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AI大模型|新能源

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代表委员这样说

作者:中国低碳网发布时间:2024-03-22

原标题: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代表委员这样说

3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从2023年9月被首次提出后便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热词”。今年全国两会,新质生产力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也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那么,对于生态环境领域产业界的代表委员来说,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这一内涵?如何做好发展新质生产力这篇大文章?

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

作为一名27年专注工业节能减排的“环保老兵”,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昆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怀平现场聆听总书记的讲话后倍感振奋,也深感责任重大。

“‘新质生产力’成为两会的高频词。我理解新质生产力是指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手段,实现生产力的质的提升和飞跃。新质生产力本质是绿色生产力,其特点是创新,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刘怀平指出,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主动作为。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昆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怀平

刘怀平介绍,2023年,企业制定了三年发展战略——“3E战略”(2023-2025),明确了“从传统环保运维向全产线智慧运维拓展、从环保技术向全流程节能减排技术拓展、从钢铁行业向全领域工业企业有序拓展”的战略方向,提出数字化拓展发展思路,并用“七大工程”引领“3E战略”落地,推动公司产品研发、市场开拓、客户服务等能力建设。

“为了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我们聚力提升以下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加快AI大模型研发;二是拓展数字化业务领域,开发一批钢铁和新能源储能领域智数产品;三是建立数字化平台,整合环保数据和信息;四是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提高数字化应用水平;五是加强与政府、企业合作,共同推动钢铁行业数字化发展。”刘怀平告诉记者,在进展方面,企业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通过应用前沿绿色技术,已为多家工业企业提供了自主创新的智能硬件、工业软件和工业互联网服务,为客户的超低排放、能耗双控、环保设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以及环保第三方智慧运维持续赋能。

发展新质生产力赋予生态环境科技新机遇

产业是经济之本,是生产力变革发展的具体领域。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结合的产物。

“发展新质生产力赋予生态环境科技新机遇。”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海生表示,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内核,产业结构调整和绿色转型为催生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的抓手,这些都需要生态环境科技供给。要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驱动作用,将生态环境科技嵌入到产业全流程,推进领域科技与产业科技的深度融合,实现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传统产业绿色升级。同时,要加快构建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探索生态环境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新路径、新模式,培育智能环保、自然修复等绿色环保产业新业态、新动能,进一步丰富新质生产力的表现形式。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海生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企业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作为工信部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掌舵人,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工商联主席、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蒋立始终坚持一个环保路径两个事业板块,打造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型企业。

蒋立表示,发展绿色中高端制造业,创新无疑是关键因素。在推动长三角区域协同降碳的议题上,他建议,加快创新资源整合、科技成果跨区域流动,推进创新平台区域共享、联合开放,推动产学研各类创新主体协同发展,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协同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网络,加强绿色低碳核心技术研发攻关打造“双碳”研究的战略科技力量。

新质生产力带来哪些机会?支持环保产业走出去

“‘十三五’期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推进,环保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工艺和技术装备水平持续提高,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市场主体竞争力明显增强,形成了由一批大型企业集团、骨干企业以及一大批创新型中小企业构成的中坚力量。”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书鹏看来,环保产业在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出海”机会,而同时,产业国际化不仅可以破解环保产业发展瓶颈,也加快集聚更多创新、人才资源,塑造发展新优势,打造国际领先的环保产业。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书鹏

李书鹏介绍,回顾90年代国内污水处理和垃圾焚烧领域的发展历史,欧洲以及美日等国的环保企业通过世界银行、亚行等国际援助项目进入中国,带动本国环保制造业和咨询业的发展,客观上推动了一批如法国的威立雅、苏伊士水务双子星(现二者已合并)、日本日立造船(垃圾焚烧)、荷兰的DHV公司、德国Flygt(流体机械)、E+H公司(在线仪表)等国际知名的环保企业。

今年全国两会上,李书鹏带来了他关于支持环保企业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提案。他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始终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不断拓展生态环保国际合作,既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搭建了新平台,也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给出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力量。

根据2021年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白皮书,2013年—2018年,中国共援助建设成套项目423个,重点集中于基础设施、农业等领域,有少量援建项目涉及城市的排水系统建设。另据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的最新统计,2013年以来,超过12家国内环保企业参与了近百项海外环保项目,涉及金额200多亿。总体上,环保产业中走出去直接参与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企业较少,涉及的领域包括大气污染治理、污水处理、供水、垃圾焚烧发电等,业务类型包括:投资、工程建设、供货等。

“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对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需求量仍然很大。”李书鹏建议,在未来对外援助中适当考虑一部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污水处理或垃圾填埋/焚烧项目),支持国内头部环保企业走出去建立标杆示范项目,推动环境治理制造业和咨询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自其它媒体,我们尊重原创,本文仅供交流分享,如涉及侵权,请直接联系我们删除!图文编辑:王女士;联系电话:010-83551870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