环境建筑
建筑专业学生通过AI工具绘制的沙漠环境建筑
沈阳表示,通过教学实践“拷问”人机互动边界,把AI生成的结果作为一个“新起点”,学生可以在这个“新起点”上继续进行深入思考、优化和创新。
事实上,人工智能的创新应用之风也吹向了基础教育领域,并加快了创新人才培养的步伐。
今年以来,北京2区入选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6所学校入选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校;6所中小学入选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6区入选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名单,37所学校入选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名单;朝阳、东城、海淀、房山、怀柔相继成立青少年创新学院分院……
当教育的明天迎来新的场景,家长务必要用长远的发展眼光关注前沿科技的发展趋势,了解它们如何与其他领域结合,同时关注新技术可能为社会发展带来的竞争变化,并结合教育政策的调整和动向,培养孩子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
来源/首都教育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