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4月17日(记者 陈美)又有国资平台做基石投资人了。
近日,“AIGC概念股”出门问问启动招股,引入中关村国际及经开聚智作为基石投资者,而这两大基石投资人均与北京地方国资平台有关。
根据公告,中关村国际将认购800万美元,约6260万港元;经开聚智认购人民币3000万元,约3240万港元。
北京两大国资平台投资出门问问
财联社创投通-执中数据显示,出门问问成立于2012年,早期业务领域是传统的AIoT(智能设备及其他配件)。
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3年,出门问问开始向AI软件解决方案领域转型,在该领域分别实现营收5951万港元、3.02亿元、3.43亿元。其中AIGC解决方案,从2021年的682万元,占比1.7%,增长至2023年的1.17亿元,占比为23.3%。
而以前的传统老业务AIoT,则从2021年的3.38亿元,占比85%,下滑至2023年的1.63亿元,占比为32.3%。
基于这样的转变,两大国资平台重金投了出门问问。股权穿透显示,投资800万美元的中关村国际,是中关村发展集团的全资附属公司,而中关村发展集团是北京市政府成立的国有企业。
另一家投3000万元的经开聚智,是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财政局旗下高新园开发公司持有的公司。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出门问问已与南京经开区有很深联系。在江苏省和南京市公布的2023独角兽、瞪羚企业名单中,出门问问已入围其中。截至目前,已有包括出门问问在内的400多家AI企业,落户南京经开区。
在3月最新发布的《南京市推进算力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中,南京提出:到2025年,算力产业规模突破3500亿元。同时,打造丰富的应用场景,围绕工业、金融、医疗、交通、能源、教育、文旅、电商等领域,培育示范应用项目。
对应的,出门问问也开始在消费电子、金融、保险、地产等场景进行探索。由此,南京经开区旗下平台做出门问问的基石投资人,应该符合当地政府的产业发展方向。
北京火力全开投资AI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对AI产业,北京是火力全开,不仅真金白银做基石投资人,而且成立了专项基金投资AI产业。
今年年初,北京国资投资就开始有大动作,成立4只产投基金,其中一只是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这只基金出资规模100亿元,管理合伙人为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北京京国管置业、北京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有限合伙)。
值得一提的是,这只刚刚成立的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在今年已三次出手,分别投了国内大模型领军企业之一的智谱AI、面壁智能,和AI安全基础设施商莱智慧。
另一只主力投资AI产业的基金代表,则是成立于2023年2月的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简称,北京高精尖基金)。成立1年多时间里,该基金已投了40余个AI领域项目,投资金额超20亿元。
北京高精尖基金成立的目标,就是加强北京高精尖产业“十四五”规划重点行业投资布局,全力服务北京打造AI产业高地。目前,该基金培育了格灵深瞳、摩尔线程、智谱华章、云天励飞、驭势科技、柏睿数据、中交兴路、晶视智能等一批AI企业。
一位北京硬科技领域投资人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各个城市都在发力AI、数字经济,尤其是北京、深圳、上海、杭州等城市。深圳、杭州等区域拥有好的互联网公司,具有产业发展优势,但从原发性技术研究来看,北京还是占据优势。
“一方面,以清华为代表的高校成了AI创业公司的摇篮,这里有“清华学堂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姚班),曾走出过多位学子,创立过旷视科技等企业;另一方面,清华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THUNLP)也培养出很多人才。比如深言科技、面壁智能的创始人均来自该实验室。”
据不完全统计,在这波大模型创业潮中,2019年至今成立的新公司创始人几乎清一色来自清华大学,包括月之暗面的杨植鳞、百川智能的王小川、衔远科技的周伯文、MiniMax的闫俊杰、西湖心辰的蓝振忠、智谱AI的唐杰等。
在该投资人看来,与其他城市相比,北京旨在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即以基础研究、人才培养、高层次学术交流为核心的科研基地,以求在大模型爆发的技术迭代中,培养AI研究领域第一梯队。
(科创板日报记者 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