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生成式AI

Adobe多收了三五斗,但AI阴影未消

作者:虎嗅APP发布时间:2024-06-19

出品|虎嗅商业消费组

作者|苗正卿

题图|视觉中国

Sora的高歌猛进,除了让缺乏创意的导演和平庸剪辑师们瑟瑟发抖,也让传统图像、视频工具软件巨头焦虑陡增。

拥有Photoshop、Premiere、After Effects等产品的Adobe正是其中之一。

在2024年2月15日OpenAI发布Sora后,Adobe的好日子似乎就结束了:在2月初,Adobe的股价尚为638.25美元/股,仅仅3个月后的5月31日,其收盘价为444.76美元/股,跌幅达到30.3%。作为对比,整个2023年Adobe的股价涨幅约为77%,是创意软件领域涨势最好的公司之一。

6月14日凌晨,Adobe公布了截至5月31日的季度财报。这是一份被外界广泛关注的财报:人们很好奇面对Sora等“次世代”玩家,Adobe“起大早赶晚集”式的“AI防御计划”能否奏效?以及Adobe是会像柯达、诺基亚一样被新浪潮掀翻在滩涂,抑或像曾经的IBM一般大象起舞?

从财报数据看,Adobe的表现超过此前分析师预期:在收入端,季度内Adobe总销售额同比增长近10%至53.1亿美元,这也是Adobe疫情以来季度最佳收入表现;在利润方面,季度内Adobe非GAAP净利润同比增长约13%至20.2亿美元。

相比于“赚钱了么?”,外界更关心Adobe的钱怎么赚的——到底有多少收入和AI有关。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Adobe高管重点描述了Adobe所推出生成式AI大模型Firefly的情况,Firefly被嵌入到了包括Photoshop在内的多个Adobe软件之中,并以“可调用模块”的形态面向用户;以及Adobe在文档云业务中,也加入了新的AI工具,Adobe在Reader和Acrobat等软件中,嵌入了一款可以帮助用户直接分析PDF和其他格式文档的AI助手。

按照Adobe高层的分析,这些针对AI能力的动作,确实提振了Adobe业绩:文档云业务部门季度新增销售额超过1.6亿美元,这是这一部门近期最快增幅;而疫情以来最佳季度收入表现,也被Adobe高层解读为用户在为Adobe的AI产品买单。

从股价表现上看,Adobe在AI上的表现,得到了积极反馈:6月14日,Adobe收盘价达到524.545美元/股,涨幅超过14.3%。

但Adobe的烦恼真的离去了么?

其实没有。

“AI新世代”中正在凭借AI能力,对Adobe市场份额跃跃欲试的不只是Sora,还有Midjourney和Stability AI等;而Adobe的传统对手Canva(可画)在AI领域狠狠发力,不仅早已推出了Magic Write等内置工具,更推出了人工智能设计平台Magic Studio。

而更深层的危机是,随着Adobe意识到“AI将决定公司命运”,这家公司在发力AI这件事上,正在因为焦躁急迫而引发“动作变形”。

比如,在Adobe近期更新的用户协议中,Adobe要求用户给予更大的权限,以方便AI工具的使用。但这已经引起了一些艺术家和普通用户对于“数据隐私”的不满。

而为了训练大模型,Adobe近一年曾多次暗示,可能需要把用户作品作为训练要素。比如,在近期的更新条款中,Adobe委婉地表达可能需要通过机器学习相关技术,对用户的作品进行分析。

在X等平台上,近期已经有艺术家公开拒绝使用Adobe产品。为了平息舆论,Adobe不得不针对人工智能产品相关事宜写了一篇说明型博客。

起了大早,赶了晚集

Adobe其实早已意识到AI对于创意软件赛道的机遇和冲击。

2016年,在美国圣地亚哥 Adobe MAX 大会上,Adobe发布了一款AI工具Adobe Sensei。

你几乎可以在这款产品上,看到今天 Adobe AI路线的所有影子:嵌入核心软件产品中、基于既有海量作品进行培训、做既有产品的AI升级而非颠覆……

在2016年这场活动上,Adobe高层曾兴致勃勃地当场展示Adobe Sensei的功能:比如它已经可以智能识别出照片里的天空、草地,并允许用户一键选中草地并整体删除;它也有视频相关功能,比如可以根据用户的粗剪片子自动匹配最适合的特效。

