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春堡:人工智能的深入发展,需要注重夯实基础和布局,从热潮走向理性和秩序
改革创新
★★★★★
近两年,以大模型为主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热浪滚滚,相关投资和研发如火如荼,产业化和应用前景乐观可期。人工智能的探索和实践启示我们,要将AI发展好、利用好,巩固和扩大人工智能及其产业发展的势头,需要扎实的基础布局,人机关系趋势的预见,推进AI的国际合作。
一、夯实基础和合理布局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使人工智能的研发、产业化和应用,呈现空前活跃的局面。人工智能及其产业走向成熟和规模,尚需夯实基础,合理布局。
智能产业丰富了数智经济内涵。在AI大模型出现前,数智经济发展多以新一代通信技术驱动为主,明显推动了平台发展方式,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和数据支撑的平台,使人们共享机会、资源和过程,扩大了资源的配置效率,注重物品使用而不必样样拥有,省去不必要的投资,具有均衡发展的趋势;生成式人工智能兴起后,从AI模型到智能体的发展,正在推进智能发展方式,即以人工智能等智能系统,生产巨量和优质的产品和服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智能发展和平台发展有利于共同推进生态发展方式,将会形成以轻资产为主,信息占比越来越大、物质和能量占比相对减少的发展态势,从而减少对能源、自然的开发,减轻生态和地球的重负,使人与自然持续和谐的共生共存,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夯实智能产业的基础。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需要两个基础:一是研发基础。数智经济初期,强调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区块链、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各项技术的研发和融合,以及这些通用技术形成的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应用形式,促进了产业数字化。当人工智能产业在数智经济中的分量日益突显,我们开始强调AI大模型、行业模型、业务模型和智能体、机器人的研发,这些研发直接关系到智能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应用趋势。目前我国对AI各种方式或载体的研发,处于世界前列,但在核心技术和基础研究方面仍有差距。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数智经济初期,我国强调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以及数字平台建设,积极布局数智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数据的资源、资本和要素的性质,为数智经济发展提供广泛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现在人工智能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赋予了推动数智经济和智能社会建设的关键角色,而且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需要更新、升级和扩展现有的数智基础设施,包括硬件设备和网络环境,突出算力中心建设,强化数据质量,通过持续学习、实践和优化以提升算法水平。同时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突破共性的智能技术,那样才能够广泛地支持企业和社会的智能化系统,积极促进智能化转型。
智能产业发展方式和布局。生成式AI以来,数智经济发展有了新的方式或载体,目前它们还处于深入研发和扎实固基之中,但研发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为了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对人工智能的各种方式和载体合理布局。
一是重点发展几家通用大模型,提高我国AI技术竞争力。大模型在技术和理论上展现出强大能力,具有通识和泛化的优势,可为各个领域赋能并带来机遇,是重塑人类社会的重要因素。但是,通用大模型需要的参数规模大,算力规模大,在遇到数据瓶颈、算力瓶颈的情况下,走到无尽的前沿,难以预测时间、投入、进展、突破、风险。按照杨植麟的理解,Open AI新近发布的o1模型,就是在天然数据不够用时,用较好的基础模型来强化学习,创造出很多非天然数据,提高数据质量和计算效率,进而产生更深入的思考和推理,创新了一种范式。(1)深入研发通用大模型,需要不断挑战,奔向通用人工智能的目标。因美国对我国AI技术的出口限制,我国必须发展自身的通用大模型。但搞大模型研发的企业不必过多,这样宏观上就会减少数据和算力投入,降低成本,还可在AI大模型的探索中把技术风险控制到最小范围。目前,大模型已进入手机、电脑等各种终端,我国的baichuan3、智谱glm-4、腾讯混元、通义千问2.1、文心一言4.0、华为盘古、月之暗面的Kimi、抖音的豆包、秘塔AI、可灵AI等大模型,通过输入处理、分词和解析、上下文理解、知识检索、生成回答、优化和迭代等多种方式,及时地解释和解决日常工作、生产、生活、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已在不同程度地赋能各行各业。最近有专家认为,现在的产品很大程度由模型能力决定,要把产品和模型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思考。比如产品上想做一个功能,背后需要对应模型能力的支撑。有企业家强调大模型赋能智能体,其实践意义更大,应用前景广阔。
