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苏州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推进大会在狮山国际会议中心举办。苏州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全面启动,《苏州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应用 高水平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发布实施,提出到2027年苏州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实现突破3000亿元。
现场,中科可控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智能计算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服务平台”揭牌。苏州数据集团现场成立中国(苏州)“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联盟、苏州市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苏州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研究院。
苏州市“人工智能+制造业”创新应用中心揭牌。据介绍,该创新应用中心坐落于苏州高新区,展区超3000平方米,充分展示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和解决方案,为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提供新思路、新方向新路径。江苏省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中电数据产业集团产品中试基地、中国移动产业生态孵化中心·长三角算力网络创新基地、腾讯云工业互联网江苏总部基地同步揭牌。
在签约环节,苏州数据集团人工智能合作生态项目、《南京大学—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合作框架协议》、中国联通苏州全国级通信枢纽综合项目、“苏州市人工智能(太湖)算力中心”瑞盈算力技术服务平台、华为入驻苏州大模型训练基地、苏州工业园区(息壤) 公共算力服务平台、协鑫集团智慧能源全球研发总部、科大讯飞人工智能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等项目分批签约,为苏州发力“人工智能+”注入新动能。
大会还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年度报告(2023~2024)》《中国城市人工智能发展指数报告(2023~2024)》《苏州国际数据港先行示范区发展规划(2024-2030)》、苏州市制造业行业应用模型、中国电信星辰基础大模型+产业智能体开发平台、苏州市工业视觉检测通用大模型、苏州新一代超互联城市分布式算力底座(算网大脑)平台、数字金融苏州实验室“AI+金融”创新产品矩阵等。
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庆文表示,苏州致力于建设一座“百模千景万算”的“人工智能+”城市,将聚焦供应端,支持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芯片、传感器、算法等关键领域技术攻关;聚焦需求端,围绕研产供销、衣食住行、生老病苦等各环节,全面推进垂直大模型开发应用,重点在制造、交通、能源、教育、医疗、文旅、金融等方面突破;聚焦生态端,强化算力、数据等基础支撑,促进供需对接,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
据介绍,近年来,苏州主动融入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加速赋能千行百业提质增效,去年实现相关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已集聚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超2000家,建设智能计算中心15家,培育市级创新联合体49个,综合实力跻身全国第一梯队。当天发布的《中国城市人工智能发展指数报告(2023—2024)》显示,苏州不仅是位列全国前十、跻身前五的唯一的地级城市,而且是前五城市中,优势人工智能企业比例唯一超过60%的技术创新之城,也是智能应用位列全国前三的应用创新之城。
苏州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何宁表示,未来,苏州将继续强化基础支撑、主体创新、发展环境3大要素保障,紧抓算力、人才、协同创新、标准体系等8大重点任务,瞄准制造、科研、交通、金融、低空经济等15个重点领域持续发力,积极打造“1+15”人工智能行业应用推进体系,形成人工智能技术和行业应用交叉融合、互相促进的良好局面。到2027年,力争实现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力争引培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基础大模型1个,实现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国家级备案数突破50个,垂直领域大模型市级培育数突破300个,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添翼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