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中国启动了一项为期三年的行动计划,以引领人工智能标准的制定和加强国家计算能力的工作。
该计划旨在加强先进芯片、人工智能、量子技术应用、脑机接口和计算能力基础设施的研究和制定标准,并加强中国在全球组织的参与。
根据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一份文件,将强化通用性、基础性、伦理、安全、隐私等标准研制,加快推进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标准研制。
一份附带的声明中指出,我国信息化标准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也面临一系列短板,比如跨部门、跨领域的统筹协调不足,重研制轻应用的现象依然明显,全球影响力不足,需要作出更多努力,加强专门知识、参与和高质量贡献。
虽然中美两国在开发和监管人工智能的全球竞赛中处于领先地位,但其他主要参与者——如欧盟、欧盟和韩国已经加大了赌注。据悉,欧盟在3月份公布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智能法案。
现在,我国已经制定了自己的人工智能立法,并于今年5月将一份草案提交给中国最高立法机构审议。
上周,在参加与日本和韩国的三方会谈期间,中国呼吁在中韩的相关公司应在人工智能方面进行合作。
此外,中国还与美国和欧盟进行了讨论,包括今年3月在日内瓦举行的中美关于人工智能风险的会谈,以及去年11月在英国峰会上达成的与美国和欧盟合作共同管理这些风险的协议。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综合计算能力仅次于美国。
按照计划,中国的目标是到2025年将计算能力提高一半。今年4月,国家数据管理局启动了一个覆盖全国的网络,计划为此投资数十亿美元。
该网络预计将于明年投入运行,目的是联合全国的计算能力,连接中国东部和西部。
在周三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表示,人工智能“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变量”,而中国在一些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了“先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