二是大力发展行业模型和业务模型,发挥我国产业齐全和技术应用的优势。如果说通用大模型具有理论基础和应用泛化的特点,那么行业模型或垂直模型本质上就是解决方案。从用户在乎产品而非技术的实际出发,尽快把技术转化成产品,才有利解决问题。行业大模型提供的不仅是产品和工具,还有定制服务与支持,需要大客户参与共建。一方面,企业为提升竞争力和智能化转型,满足市场需求,想将数据转化为核心驱动,主动寻找最佳模型;另一方面,AI技术公司也在选择对人工智能提升发展质量有需求的特定行业、企业、产业开展合作,利用企业的海量数据和丰富场景等资源,开展针对性的技术创新。需求方和研发方结合,共同深耕 “人工智能+行业\产业\企业”,利用专业数据或私有数据、特色场景等独特资源,对模型定制调整和优化,有利于避免企业数据泄漏,推动行业模型技术的商业化落地,会让成果较快进入相关行业、产业和企业的应用,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开辟和拓展市场,产生价值,提振信心。
三是把智能体和机器人作为智能发展的重点,培植和壮大智能产业。这就需要以应用为导向,推动智能技术产业化。智能体能够自主感知环境、做出决策并精准执行,智能体可以是一个程序、一个系统或是一个机器人。智能体特别是机器人体现各种现代技术的综合集成,融合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仿生等新科技新产业,是衡量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我们要针对不同的智能体和机器人,开辟针对性的防控和避险之路,比如,家用机器人要有很强的隐私保护,企业用的机器人要避免技术和商业数据泄漏,社会用的智能体和机器人要保障老弱病残都能方便使用,避免数据歧视,从而推进数智经济健康发展。现在的智能机器人正在由工业领域全面渗透到农业、医疗、康复、家政、能源、安全应急等领域。
智能产业的基础和布局,是顶层设计和市场运行结合的过程,反映了传统经济向数智经济的深度转型,目的在于促进智能技术、智能产业和数智经济的理性和有序发展。经过几年的基础研发和设施布局后,有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机械为主的工业时代,将逐渐过渡到以智能体、机器人为主的数智时代,智能产业改变世界的面貌将会令人耳目一新。
二、人机关系和工作趋势
人工智能从研发进入产业,显示了新质生产力的锐气,动摇着传统生产方式,塑造着新的经济和社会。随着劳动者与智能机器人协同演进,人的劳动趋势和工作方式,会渐进发生积极变化。
人工智能引发生产力变革。人工智能技术革命对产业变革具有深远影响。特别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各种新式工具进入产业,以及智能技术不断增强人的能力,引发生产力内在变化。机器和智能机器人代表着不同时代的工具,虽然都在减轻劳动者的负担,改变着人的劳动条件,但过去机器在劳动中代替的是人的部分体能,而智能机器人在劳动中还将代替人的部分智能。加之数据作为劳动对象的新构成,通过数智技术的作用,使生产力三要素更加紧凑,明显提高了生产力的整体素质,这是推动经济社会形态升级的真正动力。
人机协同提升劳动者地位。以前劳动者作为活的因素,站立在机器旁,跟随流水线作业,支配着整个生产现场,体现人的劳动价值。现在人工智能为机器安装上大脑,让机器变成机器人,提高了机器的性能和效率,特别是AI大模型赋能机器人,使机器人具有通用能力,它的感知更细腻、决策更智能、执行更精准,这样的智能机器人能够支配生产现象,人就有可能跳脱生产现场。机器人作为工具兼有劳动力的性质,就会逐渐取代人的部分劳动岗位,从而推高人在劳动中的地位,使人既可以和机器人合作协同,也可以对生产中的更多机器人通过设施予以总揽总控。过去车间、工厂等劳动场所,为工人布置的灯光、座椅、工作服、饮水饮食盒具、班组管理设备和劳动条件,变得没必要了。许多无灯车间、无灯生产线,甚至无人车间、无人工厂将不断涌现。
人工智能取代劳动岗位的节奏。机器取代劳动岗位与人工智能的取代不同。机器取代一些岗位后,人和机器的劳动力和工具定位没变,仍需工人辅助生产,值守车间生产线,把控生产现场;智能机器人取代劳动岗位,机器人侪身劳动者队伍,至少成了准劳动力。人和机器人都是劳动力,必然引发新的劳动分工,人将更多从事管理、监控、决策等脑力劳动,不用更多工人随着机器流水线在各环节作业;机器人也将更多在生产现场参与“体力”劳动和现场管控。
机器人在生产现场取代人力会有几个步骤:一是人工智能取代急难险重脏的工作。尤其是取代危险性大的任务,这是人们不愿做的工作,能够减少人的不必要风险和牺牲,现在已经大量取代这样的岗位。二是人工智能取代重复和乏味的工作。取代的过程中也会补充一些适合智能产业的新岗位新职业,这就需要一定数量的人工智能研发和应用人才。占补平衡会有时间差,还需对职工培训数智技术和相关业务后重新上岗,还需学校适应新的需求,增设相关专业、培养专门人才,向人工智能产业输送。三是人工智能取代人越来越多,而补充越来越少。这种趋势如同喇叭口,越来越大,这就要从根本上摆脱工业生产的模式,包括职业和岗位设置、生产和工作方式,开辟人类参与智能生产发展的崭新工作途径和方式,养成新的生产方式和工作习惯。
开辟新的工作途径和方式。科技一次次挤压人类的劳动就业空间,但经过调整、变革和转折,人类永远会有工作,而且会越来越好、越来越轻松。随着人工智能越来越多地取代人力,人们劳动的精神比重上升、体力比重下降。对于人口大国来说,需要抓住取代岗位数量不多的最佳窗口期,尽早探索人类从事创作、创意、创新、创造等精神、文化、科技、休闲等活动,把人类引导到参与社会活动、环境保护、精神文明建设、家庭劳动、公益活动等方面。未来人们从事较多的脑力劳动,时间和地点会相对自由,再无以往那样的劳动就业压力。人们可根据各自兴趣和爱好,选择参与人机协作、传统车间、瓜果菜园、手工艺术、健身锻炼等不同形式的体力劳动或活动,使劳动变得快乐和需要,使体力和脑力得以协调,愉悦身心。同时,工作和生活的界限会逐渐模糊,工作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新的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差异会缩小。贯穿人们工作和生活的终身学习,将把人类引向自由和自身的全面发展。
