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由国泓(温州)控股有限公司主办的2024科技年度论坛在北京盛大开幕。多位院士、科学家与产业界人士齐聚一堂,激发智慧的深度碰撞,奔赴科技的星辰大海。
本届论坛线上线下结合,开启全天的思想盛宴。在下午由人工智能学者、中国计算机学会科普工委执行委员、搜狐视频关注流播主高庆一住持的AI思辨圆桌上,与会嘉宾就人工智能大模型该开源还是闭源展开激辩。
三星电子中国研究院院长张代君从企业的角度对闭源表示支持,三星自身也在做闭源大模型,主要用于Device端,且更多的是把大模型放在各个Size,应用于三星的手机、端侧设备、家电设备,包括车载半导体设备等等。
对于此种观点,境成资本管理合伙人、澳门产业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向江旭认为应该“先闭后开”。他表示,选择开源并不意味着闭源没有价值,苹果IOS就是闭源的, OpenAI的ChatGPT也是闭源的。这些厂家进行创新探索突破的时候为了保护商业利益和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可以闭源,到最后假设开源社区和开源大模型都起来了,核心的竞争壁垒不是大模型本身,而是数据,这个时候也许就会逐步开源。
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北京智源研究院文澜团队成员卢志武坚定地支持开源,他表示,对于没有什么数据,但又想参与这个赛道的人来说,肯定是希望那些大厂开源一些模型出来,普罗大众可以基于这些来做微调或者行业模型,甚至是一些应用,至少普通人也有机会。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院长薛澜则表示,是否开源需要充分权衡利弊:“利是推动技术进步,让更多的人开发这项技术造福人类,弊就是安全的风险,需要在这其中进行权衡。”他提出,也可以依靠专利制度,达成有限度的开源。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协原副主席、国际核能院院士张勤对此也表示赞同。“从纯技术的角度开源最好,大家可以避免做很多重复的劳动,不管是算法、软件代码的实现还是数据,但开源也会使产业化的工作没有动力。”张勤认为,开源和闭源二者可能都有存在的必要,这两大类应该是一种互动,同时竞合的关系,最后推动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