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商汤|AI大模型

商汤科技:“两条腿”分工明确、一起走路

作者:SOHU营销观察发布时间:2024-11-06

在过去十年里,人工智能(AI)产业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语音助手、人脸识别、ChatGPT、人形机器人……在多轮技术周期转换中,出现了一大批前期被肯定、后期被验证的公司。其中,商汤早在2014年就将人脸识别算法准确率提升至98.52%,超过人眼识别能力。而今,商汤的“日日新”大模型比肩新一代GPT。

如何穿越技术周期,持续引领AI产业发展。商汤科技过去十年的发展历史中,也许能给我们一些答案。

今天,AI领域最大的挑战就是商业模式不清晰。算力、数据和人才的投入都相对确定,甚至连AI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威胁都已经被多次讨论。但AI究竟能怎么赚钱,最终的产品形态如何,目前还很难有定论。

商汤科技董事长兼CEO徐立在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天对于AI公司来说挑战很大,因为“技术投入永远要比商业化前置”。如果决定要做大模型,那就需要长期的资源投入,有新的方向出现都要跟进。但实际的回报可能要等很长的周期。

但“盈利”是上市后的商汤一直追求的目标。

徐立说,商汤目前有两条腿,一条腿是传统AI,技术成熟,不断降低成本、拓展市场(包括海外市场),聚焦利润贡献;另一条腿是新一代的AI大模型,目标是盈亏平衡,这条腿增长很快,且能看得到未来。前者保证商汤“走得够快”,后者保证“走得够远”。

海外市场的AI软件服务也是商汤快速增长的业务之一。徐立表示,海外客户对于AI软件的购买意愿很高,且回款周期短。目前商汤在传统AI领域已经有非常成熟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只需要继续拓展海外销售渠道即可,这是商汤传统AI业务负责利润的一条大腿的案例之一。据了解,商汤目前海外市场的年营收增长率约40%,高于21%的整体增长率,海外市场占集团总收入比例提升至18.5%。同时,海外市场营收和利润的增长也能够帮助商汤更好地投入大模型业务中。

当下,考验AI公司的是如何实现大模型的商业化。可以预见的是,大模型依然会在通用的道路上前进,但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真正的通用。更实际的方式是,通过针对性训练,去提升较小模型的专有能力,也相当于是“降本增效”。从训练到推理,算力的资源属性愈发显现。商汤也在积极布局算力运营,希望在现有条件下将已投入打造的资源变现。现实情况是,目前市场上的算力资源分散且标准不统一,使用起来效率不高。而商汤可提供算力运营服务,将不同标准的卡连接起来,适配不同需求,满足那些需要使用算力的客户。

在两条腿走路的过程中,商汤不断在AI领域开辟和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例如卖一体机。一台机器配一定数量的账号,能够实现本地化部署,即买即用,一方面能降低客户应用AI的门槛,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客户节约使用成本。这一模式相对软件模式,毛利偏低,但商业化效率提升明显。

上述模式,即是商汤科技生成式AI业务中的战“大装置+大模型”,也是新一代的AI大模型的这条腿。

前瞻性的战略方向,带来了良好的财务回报。公开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商汤实现总收入17.39亿元,同比增长21.4%。其中,生成式AI收入10.51亿元,同比增长255.7%,成为该公司的主导性业务。IDC 报告显示,2023 年中国大模型平台及相关应用市场规模达到 17.65 亿元人民币。其中,商汤科技以16%市场份额占据前二位置。

在商汤科技近日发表的十周年内部信中,徐立强调,商汤科技将继续建设AI基础设施、大模型,并致力发展一个创新稳固的生态系统。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