人机关系连锁改变人的关系。为优化人类工作方式,未来很可能取决于我们同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协同工作能力,包括人机合作的应用场景、借助技术的人机交互、产业发展的人机融合、人机共生的思考、人机数融合的决策过程。随着人机关系在每个阶段的变化和升级,必然相应地影响和带动人们之间的关系变化。比如,人的工作权益和分配会更趋平等,人们之间的隐私保护更为必要,休闲娱乐的互动会更加频繁,人们的地理界限更显模糊,人们协同合作变得简单,虚拟与实体的关系成为常态,还会存在自然人、机器人和数字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人机关系催生相应分配制度。随着以后机器人越多地取代人的劳动岗位,越需尽快消除人们对就业和生活的担忧,分配制度的探索和变革将会逐渐展开。未来将会遵循机器人研发制造者、投资和管理者、人机协作在岗者的特点,坚持激励效率和兼顾公平的原则,发挥税收、福利等杠杆作用,从政府、企业和用人单位等角度,变革分配方式。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已为许多国家接受,数智经济条件下的均衡发展、共同富裕将会成为人们奔赴的方向。比如,针对机器人使用的数据、技术等大多具有的社会属性,政府会向这些方面征税收费,通过多次分配,将效率和公平结合起来。不少专家认为,未来人们将会有一个基本收入以保障基本生活。马斯克多次预测,随着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将进入一个不需要通过传统工作来获取收入的新时代,而是通过社会整体的生产力提升,实现人人享受高收入的愿景。(2)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提出“全民基本收入”,就是将对企业和土地征税所得,分配给所有公民,形成保障每个人基本生活的经济安全网,确保所有人都能分享到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3)。随着新质生产力的持续推动作用,生产关系会在变革中产生适应的分配制度。
三、万物智联和全球合作
以AI大模型为主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已成为数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为了共享大模型技术,推动标准化发展,需要全球互动、国际合作,致力于以人为本,智能向善,造福人类。
数智经济的世界性。数智技术、万物智联、平台市场等因素,决定了数智经济不是孤立的,无论哪个国家出现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上的重大风险,都会影响数智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这反映了数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但是,人类不会被动地接受完全由客观塑造的世界,我们可通过广泛的合作,将人的意志和愿望贯彻到数智经济社会发展中,促进多边合作,共同防范风险,实施共商共建共享,以发挥人类主观适应客观的能动作用。
全球合作的曲折艰难。历史上以资本、贸易和跨国公司为要素的全球化,已扩展到今天以经济、文化、社会等内容的国际合作,并成为全球化发展不可抗拒的趋势。面对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各国拥抱机遇,开展竞合,应对风险,推动进步。然而,在万物智联背景下的国际竞合关系,先是遭遇逆全球化,接着出现狭隘国际合作的阻力,美国联合盟友,加大对外封锁,试图影响乃至主导人工智能的全球发展进程与方向。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的《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虽然获得通过,但要真正实现AI合作,还需各国的战略担当和宽阔胸怀,需要国际组织协调各方,调动各方积极性,从不同方面协同治理。
AI危险大于核武器。要认识人类与AI的竞争会大过传统的国家之间、人群之间的竞争乃至战争。马斯克警示“人工智能比核武器更危险”。(4)与核武器相比,AI技术更容易被广泛获取和使用,会带来被滥用的风险。霍金认为,人工智能一旦脱离束缚,以不断加速的状态重新设计自身,人类因受到漫长的生物进化限制,将无法与之竞争,从而被取代。(5)不久前,东京一家AI公司透露,AI竟偷偷重写自己的代码,以延长处理时间问题,这令人们大吃一惊。(6)因此,要防止AI利用人性弱点、国家矛盾,掌控和毁灭人类。现实中有些国家冲突,战争激烈,兵士死伤,生灵涂碳,AI“立功”。其实AI已不是单纯的武器,它已有对战场感知、监测、辅助决策和执行的智能,冲突各方都在利用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打击对方,这是一种令人复杂的关系,人与人工智能,谁在战胜谁?人类应当清醒和深思这些带有深层次的问题。马斯克认为,“人工智能应该被训练成追求真实,而非迎合政治正确。因为政治正确往往掩盖了真实,那就意味着你在撒谎,我认为这将会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7)建议国家、区域性组织和世界性组织都应不定期地接受有关方面汇总的AI超越人类智商和意识、控制人的苗头和倾向,以及将AI用于战争等重大风险和安全问题,对其发展慎重把关,正确决策,督促监管,确保人工智能发展的安全、放心、可信赖、可持续。
构建AI全球标准。要突破各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差异,跨越不同的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共同制定大模型技术的标准和规则,确立AI技术伦理,特别是算法伦理,坚持立法先行,着眼于人类共同命运和共同利益,严格遵守隐私和数据保护法规,促进AI规范发展。“日本亚洲成长研究所所长戴二彪说,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利用需要建立符合人类利益的规则,而制定规则不是一小部分发达国家的专利,所有国家都应参与,中国主提的国际合作决议显示出中国对全球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的大国责任感和重要引领作用。”(8)要通过国际合作,共享经验和资源,促进技术交流和标准的制定;要通过参与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方式,加强与国际科技创新体系的对接和融合;要通过全球在认知、政策和举措的协调和合作,将AI的发展重点放在应对自然灾害、健康医疗、民生福祉和经济社会发展中,而不是在武器、战争、军事等伤害人类自身的方面。
