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https://mp.weixin.qq.com/s/seDyVz89KWkR-6KuVcHuhA
(视频参见上面的链接)
原创视频:大青针一带的海洋生物多样性。摄影:王敏幹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注:这个视频摄于80s末、90年代,当时拍摄时曾见有潜水员骑鲸鲨的行为,这一点是负面教材,请勿模仿。)
大青针岛,又名针头岩岛,地处我国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坐落于大亚湾东南海域,地理坐标为北纬22°18'54"N、东经115°7'30"E。这座孤立的小岛位于香港以东约45海里,汕尾以南约13海里的开阔海域中,四周环绕着充满生命力的水域,成为南澳与珠江口一带洄游鱼类的重要通道。岛屿的特殊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海洋生态资源,赋予了它极高的生物多样性价值。
《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明确提出,到2030年保护至少30%的陆地和海洋区域的目标。大青针岛及其周边水域不仅是中国南部的近海区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太平洋洄游鱼类的关键通道。在全球生物多样性危机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将大青针岛及其周边海域设立为国家级海洋保护区,不仅是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积极响应,也是对《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目标的践行。
大青针岛的大概地理位置。图片来源:公开地图
季节性水流孕育生态家园
大青针岛的水流呈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变化,分别由春夏的海南暖流和秋冬的台湾寒流主导。这一季节交替的水流为岛屿周围海域带来了丰富的浮游生物,从微小的水螅、水母,到小型鱼类如白腹小沙丁鱼和中华小公鱼,再到顶级捕食者如金枪鱼和鲸鲨,可谓是“群英荟萃”。海南暖流从西南方向带来温暖的海水,吸引了大批浮游生物和头足类生物,进而为大型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而在秋冬季节,寒冷的台湾寒流则为该水域带来了亚热带和热带鱼类与寒带鱼类的共存景象,丰富了大青针岛的生态多样性。
鲸鲨。图源 | 王敏幹
海底生态——多样的栖息地与生物种群
从海底生态来看,大青针岛的海床地形复杂多变,水深从5~40米不等,暗礁与巨石错落有致,为各种鱼类、软体动物和底栖生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和繁殖环境。海藻类,如马尾藻和昆布在此繁盛,低等动物如管虫、裸鳃类、海星、海胆和珊瑚等构成了海底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在这些多样的栖息地中,珊瑚种类尤为丰富,包括鹿角珊瑚、蜂巢珊瑚和棘星珊瑚等,它们不仅是生物栖息的关键场所,也为海底的生物提供了庇护和食物来源。
软体珊瑚(Soft Coral)和Angel Fish。摄影:王敏幹教授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多样的鱼类种群
大青针岛周围海域的鱼类种类繁多,从软骨鱼类如长尾鲨、鲸鲨、双髻鲨,到硬骨鱼类如沙丁鱼、鲔鱼、石斑鱼等一应俱全。特别是鲸鲨和双吻前口蝠鲼等大型海洋生物的出现,使大青针岛成为海洋生物爱好者的梦想之地。海底的岩石缝隙中,还栖息着众多底栖生物,如石斑鱼和各种海洋性鱼类,这些鱼类不仅为生态系统中的捕食者提供了食物,也构建了复杂的食物链。
王敏幹教授(Prof.John MK Wong)还多次在大青针岛观察到大型海洋生物的活动,如体长超过10米的鲸鲨洄游经过该海域,以及鯆魚(魟鱼)在此聚集。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威胁
尽管大青针岛的海洋生态系统充满活力,但也是非常脆弱的。过去,由于非法捕捞活动,特别是使用鱼炮等破坏性捕捞工具,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大量鱼类被炸死,包括一些重达十斤的珍稀海洋生物如鯆鱼、鱆雄鱼。这种无序的捕捞方式,不仅破坏了海洋生物的栖息环境,也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长期的负面影响。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呼吁设立海洋保护区
大青针岛作为洄游鱼类的重要中转站,其丰富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对全球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生物学家王敏幹教授、以及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团队强烈呼吁将大青针岛及其周边海域划定为国家级海洋保护区。这一举措将有助于遏制非法捕捞活动,恢复和保护该区域的生态系统。通过设立保护区,不仅可以有效维护这一海域的生物多样性,也能为后世保留一片原始的海洋生境。通过纳入国家海洋保护区网络、予以保护和保存,有望确保这一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得以继续繁衍生息,同时也为世界海洋保护事业贡献中国的力量。
资料图片:广东的海龟自然保护区。供图:王敏幹教授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另外一个建议考虑的思路是:大青针岛离岸较远,而广东惠东县则拥有全国唯一的海龟保护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这一地区的海域丰富多样,其海有鲸鱼礁,回溯到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当地渔民曾在此捕捉鲸鱼,其中很可能是座头鲸。考虑到这片海域的独特生态价值,建议将大青针岛与海龟保护区及鲸鱼礁一并纳入管理,以更好地保护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综合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区域内的生态保护成效。
ABOUT
专家简介
王敏幹教授(Prof.John MK Wong)是香港海洋环境保护协会的主席,现任卡塔尔海湾地区鲸鲨保护中心执行主任,“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顾问。他对海洋环保事业充满热情。作为一位深情热爱海洋的环保倡导者,长期以来,王敏幹积极支持海洋科研、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
2005年,王敏幹教授在其报告中呼吁,将广东的大青针岛及其周边海域设立为海洋保护区,以保护这一海洋生态系统中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栖息环境。
资料来源 | 王敏幹研究材料、百度百科等
整理 | 王芊佳
编辑 | Linda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COMMENTS & CRITICAL THINKING
海湿·往期·同主题报道
❁王敏幹:建议将汕尾大青针岛设立为海洋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
❁ 重塑海洋生态:BBNJ协议与“昆蒙框架”的前沿探索
❁ 《生物多样性公约》:修改海洋区域模式草案,助力生态保护
❁ 生态连通性在海洋保护区设计中的应用、挑战与前景
❁ 重塑海洋生态:BBNJ协议与“昆蒙框架”的前沿探索
❁ 公海新报告出炉:BBNJ详解,迈向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新纪元