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天时间,京内外120余名中学生,聚焦数学与人工智能,高中—高校联合培养实践,理论与实践项目交错并融……8月8日下午,2024青少年数学与人工智能夏令营闭营仪式在北京一零一中举办。夏令营的举办是在清华大学求真书院院长、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院长丘成桐的倡导下,北京市教育两委的支持下,由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联合清华大学求真书院,携手首批北京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中学培养基地共同开展。
此次夏令营活动是探索“大中贯通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新平台,旨在探索开展数学与人工智能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11天的学习,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奇妙的人工智能探索之旅。
聚焦数学与人工智能
提升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
数学是科学的基础,也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理论根基。为积极响应国家对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7月29日至8月8日,由清华大学求真书院、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共同主办,北京一零一中协办,数学与人工智能青少年夏令营在一零一中圆明园校区举行,共有来自全国20多所中学推荐的127名中学生报名参加。
夏令营举办之前,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主任张毅与清华大学求真书院副院长王晓芳组织培养基地和高校专家共同研讨线上课程,组织培养基地的老师为学生开设了为期两周的10门线上衔接过渡课程,提前为夏令营的举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次夏令营课程包括人工智能概论、超算与Python基础、基础机器学习模型及其数学理论、PyTorch深度学习框架以及基于数学的进阶人工智能方法等,课堂授课采用数学理论学习和实践项目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加强了解数学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提升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我们希望大家更注重理论基础,只有在真正理解它的基础上才能去做根本性的创新。所以,此次夏令营鼓励大家多学习数理知识,更多地学习真正的、前沿的现代数学知识,然后通过这些再反馈到学生们感兴趣的人工智能的学习或研究上。”夏令营课程负责人、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副教授周源说。
闭营仪式上,丘成桐在致辞中强调了数学和人工智能的天然联系。如何更好地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他认为,人工智能的本质在于数据处理,而其核心就是数学。当前人工智能发展不能持久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数学理论的突破创新,要想改变我们跟在欧美身后的根本办法,就是从数学当中找到新的方法。丘成桐勉励学生们要学好基础数学,做好跨学科学习,一起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同学们要有志向,找一条别人没走过的路。”丘成桐说。
理论与实践交错并融
激发探索未知的乐趣
此次入营的127名营员既有13所首批北京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中学培养基地的学生代表,还有来自10个省市的14所中学的学生代表。丰富的夏令营课程,让营员们对数学和人工智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他们更加喜欢数学与人工智能。闭营仪式上,优秀学员、优秀项目团队获颁证书,授课教师、助教代表也获颁证书。
“在我第一次看到这次课程的大纲及前置课时,就感觉很适合我。这次学习帮助我系统地学习了高数,更为可贵的是,为我提供了一个跟专家教师交流请教的机会。”北京中学初三年级学生李天星说。李天星一直对计算机科学专业感兴趣,这次的学习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方向,“以后,我要进一步提升数学的水平,加强数学的学习。”“夏令营的学习非常深入,通过严谨的数学推理,带着我们一步一步地思考这些算法背后的逻辑。这其实是我一直以来都想要去学习的,这次课程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北京汇文中学高一年级学生翟洪吉说,“更重要的是,加深了我对于将来想要在这方面继续深造继续学习,乃至未来从事这一行业的决心。”
此次夏令营不仅有专家教授亲自授课,还有十多位来自数学、计算机、自动化等专业的知名高校学生担任助教。清华大学学生应捷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指导的多是实践项目。“热火朝天,参与度非常高”是他对同学们的主要印象。人大附中高一年级学生梁修齐所在的小组,参与的是图像生成的项目。“这个项目非常具有挑战性,包括创建CLIP模型等,需要用到很多知识,我们要大量查阅资料,学习原理。组员之间需要相互配合,大量搜集数据,要有足够的数据去支持开展模型训练,完成模型创建,之后还要进行调试、验证、测试。”在这个过程中,他和小组的同学们一起成长收获。“这次夏令营是一次很好的体验,接触到很多以前没有接触过的知识,大大地开阔了我的视野。”
大中贯通培养
提供有效的教育供给
此次夏令营活动也是“大中贯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理念的具体实践平台,夏令营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课程与项目,实现了中学与大学教育资源的无缝对接。这也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思路。
闭营仪式上,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李奕评价此次夏令营活动是一次“教育供给的典范”。“什么是有效的教育供给?什么是真正的好老师?丘成桐教授及其团队用行动进行了诠释,对孩子的培养,不能是一刀切的,也不是高大上的就是好的,而是一定要适合孩子们,让孩子们能够吸收、能够转化的教育供给。”以此次人工智能与数学领域的“破冰之旅”为起点,未来,北京市将不断拓展培养空间,在更多领域探索构建高中、高校有机衔接的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讲话中,李奕还用“期待”和“依赖”两个词表达了对同学们的勉励,勉励同学们用好首都教育资源,多进行自主探索,让新质人才培养的意识深入到心灵深处与头脑的深处。
文字:娄雪
摄影:孙志浩
编辑:凌月云
编审:李继君
终审:冉阳 郝彬
言车司机 2024-12-25
咩鲜森老司机 2024-12-25
车道纵横 2024-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