应用AI促进均衡发展。发展AI产业需要开放创新的生态,通过AI应用而普惠世界。比如通过共商共建共享方式,将AI研发和应用项目延伸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又要吸引外资企业和研发机构到我国来做AI的投资和创业。发达国家和AI技术先进国家要为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提供AI的技术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物资援助,防止国家间形成和扩大数字鸿沟,通过举办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大赛等活动,使各国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的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通过AI的广泛应用带动世界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
总之,人工智能的深入发展,需要注重夯实基础和布局,从热潮走向理性和秩序;需要预见机器人取代劳动力的趋势和可能,在适应人机协同中探索人的工作新途径新方式;需要加强AI发展的国际合作,将其正能量发挥到极大并将其负面影响压缩到极小。在扣除AI探索和挫折中的学费以及部分正负作用抵消后,确保我们仍能拥有较多获得、幸福和进步,这才是发展AI产业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Kimi创始人杨植麟最新分享:关于OpenAI o1新范式的深度思考,https://finance.sina.cn/2024-09-15/detail-incpevzs4155600.d.html
(2)马斯克:未来不是全民拥有基本收入,而是全民拥有高收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1887341847145874&wfr=spider&for=pc小贱科技Ihh磿,2023-11-07
(3)人工智能时代下,社会分配体制会怎么改变?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40545813
(4)人工智能监管:特斯拉CEO马斯克的警示,人工智能比核弹更危险,https://news.sohu.com/a/740692098_433212
(5)霍金GMIC演讲:AI或终结人类文明https://www.sohu.com/a/137874554_679214
(6)AI令人意外地自行修改代码以延长运行时间!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7515517302075166&wfr=spider&for=pc 新浪财经,2024-08-16
(7)马斯克:AI时代人人高收入,不需要工作,商品服务不再短缺,可能性80%,万博新经济观察 2024-05-29
(8)新华网综http://www.xinhuanet.com/tech/20240705/2d29fabaee2d4277aa46c8878687dc5e/c.html ,2024-07-5
【邵春堡:长安街读书会成员、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副理事长】
注:授权发布,本文已择优收录至“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日报、重庆日报、新华网、央视频、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视界、北京时间、澎湃政务、凤凰新闻客户端“长安街读书会”专栏同步),转载须统一注明“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出处和作者。
责编:邱诗懿;初审:陈佳妮、许雪靖;复审:李雨凡、程子茜
长安街直播
长安街读书会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励支持下发起成立,旨在继承总理遗志,践行全民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习、养才、报国。现有千余位成员主要来自长安街附近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中青年干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员、全国党代表、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等喜文好书之士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高端智库负责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机构的资深出版人学者等。新时代坚持用读书讲政治,积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现正面向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各省市县(区)等所在的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单位部门联合开展相关党建阅读学习活动。近日,经相关部门批准,已正式同意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中央组织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证监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共青团中央等定点帮扶地的有关单位加入“长安街读书会”党建阅读合作机制,并联合承办“长安街读书会”系列读书学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