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捞鱼不成反被打,广西桂林小伙遭草鱼“群殴”|野生草鱼种群危机

作者:中国绿会发布时间:2024-09-16

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https://mp.weixin.qq.com/s/ipx5bXQBiFJOcTUh-T00CA
沈一杭

本文约2300字,阅读约5分钟

最近,广西桂林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2024年9月11日,一位小伙子为了给外公庆生,兴冲冲地跑去池塘捞鱼。没想到,他捞鱼的时候,却遭到了“飞鱼”的“袭击”。

原来,小伙子用的捞鱼网太小了,捞鱼的时候不小心把鱼给激怒了。这些“飞鱼”为了保护自己,就纷纷跳起来拍打小伙的脸。甚至有一条大鱼还直接把小伙子给砸进了池子里。


图片来源:重庆广电第1眼微博

虽然小伙子被鱼“打”得鼻青脸肿,但好在没有大碍。

事件的滑稽之处在于,小伙本想给家人带来一份惊喜,却意外成了“飞鱼”的“出气筒”。这一反转剧情,不仅逗乐了众多网友。

草鱼的第三击。图片来源:四川观察

【四大家鱼:草鱼】

小伙子遇上的,幸好,只是素食主义者。它们是水草中的“素食冠军”——草鱼。

草鱼。摄影:Peter Halasz

一条鱼,竟能吃掉整片草地?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对于草鱼来说,这却是家常便饭。

草鱼,作为我国传统的四大家鱼之一,因其独特的食性而得名。它们最爱吃的食物不是鱼虾,而是水草。这种对水草的偏爱,让草鱼在水生生态系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从视频中可以看到,虽然草鱼是“素食主义者”,其实可以长得很大,所以力气也比较大。草鱼的身体呈长筒形,鳞片较大,背部呈青灰色,腹部灰白。它们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等水草茂盛的水域中。由于食性单一,草鱼的消化系统非常发达,能够高效地消化水草。

一条黄泥塘里钓上来的大草鱼。没有人去喂养它们。据当地村民介绍,这些淡水鱼吃荷叶等池塘里面的东西就长得这么茁壮,肉质也非常鲜美。摄影:Linda ©️绿会融媒·海湿工作组

如今,草鱼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更是养殖业的“明星”。它们生长迅速,肉质细嫩,深受人们喜爱。除了食用价值,草鱼在生态系统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通过摄食水草,控制了水草的生长,维持了水体的生态平衡。

在自然环境或养殖池塘中,常见的草鱼个体一般在5~10公斤左右,体长约1米。但也有报道称,有些草鱼可以长到35公斤以上,体长超过1.4米(不过,这种超大型的草鱼比较罕见)。这种常见的淡水鱼,力气可以比较大,不仅可以轻松地游动,还能克服水流的阻力,甚至能跳出水面。笔者记得小时候家乡冬季的鱼塘丰收的时候,乡民们收网时,就有很多大草鱼会这样跳,有时候真的不幸被甩中、能把个乡里大汉给砸个踉跄。

两条草鱼。据卖家介绍,大的一条有2.7公斤,小的一条2.2公斤。较小的这条是雄鱼,体长约60厘米。摄影:Dezidor(CC-BY-3.0)

【基因危机警告:为何保护野生草鱼至关重要?】


如今我们吃到的草鱼,多半是养殖的。

其实,作为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的草鱼(学名:Ctenopharyngodon idella),其野生种群的生存状况日益严峻。近年来,草鱼野生种群数量锐减。

草鱼(野生种群),这种看似平凡的淡水鱼,其繁衍却充满了戏剧性。草鱼的繁殖方式看似简单、粗暴:雌鱼一次产卵数量惊人,可达百万粒!多是多,可惜的是,大自然的法则总是残酷的。它们将希望寄托在漂浮的卵上,这些卵儿如同一叶叶扁舟,需要湍急的水流来四处漂泊,寻找新的家园。它们的野生种群繁殖对水质、水流等环境条件要求极高。一旦水质污染、水流阻断,这些脆弱的卵就难以孵化,死亡率就会极高。

