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阿妮尔)“人工智能不是万能的,但在人工智能广泛渗透、智能化时代扑面而来的今天,不学习、不了解、不拥抱人工智能,是万万不能的。”近日,南京大学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正式开课。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著名学者,南京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谭铁牛以“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与发展态势”为题,为近4000名本科新生开授该课程第一讲。
“计算思维、数字意识、智能理念,是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的基本素养和必备素质。”关于人工智能如何赋能科研范式变革,谭铁牛说。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和机器人自动化在科学发现周期中通过提高数据处理、访问和推理的能力来加速和丰富科学发现各个阶段。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奔涌的时代潮流,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业发展等各角度来看,加强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正当其时。
近年来,人工智能成为“全民热词”。近两个小时的课程中,人工智能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人工智能的未来图景也清晰可见。“人工智能领域的炒作时有发生,比如人工智能系统的智能水平即将全面超越人类水平,两年内将实现通用人工智能,‘机器换人’会让所有人下岗失业……”谭铁牛为大家列出满屏谣言,并幽默地表示:“上这门课,你们不会那么容易被忽悠。”他希望新生既看到人工智能引领新一代技术变革的趋势,也要冷静客观看待种种挑战。
据介绍,今年2月,南京大学决定全面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启动建设“1+X+Y”三层次“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体系”,以1门必修的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X门人工智能素养课和Y门各学科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前沿拓展课为基础,与科研机构、产业企业联合打造合作育人平台,创设各类实践应用场景,构建大学阶段递进式、全周期人工智能素养教育教学体系,实现在南大“人人可学AI”“处处可学AI”“时时可学AI”。
2024年秋季学期,南京大学集结多位人工智能领域以及交叉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将围绕机器学习、神经网络、机器视觉、自然语言、大模型、人机博弈、智能语音等内容逐步深入推进,为学生展开一幅完整而精细的人工智能研究图景,此外,还有“人文远观:人工智能与人类社会”等人文探讨。课程将通过小班实践等方式,与人工智能领域头部企业深化校企合作,结合学科和学生特点,开展多层次的实践和体验,帮助学生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运用智能思维看待问题的理念,形成对人工智能技术全面而准确的认知。
“站在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时代潮头,于拥抱和完善人工智能的领域中,理工学子奋勇争先,文科学子也大有可为。”南京大学2024级行知书院新生戴俊豪说,希望通过学习和拥抱人工智能弥补自身局限,洞见社会动向,并在医治人工智能所带来的“病症”中完善自身能力,遇见更好的自己。
作者:阿妮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