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人工智能

这场会议荟萃全球数百名科学家和国际组织代表,他们共同呼吁→

作者:环球网产经发布时间:2024-11-01

近日,中国科协主办的2024年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主会场活动在北京举行。这场荟萃全球数百名科学家、国际组织代表的盛会,是中国持续推动扩大国际科技人文交流的生动实践。

2024年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开幕式现场。

与会专家表示,只有坚持合作创新,凝聚智慧共识,携手为可持续发展贡献科技力量,才能实现自身发展,同时惠及世界各国人民。

推动人工智能治理合作

当前,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创新技术竞相涌现,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正在持续迭代发展,广泛应用于千行百业,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作为新一代科技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备受全球瞩目。在本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上,与会科学家围绕人工智能的创新突破、产业应用、场景拓展与风险治理等话题展开讨论,吸引了不少关注。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长、北京大学教授黄铁军表示,人工智能作为机器智力,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前所未有。过去,人类需要自己从复杂现象背后寻找规律,如今则能通过训练大模型来产出源源不断的“机器智力”。

韩中科技合作中心首席代表、韩国科技部下属软件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金俊渊分享了韩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成果。他认为,当前正处于AI发展的“寒武纪大爆发”时代,每天都有数百种新人工智能服务涌现。预计到2030年,人工智能的规模将达到目前的10倍。

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发展领域之一,以智能系统或机器形式与环境进行实时交互的具身智能是人工智能的前沿赛道,并且正逐步走进现实。

在乐聚机器人创始人常琳看来,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已从小众行业概念走向大众视野。“人工智能尤其是大模型的发展,极大提升了人形机器人的泛化能力,使其通用性能显著提高,为解决机器人进入家庭等场景中的柔性工作和智能化问题带来可能。”常琳说,“未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将更好帮助人类,把人从繁重单一的工作中解脱,投身到更多创造性工作之中。”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一些伦理问题和社会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治理合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表示,基于AIGC的身份造假等问题频发,更提醒大家要关注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张平介绍了自己所在的AI安全治理实验室研究进展:通过构建通用人工智能的理论框架,从技术层面确保AI技术发展要安全可控;研发超级对齐技术,确保AI输出与人类观点、决策对齐。同时,通过可解释性和自动化评估,通过外部监测的角度保障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科技向善。

资源协同赋能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影响无需多言,工业制造智能化、绿色化和融合化是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智能制造的发展离不开多学科、多领域的跨界资源协同整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陆大明认为,高效整合跨界资源,创新智能制造的应用场景,对于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实现制造业的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东盟智能产业联盟主席陈志辉看来,全球化时代,跨界资源的协同整合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中国作为全球资源大国,在智能制造领域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中国的经验和技术对东盟地区的智能制造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各国间要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探讨智能制造产业创新应用场景的路径和方法,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目前,中国在高端工业软件的研发设计领域,国内市场份额仍远低于国外。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海南大学教授董勤喜表示,国产工业软件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他强调,高端工业软件是工业体系的大脑,尽管国内在嵌入式和管理类工业软件方面发展很快,但仍需要加快自主研发步伐,推动国产高端工业软件的普及与应用。

欧洲科学院院士、广东省大湾区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亨利·阿达姆松赞赏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迅速进展,特别是在高铁、5G、人工智能等领域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阿达姆松也提到,中国在更高精度的纳米级芯片制造技术方面仍需进一步突破。他建议,中国可以进一步优化人才政策,吸引全球顶尖人才,更好推动本土半导体行业发展。

携手应对全球风险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复杂风险增多,跨国科技合作的重要性愈发突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国雄在会议上强调了国际合作对灾害早期预警的重要性,并指出国际次季节至季节气候预测计划便是一个全球合作的典范。中国、英国、美国、日本等共同参与该计划,可实时比较各国模式预测结果,共同提升应对气候灾害的能力。

爱思唯尔生命科学领域全球出版总裁曼侬·伯格强调了开放获取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性。伯格介绍,作为出版商,她所在的公司已出版了3000多种期刊,其中很多是在全球范围内开放获取的,能帮助各国广泛了解最新科研进展。

肯尼亚马辛德-穆利罗科技大学教授约瑟芬·恩加拉则指出,减灾工作中必须关注基层和弱势群体的需求,解决他们面临的特殊问题,以包容性的科技合作模式,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减灾署亚太科学顾问咨询委员会主席拉吉卜·肖呼吁,要进一步加强全球合作尤其是南北协作,弥合技术差距。拉吉卜·肖表示,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应对灾害风险方面非常重要,南北合作势在必行。

推进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青年科研人员是其中的关键力量。国际科学理事会首席执行官萨尔瓦托雷·阿里科表示,跨学科的研究和培训对于解决复杂的全球问题尤为关键,针对这一需求,他建议各国在完善教育制度时,可以考虑将仍以单一学科为基础的教育体系向跨学科培养转型,鼓励青年在不同领域之间进行跨界探索。


Copyright © 2025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