长期以来,对草鱼的过度捕捞是导致其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水污染、水域围垦、水电开发等人类活动导致草鱼的栖息地丧失和退化。

就拿水坝来说,这些设施的阻隔,如同一道道高墙,将原本连通的水域分割开来,阻断了草鱼卵的迁移之路。灌溉渠的兴建,则让原本清澈的河流变得支离破碎,不再适合鱼卵的孵化。湿地的消失,更是让草鱼失去了天然的“育儿室”。此外,气候变化的威胁也日益严峻。全球气温的升高,让原本规律的水温波动变得紊乱,对于野生的草鱼们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就像失去了繁殖的“时钟”,变得无所适从。此外,比起养殖的,野生的草鱼的性成熟时间相对较晚,在自然环境中就会面临着更多的生存挑战。

即使草鱼一次产卵数量惊人,但大自然的法则并不会因为数量而有所偏袒。相比之下,反而是一些繁殖周期短、性成熟早的鱼类,种群恢复能力会更强一些。草鱼的卵,孵化率比较低,生存竞争激烈,这些都是摆在草鱼野生种群长期存续面前的严峻挑战。其他鱼类,如鲤鱼、翘嘴鲌,它们繁殖能力强,适应环境变化迅速,往往会成为草鱼卵的“天敌”,进一步加剧了草鱼种群的衰退。

可能有人要问:我们都有了那么多的养殖鱼类了,为什么还要保护野生的草鱼种群呢?

主要是因为,养殖鱼类在人工饲养过程中,基因会逐渐退化。著名鱼类生物学家曹文宣指出,鱼类在养殖过程中必须依赖野生鱼卵资源进行繁殖,而长江鱼类作为四大家鱼的重要基因库,对于维持鱼类的遗传多样性和健康至关重要。如果不保护这些野生基因库,将来我们可能面临基因退化严重、甚至“无鱼可吃”的局面,这将是一个极其悲惨的结果。

而且,四大家鱼,包括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都有洄游和产漂流卵的习性。水文环境的变化会显著影响它们的生长和繁殖,导致野生种群数量迅速下降,并在许多地区达到珍稀濒危的程度。因此,保护这些野生鱼种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鱼类的持续繁殖非常关键。

所幸,情况有所好转。笔者注意到,前段日子,农业农村部会同水利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了《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及生境状况公报(2023年)》,里面有数据指出,近年来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总体呈现恢复向好态势,以十年禁渔为重点的长江大保护系列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重要区域性指标中,长江中游监利断面四大家鱼卵苗资源量为59.8亿粒·尾,是禁渔前2020年的4.4倍;长江下游刀鲚单位捕捞量为30.6千克,是禁渔前2020年的7.3倍。

可以说,一尾野生草鱼,承载着一条河流的记忆。保护淡水鱼的野生种群,就是保护一条河流的“生”与“机”。当我们肆意捕捞,破坏它们的栖息地时,不仅是夺走了它们的生存权,更是断绝了后代的口粮。只有让水生生物多样性得以延续,我们的子孙后代才能继续品尝到这来自大自然的馈赠,感受生命延续的奇迹——我们才能世世代代有鱼吃。

(资讯源:重庆广电第1眼微博)

(注:本文为来稿刊登。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欢迎留言、点评、批评指正。)

文 | 沈一杭

审核 | Samantha

收稿日期 | 2024年9月13日

排版 | 绿叶


读者来稿·欢迎评论

QUESTIONS &  CRITICAL THINKING

【参考资料】

https://www.hebtv.com/0/0rmhlm/qy/hblyTV/lxhb/11617641.shtm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9969144187983650
中国新闻周刊:长江无鱼之困:再不保护“四大家鱼”基因库,中国人将无鱼可吃
https://mp.weixin.qq.com/s/0tR7UQ2tQ2UebFTXWslZBg


海洋与湿地
全球环境治理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