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8月6日报道(文/彭茜)我们即将进入一个智能体(Agent)大爆发的时代。
智能体是人工智能(AI)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能够自主感知环境(perceive its environment)、作出决策(make decisions)并执行行动(take actions)的智能实体。
它可以是与你流畅对话并辅助处理工作的聊天机器人(chatbots),也可以是为你推荐价格最优商品的推荐系统(recommendation system),或者是已开始大规模路测的自动驾驶汽车(self-driving car)。
虽然当下“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种智能体”,不过总体来看,智能体应有以下特质:首先,它要有自主性(autonomous),可自主决策,根据目标采取行动。自主使用工具是衡量动物智能的重要指标,也是区别智能体与非智能体的关键。比如清华大学等团队研发的GitAgent就可以从在线代码分享和协作平台GitHub中寻找适合它的工具。
其次,能够与外部世界交互(interact with the world),可感知环境,从外部世界获取信息,进而影响外部世界。比如基于GPT的购物助手,可帮助顾客在不同购物网站比价,选择最大优惠下单消费。
最后,具备可进化性(self improvement),能够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反馈逐步自动优化自身,比如学习新技能和优化技能组合。
以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简称LLM)的出现,标志着智能体进入“批量化”生产时代。此前,智能体需靠专业计算机科学人员历经多轮研发测试,现在依靠LLM就可迅速将特定目标转化为程序代码,生成各式各样的智能体。
可把智能体视为一个新的“物种”,它们以数据为餐,以LLM为大脑,通过代码调用不同应用程序,或是直接使用自然语言与人类交互。兼具文字、图片、视频生成和理解能力的多模态大模型(multimodal),赋予了智能体拟人的感官。它们可以通过计算机视觉(computer vision)“看见”虚拟或现实的三维世界,这对于人工智能非玩家角色(AI NPC)和机器人研发都尤为重要。
不过,当人类习惯了与这种新物种共生,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要承担智能体“失控”(out of control)的风险。当成千上万个智能体存在于我们周围,由于缺乏弃用机制,有些可能会成为太空垃圾(space junk)般的存在。智能体与最初目标的偏离,或是它们之间无法避免的“碰撞”(collision),都可能给人类社会带来未知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