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百模大战”兴起,国产大模型相继上线并加速迭代,带来信息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在此种情况下,AIGC会给传媒业的生产传播带来何种影响?记者真的会被AI记者取代吗?该如何应对AIGC带来的深度伪造、侵权等问题?
10月23日,南方报业AIGC创作培训基地启动仪式在广州南方智媒大厦举行。活动期间,围绕“AIGC如何驱动传媒业再变革”话题,来自政府机构、企业、高校和媒体行业的嘉宾展开了一场深度探讨。
南方报业AIGC创作培训基地启动仪式活动期间,举办“AIGC如何驱动传媒业再变革”主题研讨会。
AIGC如何影响传媒业?
是助力,也会带来挑战
在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教授万小军看来,AI技术的不断演进将对传媒行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当前,传媒行业主要在部分环节运用AI技术,来实现降本增效。从技术研发创新的角度,未来也可以畅想能否实现开发AI记者,去采访、摄像、交流、自动生成稿件。例如可代替危险的战地报道、灾害报道等工作,第一时间生成多媒体内容。
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教授万小军。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钟智锦则从国际传播角度谈了AI带来的影响。“AI让翻译更加便捷,客家话、闽南话等也可以实现speech to speech的翻译,对国际传播来说是利好。”但她同时提醒,AIGC也带来很多挑战,比如说深度伪造。尤其是在国际时事和重大外交议题上,如果出现深度伪造,可能引发民众恐慌。此外,社交媒体上普遍存在的机器人“水军”也会对国际传播造成干扰。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钟智锦。
广东广播电视台团委书记游渊也认同技术具有两面性。当人工智能生产的能力和媒体从业者的能力深度捆绑,一个人可能就是一个相当于5-10人团队的媒体“特战队”:既能做视频,又能做图片,还能生产新闻。但人工智能对某些行业也会带来冲击。
广东广播电视台团委书记游渊。
游渊特别提到纪录片解说。他表示,在没有AI的时代,解说员通过十年甚至更久的积累、打磨和历练,方能达到纪录片解说的能力和水平。有了AI后,大量小制作专题片和纪录片的解说被AI代替,这有可能使得一部分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失去从基础工作里磨练技艺的机会。
也有嘉宾对AI给传媒业带来的变革持乐观态度。“作为一个读者,相信一个媒体是因为我看中它的专业性、权威性、真实性和客观性,这恰恰不是AI的优势。”广告导演、电影导演张大鹏表示。
广告导演、电影导演张大鹏。
除了关心AI记者、AI主播是否会替代媒体从业人员,AI作品能否参评新闻奖也是传媒行业热议的话题。广东省记协副秘书长郝光表示,近几年广东省新闻奖评选都明确支持和鼓励运用新技术来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新闻作品参评。“下一步,我们将有计划地适时组织一些交流培训活动,并鼓励运用新技术的作品和人员来参评各类评奖活动。”
广东省记协副秘书长郝光。
如何正确拥抱AIGC?
政企校媒合作备受期待
未来已来,如何正确拥抱AIGC?与会嘉宾也分享了各自的做法和思考,并对政企校媒合作表达了期待。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助力周煜提出了冷思考。他以AI诊疗举例称,“如果用AI去分析报告,大家都接受,但如果用AI来动手术,大家打死都不干。”他认为,AI拼命地往前走的同时,也需要思考如何让公众更好地接纳它。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助理周煜。
钟智锦则提出,当前AIGC技术属于技术融合的火热阶段,但到底应用效果如何,在媒体行业可以对AIGC的传播效果进行跟踪和测评。比如,当下火热的AI主播,到底能“活”多久?它们的出现有什么样的规律?AI主播的新闻有多少人在看?与真人主播,尤其是新闻主播相比,在传播效果上到底有没有优势?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建敏。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建敏则分享了暨大在AIGC人才培养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其介绍称,暨大不仅在实践中让学生运用AI创作作品,在组织结构建设上也成立了AIGC智媒体应用研发中心,与计算机学院、网络安全学院进行合作,实现跨学科协同。同时,在课程设置上,学院成立了数字创意与智能营销传播工作坊,加大培训力度。此外,她认为,在学术科研方面,也需要运用跨学科协同的理念进行创建。
快手科技传播内容中心高级总监桂田田。
快手科技传播内容中心高级总监桂田田分享了可灵AI的经验和启发。其表示,可灵AI推出4个月,已经更新十余次。“来自行业的创作者,包括每个用户,都成为产品更新换代重要的力量。”
如何应对AIGC带来的冲击?多方协同成了与会嘉宾的一致观点。广东省公安厅新闻中心副主任周元表示:“AIGC是大势所趋,非常期待与媒体、平台和高校学者多交流,并开展一些项目合作。 ”
广东省公安厅新闻中心副主任周元。
“期望以后校媒有更多的合作模式,一起来面对AIGC的冲击。”张建敏也表示。
桂田田也介绍了快手在巴黎奥运会期间与媒体的合作案例。“让我们惊喜的是,各家媒体的创意想法差异很大。这给我们一个启发,虽然AIGC在不停迭代,但人还是核心的创作者和主导者。”
执行统筹:徐劲聪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刘兰兰
摄影:南都记者 黎湛均 梁炜培 冯宙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