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由通信世界全媒体主办的以“AI新生态,新质向未来”为主题的“2025 ICT行业趋势年会”在北京召开。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以《聚数转型 汇智创新》为题发表了演讲,他认为,端侧大模型+嵌入OS的智能体打造的AI手机,可以显著释放UGC的创意,增强用户体验,催生5G新应用和激活万亿元规模的手机和PC产业,2025年将有可能开启AI终端元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邬贺铨
2025年将开启智能体元年
从2024年开始,智能体成为热门话题。智能体本身可接受自然语言命令,通过在在大模型上开发智能体,打造具有和场景互动的具有初步思维链的“小程序”,从而使智能体具有记忆、规划、调用工具并执行任务的能力。
邬贺铨表示,人工智能在基础大模型、数据和算力的加持下产生了一些场景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并进一步推动大模型作为端侧大模型下沉到终端。大模型的上云,大模型从单模态向多模态的发展,以及智能体的出现,将硬件、软件能力合在一起,在物理实体上成为具身智能。
基础大模型是海量知识库组成的大脑,可以对其进行提问,也可以对其下达任务,它可以自动完成。智能体是记录和模拟用户在各类操作终端上的人机交互行为,代替人自动完成重复、标准的工作。
邬贺铨认为,大模型目前还有很多不足,比如大模型作为Copilot(助手),快思考有广度缺深度欠精准;大模型回答的质量取决于提问的水平或对任务的精确描述;工程/医疗等领域未经实验/临床实践,书本知识难成感悟;对特定任务,基础大模型的大而全不仅大材小用且低效。
2025年将开启AI终端元年
IDC预测,截止到2026年,中国市场近50%的终端设备的处理器将带有AI引擎技术。
据Canalys报告,全球AI手机占智能手机出货从2024年的16%到2028年的54%。可以说,2025年将成为AI终端的元年。
2025年将开启
我国数据资源建设元年
IDC预测2024~2028年,全球数据量从159.2~ 384.6ZB,年复合增长率为24.4%。2023年我国生产数据32.85ZB, 占全球25.6%。增速22.44%,但存储数据不到3%。
2025年将是我国数据资源建设的元年,但一方面要规范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语料库和重点行业数据库以及可信数据空间等;另一方面要推进数据产权和数据价值的认定,开发数据流通的监管技术等。
邬贺铨介绍,国家数据资源建设面临三大挑战。
一是中文开源语料库不足,依赖国外语料库有价值观对齐风险。中国工业门类全规模大,工业数据全球最多,但企业间不共享,工业数据68%未被利用。
二是原生数据的获得成本高,用AI自身迭代衍生可合成数据,但因“近亲繁殖 ”导致模型崩溃风险,训练数据中需保持10%~20%原始数据。
三是行业数据清洗标注需较高专业知识,可利用AI来生成、标注和编目,需严格管控质量。
2025年将开启
可信数据空间建设元年
邬贺铨指出,2025年也是可信数据空间建设的元年。
为何要建设可信数据空间?数据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但很多中小企业缺乏数据,很多大企业有数据,但不会用或者不敢用,需要建设可信数据空间解决这类问题。
可以将可信数据空间看成有围场的“数据沙箱”,数据提供方把数据放进去,甚至是加密放进去,约定使用方参与。
邬贺铨在演讲中分享了可信数据空间的八个功能:提供数据源认证和接入身份认证;提供数据资源目录;对敏感数据过滤;提供数据格式和协议转换;提供数据挖掘工具;构建“数据沙箱”支持解密计算;提供数据安全的保护和跨境合规管理;如果数据是有偿利用的,还提供数据交易清算结算服务。
目前,国家数据局积极推动可信数据空间建设,将在2028年建成100个。因此,2025年也将有可能成为可信数据空间建设的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