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3月29日电 (张澍楠)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期间,人工智能(AI)成为热议话题。它可以被用在哪些领域?如何更快地应用?人工智能发展又面临哪些风险?
赋能千行百业
在多位与会人士看来,人工智能将成为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自学表示,5G、6G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将是未来5到10年内数字经济的核心技术。
为什么全球都在谈从传统经济模式转向数字经济?在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举行的“科技革命‘奇点’离我们有多远”分论坛上,小i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袁辉的答案是,因为数字经济最大的生产要素不再是土地,而是数据,数据和土地最大的不同就是越用越多。
袁辉称,在整个数字经济里,真正能控制数据、让数据产生更大附加值的是算法。在人工智能里,以算法为核心的大脑认知超越了感知识别等。
从ChatGPT到Sora,近一年来大量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研究快速推进。如此环境下,人工智能可以被用在哪些领域?
袁辉认为,大模型后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没有行业和产业的分别之说,“现在人工智能就像空气和水一样,赋能千行百业”。
第四范式联合创始人兼总裁胡时伟也提到,人工智能要深入到各行各业,才能获得更好的生产力。以往通常是哪些领域里有“钉子”,大家就带着AI这把“锤子”砸哪些领域,但未来许多战略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都会出现“钉子”,反过来拉动“锤子”,也就是拉动人工智能的发展。
袁辉认为,人工智能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但每个产业都没有任何理由拒绝人工智能。他说:“今天的关键不是谁拥有人工智能最底层的技术,要想在下个阶段领先一步,那就要更快地使用人工智能。”
如何更快应用?
市场中的各方要如何更快、更好地应用人工智能?在发展人工智能过程中,什么要素是必不可缺的?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白乐夫认为,无论当下采取何种发展模式,人工智能的应用都将大幅提升劳动生产率。“不管是哪种发展模式,都要有相应的体系来适应人工智能的应用。”
就企业来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提到,当下中国的人工智能模型大多是垂直型的、应用型的。“企业要做的是找一些好的数据专家研究自身企业情况,再通过现有的大模型将其做成垂直系统来为企业服务,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满足需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张亚勤强调了人才的核心地位,并比喻当前AI的发展仅处于长跑的初期阶段,因此各方都有机会参与竞争。
澳门大学校长、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宋永华则表示,教育在AI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不同背景、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的人都应该接受AI教育,包括学校的学生也应该了解AI的基本知识。”宋永华说,大学中应该有AI的强制性必选课程:AI是什么,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有哪些道德问题需要考虑,需要考虑哪些法律问题。“不论文科还是理科都要了解AI,因为将来我们都需要使用。”
也有与会人士提到了合作的重要性。vivo首席安全官鲁京辉称,人工智能是非常典型的全球供应链行业,为了利用人工智能给消费者带来好处,必须打破一切可能的障碍,启动全球合作。
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也强调,科技创新和行业发展离不开行业合作。“无论是国家治理、国际合作还是标准制定,AI的发展都离不开行业内外的合作。”他认为,全球范围内的协作对于确保AI技术的交互性和广泛应用至关重要。
与风险控制并行
随着人工智能的演进,各种担忧也开始浮现。“工作是否会被AI取代”的声音此起彼伏,也有人担心市场正在加速进入一个还没有完全想清楚的未来。
“事情总有好坏两面,人工智能也是如此。”鲁京辉坦言,其在工作中面临的一大挑战是,人工智能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必须要在确保良好消费体验的同时保护隐私。“我们认为技术用于善意的目的是最重要的。”他说,技术好的一面往往占主导,但仍有些不良组织要恶意使用技术,这是我们需要讨论的原因。
张亚勤认为,AI发展应与风险控制并行,未来一定是人工智能和机器智能融合,风险很大但必须正视风险。
孟樸则提出了不同看法,他相信技术是人类创造的,对于AI完全替代人类的担忧并不焦虑。“我更担心的是掌握AI的人可能会利用这一优势占其他人的便宜。”
面对机器可能达到与人类相同认知能力的未来,孟樸提出了“创新合作”作为保持对人性信心的答案。他认为,人类与AI的区别在于人性,通过技术创新和合作,可以将最新的技术和教育带给所有人,从而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