但两个因素,拖延了Adobe在AI上的奔跑速度:其一,对于未来的AI产品到底该服务艺术家还是服务普通用户,Adobe内部一直有不同声音;其二,2016年的Adobe正在面临另一场转型——SaaS化。

其实Adobe的剧本,并不是一个“慵懒迟钝的老家伙,慢吞吞被新生代取而代之”的故事。

在1982年创立后,Adobe几乎把握住了每一场风口,并且总能迅速转型生存下去。在1986年上市后,Adobe很快成为创意软件赛道的巨人,并长期拥有超过20%的市场份额。

如果把视线拉回2016年,当时Adobe正在解决的当务之急是SaaS化这件事。当时Adobe CEO Shantanu Narayen公开场合最多提及的词是“云端”。

在SaaS化之前,Adobe的核心商业模型是基于“卖光盘”(或出售激活码)去完成用户付费。而从2007年开始,这种模式已经在遭遇挑战,一方面在新兴市场,基于光盘等形态的付费模式商业化率迟迟难以爆炸式提高;另一方面,InVision等新兴对手,已经把订阅功能移至互联网。

Adobe几乎用了将近十年时间去打这场SaaS战,从结果看它成功了:在2016年前后,Adobe只是一家年收入60~70亿美元左右的公司,而在完成SaaS化后,2021年,Adobe创下了公司有史以来的收入记录,年收入超过157.9亿美元。

正是基于这场SaaS化改革,Adobe的江湖地位越发稳固,到了2022年,Adobe市场份额超过27.9%——在面对InVision这波对手的挑战中,Adobe活了下来并进化成更先进的样子。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这段Adobe推动SaaS化改革的周期,也是行业内关键的AI转型周期。但Adobe并没有拿出在SaaS化改革上投入的资源,同等投入到AI转型之中。

一个明显的例证是,在Adobe Sensei发布后数年间,Adobe并没有推出现象级或公司战略级的AI类产品。

直到2023年3月Adobe 推出了 Firefly。但这更像是针对市场的紧急应对:2022~2023年,围绕图像的生成式AI产品开始变多。在2023年有分析师在分析Adobe 业绩是直接指出,如果Adobe不跟进AI产品,用户很快会被其他厂商分流。

摆在Adobe面前的难点是:在AI世界,一切变化太快了。这是此前创意软件世界、SaaS世界未曾有过的生态。

和SaaS市场十年打赢持久战不同,AI赛道的对手迅速增多,并快速迭代。随着Sora等产品加入战局,Adobe正在陷入“家被偷袭”的境地——几乎在Adobe所有软件覆盖的创意领域,截至2024年初都已经出现了相应的AI产品。

Sora的出现,让Adobe不得不提速转型,并重新进行资源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2年下半年,Adobe原本是想通过收购进一步扩展在SaaS领域的边界:当时Adobe准备斥资200 亿美元收购在线设计协作工具平台 Figma Inc,如果成功这将是Adobe公司史上最大收购案。

当时,分析师普遍认为Adobe试图通过收购切入在线办公市场,并把自己在创意软件和SaaS上的优势渗透其中。

在2024年一季度,这一收购被Adobe终止,这里面有政策相关因素(英美市场反垄断相关调查),但也有Adobe新战略布局的考量。

终止收购后,Adobe的资源向Firefly大幅度倾斜。据悉,Adobe几乎把所有的公司数据库都向Firefly开放,并在2024年一季度发布了Firefly重大升级,并将其嵌入到所有核心产品之中。

从最新季度财报发布后股价表现和分析师反馈看,押注AI的Adobe缓了一口气。

眼下,Adobe正在寻求外力帮助。

一方面,Adob已经和微软、苹果等公司构建了合作伙伴关系,试图通过协作与联动,扩大在AI领域声量;另一方面,Adobe也在与英伟达等厂商合作,试图推出3D模型上新的解决方案。

不过,Adobe依然缺少一款在AI时代诸如Potoshop或PDF这样的符号型产品,它还没有真正把AI机遇“入袋为安”。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虎嗅APP


Copyright © 2025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